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的蜕变及原因
2009年12月11日 11:51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文摘自《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01期 作者:王春林

自张学良主政东北起,东北军一直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但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京而被扣,东北军不久即分裂瓦解。这种从稳固到瓦解的蜕变表明这支军阀集团的稳定性在事变后遭到破坏。目前学界已有一些关于西安事变善后的研究成果[1],但对于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的蜕变的研究似乎不够深入,因而笔者拟对东北军的蜕变及原因作以探析,以深化对东北军的研究。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京而被扣,东北军因而失去统帅。在蒋介石的军事压迫和政治分化下,东北军内部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迅速激化,致使这支军阀集团发生蜕变。

首先,东北军内部派系纷争的表面化。曾任杨虎城秘书的米暂沉认为:“东北军表面上是统一的,实际上内部是不一致的,既有地域的界限,又有新老和学系的派别。自从张学良被扣后,东北军内部群龙无首,平时内部的许多矛盾趋于尖锐而表面化。”[2]211此论断可谓切中要害。东北军在奉军时期就有元老派与少壮派、陆大与士官派、东北与外省籍等派系之分,这种派系之分一直延续到东北军时期。西安事变后,这种派系之争突出表现为元老派与少壮派之间的对立。

张学良被扣后,中央军大兵压境,内战一触即发。面对蒋介石的背信弃义,元老派与少壮派都激烈主战,这时双方意见一致。但在张学良致信西安方面主张和平解决后,元老派与少壮派开始出现分歧,以王以哲为首的元老派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主张先撤兵再谋营救张学良,少壮派则仍坚持先释放张学良再考虑从前线撤兵的问题。1937年1月19日,少壮派向中共代表团提出:只要蒋介石不放张学良,就同南京决一死战,并表示对东北军高级将领主张和平解决十分不满[3]。在元老派方面,他们虽然倾向主和,但亦始终努力争取张学良的自由。经过几番交涉,蒋介石于1937年1月19日致函杨虎城时明确表示:张学良回陕是“不可能之要求”[4]178。同日,张学良在致杨虎城的信中亦明确强调:“关于弟个人出处问题,在陕局未解决前是不便谈起,断不可以为解决当前问题之焦点”[5]1277。但直至1月底,西安方面仍然专注于张学良的自由问题。这时张语气更为严厉地表示:“若今日再不接受(中央方案[CD2]笔者注),而仍以良之问题为先决条件,则爱我即以害我,不但害我,且害我团体,害我国家矣。”[6]150-151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决策的元老派仍然作最后努力,要求给予张学良名义,最终迫使蒋表示:“关于汉卿出处问题,一俟移防完毕后,中(蒋介石自称,蒋名中正笔者注)可保证必为负责请求,使汉卿出而效力国家,至于复权更不成问题”[6]151。

但少壮派并不赞同元老派的主和做法,1月29日,东北军40多名高级军官在渭南开会讨论“战和”问题。在少壮派代表应德田的鼓动下,在场的东北军军官形成了以武力争取张学良自由的决议。中共经磋商后亦决定与张杨同进退[5]1287。但“渭南决议”与元老派的主张完全相反,并且,这时“三位一体”面临的军事形势已极为不利[7]424-432。于是,在1月31日有杨虎城、周恩来参加的“三位一体”最高军事会议上,东北军元老派王以哲等仍主张和平解决,杨虎城则认为“从道义上讲,应该主战,从利害上讲,应该主和”[2]204。于是会议作出“先撤兵再营救张学良”的决定,从而否定了“渭南决议”。这引起了少壮派军官的不满,为了维护他们的主张,他们于2月2日枪杀了王以哲等人,是为“二二事件”。这一事件激起了元老派的复仇情绪。得悉事件后,与王以哲关系密切的缪澄流、刘多荃由渭南前线回师报仇,少壮派被迫离开西安。派系之争的表面化反映了东北军已经公开分裂。

其次,高级将领的离心。东北军是以张学良为核心的封建性浓厚的军阀集团,它延续了奉军时期“兵为将有”的私军特点。在东北军内部,每支军队又以其将领为核心形成小集团,因而在其军队中,将领都有着相当的独立性。这是军阀治军理念向下贯彻过程中的自然延伸,俨然在一支军阀集团中存在着诸多的小军阀。因而高级将领们往往以军队作为自己升迁的工具,而抛弃东北军的整体利益。以一五师为例,时人即认为:“他们主要的思想,就是个人的升官发财,此外部落式的封建思想很浓厚,对于三民主义无认识,对于政治无坚决的主张”[8]300。

这种特点在张学良统帅时期对东北军集团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整个部队对张学良都有着高度的忠诚。但在张学良被扣后,这种特点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事变后,位于前线的缪澄流、刘多荃即与中央军频繁接触,商议部队的整编问题。双方将领互通声气,备战氛围淡薄,这对东北军的士气和营救张学良的行动是极为不利的。而后方的将领亦在各自打算。“二二事件”后一些高级将领已纷纷寻找门路向南京输诚,表示不愿再留在西北,以免被红军赤化[9]189。沈克、檀自新亦在“二二事件”后宣布脱离东北军归附中央。其时,陈诚亦认为:“东北军对张汉卿已无信仰,自王以哲被戕后,尤其扫地无余,所谓要求放张回陕云云,不过少数老人面子,事实则都不愿其再回部队,主持一切,以免再受其害”[4]188。陈诚主要是从东北军高级将领的角度评论的,虽未必尽然,却反映了部分东北军高级将领为谋私利欲脱离自保的心态。

再次,东北军对“三位一体”的背离。一般而言,“三位一体”指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三方的合作抗日,这自然包含了在地域上的互相依靠,又含有监督国民政府抗日的内容。在这一同盟中,东北军是实力最强大的一支,张学良则是领导层的核心人物。在张学良统帅下,东北军坚持三方合作抗日;一旦张学良被扣,在团体利益受威胁时,东北军即对“三位一体”开始背离。

合作抗日是“三位一体”的主要政治内容,要求抗日也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初衷。在被扣留后,张学良亦始终坚持维护抗日的大局。周恩来、杨虎城、王以哲等也都认为应以抗日大局为重,以和平方式做好西安事变的善后工作,同时争取张学良的自由。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春林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