因阵营不同 曾扩情为校友许继慎设“离间计”
2009年08月02日 18:23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抓起来了。”许继慎的神色很坦然。

听说人被扣下了,曾中生、徐向前都吁了一口气,眼见得许继慎是清白的,不然,他不会留下活口的。依曾中生的意思,为了防止出现后患,这件事到此为止,送信的特务杀掉,信烧毁,一了百了。

许继慎却执意不从,他以为身正不怕影子歪。

果然被曾中生不幸料中,话说红四军因转道蕲、黄、广,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张国焘不喜还怒,以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冒犯,受到了挑战。因此,他在一次军委会议上公开警告,“红四军内部也有一个黄埔系”,说这话的时候,他把桌子拍得砰砰响,显然愤怒至极。借着扩大化的“肃反”运动,张国焘把打击的目标锁定在不为他喜的人身上。他暗中给中央写信,要求派军事干部,实际上就是想取代徐向前的军长位置,并暗中派人调查徐向前的历史。无奈徐向前的历史清楚得像一面镜子,苍蝇难盯无缝蛋,他只能怏怏作罢。

许继慎则不然,有大把辫子可以随手抓,此人是六安才子,能量大,活动能力强,与徽省军政名宿,如柏文蔚等都有交往,与第三党邓演达也是私交甚笃。按“左”倾路线的人的观点,这些人都是异己分子,和蒋介石一样可恶。这些,都使张国焘很容易找到攻击的火力点。

最要命的还是曾扩情那封信,成了他有了发难的导火索,张国焘暗中冷笑着,这送上门来的把柄得好好利用之,他下令,立即将送信人押到军委会看管,没有他的命令,不许与任何人接触。

所有的审讯和调查都是在张国焘一手操纵下进行的,别人无从知道底细。1931年9月,他在新集召开了根据地党政军领导联席会议,这次会议因徐向前在外率兵作战未能参加,曾中生也在事前就被强行撤去了红四军军政委职而不能与会,因此完全由张国焘掌握了会场。张国焘冷冷地宣布,根据调查,已经确定许继慎为反革命,他将曾扩情的信抛了出来,并危言耸听道,在西余集军事会议上,许继慎之所以坚持南下,转战蕲、黄、广,就是相机叛逃,将部队拉到蒋介石那里去。

有人对此质疑,许继慎转兵南下,并没有去投奔南京,反而打了许多胜仗,这如何解释。

张国焘黑着脸,十分霸道:“事实俱在,那两位送信的特务都交待说他们是专门来接应许继慎的。而且许继慎狡兔三窟,不仅与蒋介石,还与邓演达的第三党和‘AB’团都有瓜葛。”

没有人再敢为许继慎争辩了,当时根据地正在大抓“AB”团,闹得人人自危,谁也不敢搅进这趟浑水。新集会议后,许继慎即被秘密逮捕,不久,惨遭杀害。

许继慎之死,让徐向前大为震惊,他曾经质问过军委会,“怎么将我的师长抓了起来,我都不知道。”张国焘佯佯不睬,却是一脸的愠怒,红第十师师长蔡申熙连忙拉住徐向前,让他控制住情绪。

对许继慎的遭遇,曾中生也是欲哭无泪,他也因此事受到牵连,因为他曾给中央写信,为许继慎辩白,因此落了“包庇反革命分子,对抗分局领导”的帽子,被摒弃出根据地的领导核心,后来又被非法逮捕。周恩来对这件事情非常关心,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专门提出要见曾中生,“这位同志我是了解的,在黄埔和在中央军委、南京市委工作时都有很出色的表现,不知道他在鄂豫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希望张主席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张国焘心中有点发虚,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布置将曾中生秘密处决,以绝后患,并对外封锁消息,以致中央红军到了延安,周恩来还在为营救曾中生而操心,乘着共产国际代表张浩来陕北,拉上毛泽东,请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团名义致电张国焘,让他无论如何也要保证曾中生的生命安全,并给予优待。他哪里知道,曾中生早在半年前就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了。

大别山黄埔同门大斗勇,本来是一场棋鼓相当的好戏,却被张国焘搅了局,以致徐向前缚手缚脚,数战不胜,不得不退出大别山。

在连续三次对鄂豫皖苏区“围剿”失利后,1932年夏,蒋介石又卷土重来,并御驾亲征,点起60万兵马,其中包括当时所能动员的中央主力嫡系部队,分别为胡宗南的第一师,黄杰的第二师,李玉堂的第三师,卫立煌的第十师,俞济时的第八十六师,汤恩伯的第八十九师。其中胡宗南、黄杰、李玉堂、俞济时都是黄埔一期生,和徐向前是同窗,卫立煌、汤恩伯虽然不是黄埔出身,但他们的部队却是由黄埔子弟兵组成,军中主要干部如李默庵、陈铁、陈大庆等也都是黄埔一期的,充任营团一级的黄埔生就更多了。

而从大别山区的红军来看,也有不少黄埔出身的红军将领,除了徐向前、许继慎、曾中生外,还有红第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红第十二师师长陈赓,鄂军总指挥潘忠汝、红第二师师长漆德玮、红第十师师长倪志亮、红第十一师师长周维炯、红第三十一师师长萧芳,红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熊受暄等,不胜枚举。事实上,大别山苏区红军的主要指挥官大都由黄埔出身的中共党员出任,这在当时的各个苏区中,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

眼看着一场同门大碰撞就要在大别山拉开帷幕。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