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拉拢各路军阀帮助蒋介石“统一”中国
2009年12月01日 15:40凤凰网读书首页 】 【打印共有评论0

日本方面也依然没有放弃对张学良的争取。东北当局宣布将于8月4日在奉天为张作霖举行丧礼,日本政府闻讯决定派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驻华公使的林权助以特命大使身份前来参加。林权助名义上是来参加张作霖的葬礼,但在他出发前,田中首相曾对他详细说明了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说服张学良,放弃易帜的打算。日本一直认为满洲是日本的外围,对日本和朝鲜影响甚大,不能因促进中国的统一而损害日本在满蒙的利益。当时日本还准备在必要时放弃在满洲的治外法权作为居住、经商自由的交换条件。


林权助利用参加张作霖丧礼之机在奉天积极活动,一再向张学良施加压力。他先后向张学良递交田中首相反对东北易帜,要求实行东北“自治”的信件,并严重警告他如不放弃易帜,日本政府将以武力制止,或将发生重大事件。张学良对日本政府的恐吓和威胁进行了坚决的回击,明确表示东三省归属南京政府,自己作为地方长官无法答应外交方面的条件。

为了应付面临的严峻形势,张学良召集了东三省保安会、三省议会联合会议,经讨论决定对日本方面采取拖延的办法,再次推迟易帜。第二天,张学良派人通知林权助,延期易帜3个月。林权助总算保住了作为大使的面子,返回了日本。

蒋介石对东北推迟易帜十分担忧,他担心时间拖长情况有变。美国政府也唯恐日本策划东北独立的阴谋得逞,有损于美国的在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终于决定直接参与东北易帜的斡旋。于是美国驻华公使马克谟在南京政府的同意下,以赴朝鲜为名,前往奉天与张学良会面,力劝张学良及早换旗,美国方面愿为实现东北易帜作出努力。美国的支持对张学良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本方面对美国的态度也十分关注,林权助得知美国公使马克谟的到来还推迟了回国的日期。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外交立场。

张学良和南京政府的联系也在进一步发展。8月13日以后,易帜之事被延期后,双方进入加强实质性关系的阶段。10月8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依照国民政府组织法,改组国民政府,成立五院,选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这次会议任命张学良为国民政府委员,蒋介石公开发表了这个消息。同日,蒋介石为推动东北易帜致电张学良:“委员既经发表,应乘此时机,同时更换旗帜,宣言就职。以十七年双十节为兄完成统一之纪念日也。”

这一年的“双十节”易帜虽未能实现,但至此易帜之势已不可逆转。张学良表示接受任命,同时南京政府利用美、英等国牵制日本,在国际上争取同情者。美、英、法等国抓住日本出兵山东问题不放,一再向其施加压力。在日本国内,田中内阁也是内外交困,不得不放松了干预。

至此,条件完全成熟,张学良于12月29日毅然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蒋介石当即复电表示嘉慰。这一天上午7时,张学良在省府大礼堂举行易帜典礼。欧美各国领事均应邀参加,唯独日本领事未到,接着张学良发表了讲话。12月31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并将热河省加入东北,成为东四省。

东北易帜后,日本政府大为恼火。12月31日,总领事林久治郎拜会张学良,捶着桌子叫嚷:“突然易帜,等于宣告断交。日本方面现在看你的态度,必要时有采取断然措施的可能。”张学良只是回答“没法子”。

东北易帜是张学良一生的壮举。张学良身为奉系首领张作霖的儿子,能和蒋介石抛弃前嫌,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头脑,不畏日本的强权压力,坚持统一,为避免大规模内战作出了贡献。同时他自己也巩固和加强了张作霖奉系继承人的地位。东北易帜最大限度的维护了东北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东北人民的拥护,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誉。同时,也使蒋介石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巩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地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寿韶峰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