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 俄罗斯的前车之鉴

网友评论()2014.03.16 总第11期 作者:兰台

引言:随着克里米亚越发紧张的事态,越来越多的人怀着这样的疑问关注着事态:普京想做什么?真的想用强力肢解乌克兰这个主权国家而将克里米亚这一战略要地吞并进俄罗斯吗?这不禁让人想起近两个世纪以前发生在同一地方的一场战争,与今天的形势有太多相似之处。那场战争的结果是,以保护他国内部少部分人群为借口试图分裂另一个国家,抢占其土地的俄罗斯被打败,从欧洲的霸主位置上跌落。为此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尽。今天普京也会服下克里米亚这副相同的“毒药”吗?兰台君就带你回顾一下十九世纪这场似乎“穿越”到今天的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用一场单挑整个欧洲的战争将自己打下霸主宝座)

战前形势:欧洲霸主俄罗斯 锋芒直逼土耳其

1815年,打败了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列强决定欧洲命运的维也纳会议重新划分了欧洲的势力范围。在此基础上,同年,沙皇俄国与奥地利、普鲁士缔结同盟,称为“神圣同盟”,以此为基础,俄国获得了在欧洲的优势地位。

1848年席卷欧洲的革命风暴中,革命的烈火燃烧到了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在沙俄出兵帮助之下,它们才勉强稳住了形势。1848年革命重要的影响在于俄国在表面上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因为俄国是欧陆大国中唯一未受影响的国家,作为“欧洲宪兵”更加深了俄国在欧洲大陆“称霸”的错觉。不只是外国人认为如此,俄国人自己也认为如此。尼古拉一世在镇压了1848年革命以后,更加不可一世,他傲慢地宣称:“俄国的君主是全欧洲的主人,没有一个国家敢于挡住俄国的道路。”

于是他决定乘机夺取君士坦丁堡,实现从彼得一世以来历代沙皇妄图建立世界帝国的传统野心。

俄国自彼得一世时代,就制定了南下侵略土耳其,占领君士坦丁堡和控制黑海海峡,以打通由黑海进入地中海,并占领巴尔干的计划。到了叶卡特琳娜二世在位期问,于1768年发动了俄土战争。此后100年内,几任沙皇也力谋征服君士坦丁堡,掌握“我们房屋的钥匙”,先后发动了10次俄土战争。

1833年土耳其发生内乱,俄国乘机以保护苏丹为名,出兵3万侵入君士坦丁堡,迫使苏丹签订温加尔一伊斯克列西条约,规定黑海两海峡只对俄国开放,其它国家的军舰不能通过。英国对此大为不满,联合了普鲁士、奥地利和法国,于1840和1841年先后搞了两个伦敦协定,规定:“外国军舰应永远被禁止进入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而英、法、奥、普、俄等国均声明,“保证尊重苏丹陛下的决定和遵守上述原则。”这样由国际共同保证两海峡对各国军舰一律关闭,便剥夺了俄国所取得的特权,无疑是对俄国当头一棒。

随着沙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奥地利和普鲁士都拜倒在沙皇脚下,而经历了革命动乱的法国则尚未恢复元气,这些国家都不足以与俄国抗衡,只有英国才是俄国的强大对手。俄国谋求同英国达成谅解。

1844年尼古拉一世访问伦敦,曾一再劝说英国与俄国携手合作,共同瓜分土耳其。他对英国外交大臣阿柏西直言不讳地说:“土耳其是个垂死的人了……它应该死去,而且它一定会死去。”,1853沙皇接更亲口对英国大使乔·汉·西摩说土耳其是一个“病人”,有可能出现某种情势,迫使俄国去占领君士坦丁堡。但他不愿意本国单于,而希望同英国联手,达成瓜分土耳其的协议。

但土耳其作为英国的同盟国和朋友,英国并不希望与俄国瓜分土耳其,俄国的行为引起了英国的强烈反感。事实上,在瓜分土耳其问题上,沙俄走到了整个欧洲列强的对立面:如按俄罗斯的设想,土耳其被瓜分,俄国占领君士坦丁堡获得黑海通向地中海的入海口。则只有俄国获得了最大的利益,而分给列强的一点利益远平衡不了俄国势力进入东地中海和近东地区给列强带来的威胁。因此英法奥等国均主张保持土耳其的“独立和完整”,反对俄国瓜分土耳其。

导火索:沙俄要求“保护”土耳其“被迫害”国民 强吞土耳其属国

1850年,法国挑起了圣地保护问题,让俄国看到了可以强行插手宰割土耳其的机会。

耶酥坟墓所在地耶路撒冷和耶酥出生地伯利恒教堂自十字军时代以来一直拥有豁免权和特权,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也都把这里视为他们朝拜的中心。因此,一些政治统治者热衷于对圣地的控制以达到加强宗教统治和提高政治威望的目的,再加上土耳其境内教派纷争林立,互请外援插手,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圣地保护权”问题,即由谁来享有在耶路撒冷和伯利恒教堂内的一切权利和特权。

1850年路易#波拿巴想当法国皇帝,决定利用“圣地”问题把自己扮演成天主教利益的保护者,来取得国民议会中耶稣教派的支持。5月,法国政府照会土耳其,明确要求:应由天主教掌管“上帝陵墓钥匙权”。在法国政府的压力下,1852年,土耳其苏丹颁布法令,同意将“圣地钥匙权”转由天主教掌管。这一情形当然是一向以东正教的保护者自居的俄国所不愿看到的,于是,沙皇就此指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迫害东正教徒,要求把奥斯曼帝国境内所有信奉东正教的臣民交给俄国“保护”。陈兵俄土边界。

尼古拉一世抓住圣地钥匙权的争执乘机向土耳其扩张。俄国当时力求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对土耳其境内的希腊正教徒实行保护制度,二是控制黑海两海峡。派缅希科夫为特使,前往土耳其进行讹诈。沙皇在给缅希科夫的训令中指出,俄国已经作好战争准备,“土耳其帝国一经与我国武装力量发生严重冲突,就不可避免地要灭亡。”

兰台

凤凰历史特约记录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