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30年 如何在经济巨浪中驶向胜利
2009年10月19日 14:00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姚进荣(原中信公司副总经理):1989年10月份的时候,能够开这么个会,这么成功,这也是因为他的,或者说他这面改革开放的旗手,在外国人当中还是有影响的。

秦晓(原中信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因为他们知道中信是有很强的国家背景,而请来的人也都是一些不光是商界的人,他们在政界也有影响,还有就是说,这个江泽民他们也都出来见了,当时是有一定影响的。

解说:长久以来,中信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对外窗口的一个责任,荣毅仁的继任者希望能将荣老对外交流方面做出的事情,继续延伸。

魏鸣一(原中信公司董事长):我退下去以后,王军他们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搞个国际咨询委员会,那我退下来以后,我就把那个咨询委员会,又给组织起来了。这个咨询委员会每年开一次,搞了那么几年,对这个国际交流,也有些推动作用。

解说:从1980年首次的“经济贸易论坛”开创了中国境内第一家公司举办如此大型活动的先例,到后来的“国际咨询委员会”,中信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始终坚持与国际接轨,与日俱进。

吴小莉: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能源大战,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也正面临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的瓶颈,如何把循环经济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在资源开发和能源的利用当中,如何在高速经济增长当中,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早在上个世纪末,中信旗下的一些公司,便把目光投向了这片尚未开发的领域。

王军(原中信公司董事长):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看来,中国是一个资源的贫国,不是个资源强国,将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那个最主要的就是资源的占有,那我想,在现在有能力的时候,占有资源是对于中国长远发展都是有利的。

解说:如何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资源,这是中信人一直追求的目标,同时,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中信也一直秉持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在中国青海境内的盐湖开发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中信近年来走在世界前列的开发项目之一。

孙亚雷(中信公司董事、总经理助理):那么我们在这个开发这个盐湖的,我们首先就是这个,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当然也本着中信公司一直的这个理念,那就是一定要承担社会责任,我们不能这个破坏性的开采,掠夺性的开采。

那么我们在做技术的研发,这个时候,我们就考虑到了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我们这个工艺技术很大的一个特点,还可以再循环的利用。

比如说我们在开发锂资源的时候,我们考虑到这个盐湖除了有锂,还有硼和镁,怎么样能够把硼和镁也利用起来,那么我们也是下了很多的功夫。那么按照我们现在的这个工艺技术路线,就是我们在生产锂的时候同时分离了镁,同时还副产盐酸。而盐酸就是可以用于提硼酸,这样就是说,这些资源就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所以就是应该说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在环境保护、资源的循环利用、综合利用方面,就我们这套工艺技术路线,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开发这个盐湖资源,我觉得对社会来讲,还是有一个很大的一个意义的,不是说就这一个盐湖开发完了就完了,就是生产这么多东西,那么我们已经形成了这个工艺技术,已经积累了这些经验,对开发其他的盐湖,就能够把这些盐湖资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造福社会,还是很有意义的。

解说: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考虑。中信公司一直在探索如何走出国门,并在世界范围之内,合理的利用资源开发,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樊纲(学者):而中信,应该说还不是现在了,最近,近十几年来,就已经在做这些方面的工作,那比如说用工程换资源,很早就开始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到世界的各地,那到我们能够去的地方。

解说:1985年2月,中信给国务院的报告里面提出,用国外的资源、国外的资金,投资于中国经济开发中紧缺的资源,在这样的理念之下,中信便开始在国外寻找项目和海外融资。

张极井(中信公司董事、总经理助理):有些人的说法,就是说,因为对外投资,是按照列宁的说法是一种帝国主义的行为,有一种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但是实际上,而不是把它看成了,就认为中国人不应该做这种事情。但是,从中信你回过头来看的话,应该说中信,尤其老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之下,有一种很长远的战略的思维。

所以中信,第一我就说是中国最早的走出去的,这种在海外进行投资的公司之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