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力衰退 反战思潮泛起 法国被迫采取绥靖政策
2009年08月31日 17:21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引   言

欧洲文明的危机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几个世纪欧洲文明酝酿已久的历史性事件。

————(英) 斯宾格勒

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

————(法) 福    煦

在某种程度上,自由民主社会中比较理性和最明显的做法是排斥战争,认为战争越来越不适合正在形成中的不再把农业作为基本生存手段的那个世界。但是从长远来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反战主义和控制军备的努力也是与当时的形势脱节的,理智和道德的实践在其时其地都遭到排斥。但这种努力并不一定是徒劳无益的空想。

————(美) 布 利 特

一、“绥靖政策”的含义及法国绥靖政策的历史线索

(一)、“绥靖政策”的概念及历史提法

1、“绥靖政策”的含义:“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君基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其意大致为:“安抚平定,合和致远”。现代意义上的绥靖政策特指在国际关系中对侵略者采取姑息纵容、让步妥协,以牺牲他国利益或牺牲本国微小利益去满足侵略者欲望、谋求自身安全、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政策;它表现为损人不利己的姑息养奸的外交理念及其政策执行过程。

2、“绥靖政策”概念的历史渊源: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等国签订的条约和声明中,作为“自我预设”、“自我证实”式政治褒义词出现在政治外交战略和活动中。这段时期内,在德、意、日法西斯蚕食式侵略扩张面前,英国、法国等国出于国家极端自私利益的判断,推行绥靖政策,英国首相鲍尔温、张伯伦为失败主义绥靖政策的始作俑者和主要代表。“绥靖政策”的实质,兼有“祸水东引”和“避战求和”两层含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有取重。绥靖政策是源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绝对没落现状的恐惧及相对一战前黩武主义而反动的懦弱的民众和平主义思潮的根本作用,在国内民主机制的消极影响下,对法西斯主义及其恶劣行经的无原则纵容,它以牺牲自己微小的经济利益或弱小民族的主权为代价,以求得到暂时的脆弱的和平;同时出于对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仇恨,加之法西斯势力的假象宣传和心理的先预作用,企图实现“祸水东引”的一箭双雕的幻想。我认为该政策主要目的是“避战求和”,而兼有“祸水东引”,只是到了绥靖后期,绥靖方迫于无奈而盲目的幻想实现“祸水东引”,以自我安慰。

(二)、法国“绥靖政策”的政治地位及历史发展分期

1、法国式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与政治地位:严格意义上,英国是真正的绥靖政策的始作俑者与推销者,是“绥靖主动”方;而法国更多的是绥靖政策的追随者,是“绥靖被动”方。在整个“绥靖均衡”中,英法是“绥靖推行”方,德意是“绥靖利用”方。“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是以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与1940年5月法国灭亡、英国首相张伯伦下台为前后呼应的“绥靖均衡”彻底破碎的完整过程。“凡尔赛体系”和“绥靖均衡”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协约国(尤其是英国、法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英、法两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英法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在德国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胜国强加的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而更不幸的是,基于对德国存在的恐惧和雄霸大陆的幻想,法国在对欧洲形势作出错误的判断后,对德国做出了诸多愚蠢的伤害。因之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的酝酿这个绥靖政策的充分条件,加上英国强行施与的绥靖政策这个必要条件,法国的大战略选择出现了十分狭隘的漏斗效应,不得不随在英国的屁股后面,一直被英德双方牵着鼻子走。

2、法国绥靖政策的具体历史表现:根据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规制的二十年左右的大历史,我将法国绥靖分期广义的划作以下四个历史阶段:绥靖政策反对期、绥靖政策分娩期、绥靖政策反动(执行)期、绥靖政策破碎期。一般认为,绥靖政策到德国闪击波兰时宣告彻底失败。我认为这样的划分是狭隘的,只看到了“绥靖利用”方所获得的绝对收益,没有看到作为绥靖推行方的法国所丧失的相对收益,即是第三共和国的灭亡和法国社会的彻底分裂。限于文章规制,现将历史分期简述如下:(1)、绥靖政策反对期,从巴黎和会到鲁尔危机结束(1919年—1923)。这一历史时期,法国在内外政策上有盲目自大的表现,这是对以后近16年的软弱外交的反对。(2)、绥靖政策孕育期,从道威斯计划到外长巴尔都遇刺(1924—1934)。这一时期,法国国内政府更迭频繁,如果加上前一时期,共有17届政府执政,左右势力互相绞织,严重的影响了具有前瞻性的外交战略的出台,并为绥靖政策的产生提供历史温床。(3)、绥靖政策反动(执行)期,赖伐尔对意妥协到达拉第签署《慕尼黑协定》(1935—1939)。此一阶段内,按照绥靖的性质和程度,我将法国绥靖分作积极绥靖期(赖伐尔内阁时期)、消极绥靖期(萨罗内阁到勃鲁姆内阁时期)、失败主义期(肖当内阁到达拉第内阁中期)。(4)、绥靖政策破产期,希特勒德国闪击波兰而法国进行“静坐战”到法国败亡(1939—1940)。具体的讲,这一时期可以划分为“静坐战期”(1939年3月15日至1940年5月9日)、“第三共和国败亡期”(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2日)。

二、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

(一)、法国“绥靖政策”的大历史动因:

1、从国际尤其是欧洲体系、格局、秩序三个层面上考察绥靖政策出台的大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由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竞争阶段过渡过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物化为“凡尔赛和约”及其体系、机制,这是根本原因。“凡尔赛和约最后定稿是两头落空的东西:既不是铁一般的和约,也不是和解式的和平。它既不是象法国希望的那样足以永远把德国人踩在脚下,也不是宽大得足以使被征服的人安于自己的新处境。” 二十年代初期,当法国人试图按凡尔赛和约逐字逐句实施时,他们没有从英国人那里得到足够的支持;1924年后,当法国人转而采取和解态度时,却为时已晚,已经不能消除深深埋藏在德国人心中的愤恨了。因为“强加给德国的赔款”对德国来讲“是既不公平又不可能征集到手的”,“而企图说明赔款合理的‘战争罪责’那段话则从根本上歪曲了这场冲突(一战)的根本原因······关于赔款的条文说明这些条约作为一个整体的极大的错误:它忽视了解决方案的经济方面,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民族问题和领土问题上了” 。这使得一战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异化了的唯意志论,借着特殊国家地理地缘论和希特勒的“民族生存空间”论,在德意志民族的社会土壤中剧速成长开来,德国的复仇之剑毅然的走上了锻造之路。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