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连载:《将星长歌》第一章《川西游子》第五节
2008年12月29日 19:27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

四川多山,俗称“地无三尺平”,虽有点夸张,但确实是出门既见山。最多走上三五十里大多要翻过一座山。“天府之国”的四川物产颇丰胜。四川盆地白日酷热,但一到夜晚八九点钟后则逐渐凉快。

那里的蚊子特别多不但大而且凶,因之随处可以租到蚊帐。白天还有一种异常讨厌的小黑虫,比蚊子还小,一群一窝的活动喜吸人血。尤其喜欢叮咬人的关节处,一叮一片。

四川的老鼠多而且大,胆子也大(那时四川人被虐称为耗子,川人叫老鼠为耗子,可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称呼)。在闹市马路上,虽人力车来往不绝,但老鼠们也毫不在乎,时常穿越马路。蔡长元被耗子困扰没办法,一次搞来一只小猫,大约才六个月大吧,它一夜间就捉到十几只老鼠。四川的老鼠之多,危害之列可以想象到。

四川茶馆遍布于城镇。我们初到四川见茶馆的水牌上写到:“浓茶、香片每碗一角,玻璃五分……”。蔡长元不知道“玻璃”为何物?后打听才知道,所谓“玻璃”就是白开水,到也形象。茶馆内还有许多卖水烟的,卖者手持大烟袋,蹲在地上,有人要买,就将一个大约二尺许的水烟袋嘴子送到吸烟人的嘴边。

四川乡间路都是用青石条铺垫,由于绝大多数都是山路,泥土少,所以即使雨天行路也很方便。不似我们这,雨后的乡间小路,烂泥一踹数寸、滑溜难行。

老四川的某些称谓很特别,除了前面所述的,还有不少,例如把苍蝇称蚊子,笔者曾问当地人:

“苍蝇怎么能叫蚊子呢?那晚间吸血的蚊子你们又叫什么呢?”

“那是夜蚊子嘛,苍蝇是饭蚊子嘛”

老乡还说闹钟叫表;流血叫流粪;舒服叫安逸;最小的儿子叫么儿子、女儿叫么妹,四川以外的人叫“脚底下人”。

1929年晚秋,民国十八年,春熙路上繁华似锦,自贡富顺豆花荘成都分店辅,挨着是一家茶馆。

“太和大药房货品精良”、“亨达利钟表开张大吉”、“西蜀公学续招新生”……一位穿着中山装的中年人翻开这几份报纸,各式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在“存诚女子商店开幕”广告边还配有漫画:一个穿着长衫的男子骑在自行车上,头上戴着一顶小毡帽,看起来应该是最流行的装扮。

其中还不乏现在许多仍在春熙路、总府路上的百年老店,成都上世纪20年代的繁华可见一斑。

这位中年人是少年的亲叔父,蔡堂越,这家茶馆的老板,时年四十。

蔡堂越读着报纸上的新闻,老成都的故事就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成都国民日报》第十版刊登的是“社会新闻”,上面既能读到“成都气候一雨竟或秋”的民生简讯,也有“公安局通令人力车公司”的法制消息,但,有一条让他沉语了,原来上面刊登了女革命家、“鉴湖女侠”--秋瑾烈士的一首《清平乐》,蔡堂越双眼渐渐模糊了,一位刚毅而美丽的奇女子仿佛立脚于巴蜀大地上,他情不自禁咏吟秋瑾烈士的一首《杞人忧》:

幽燕烽火几时收,

闻道中洋战未休;

膝室空怀忧国恨,

谁将巾帼易兜鍪。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蔡小心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