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二中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有着优良传统的学校,是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十所示范校之一。学校始建于1908年,为当时的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附设中学堂,1918年为四川省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1927年为成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31年改为国立四川大学附属中学,1943年改为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53年改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1959年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科学技术学校,1962年恢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至今。2003年6月加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校牌。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激起了「废除帝制,剪掉辫发,更换服饰」的诉求。由于当时西方文化的影响,整个社会包括服饰方面也日渐变化。当时的男子服饰主要有长衫、马褂,青年人穿西装和「学生装」,「中山装」则成为民国时期最时髦的服装。
「中山装」的出现是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认为革命党人穿什么式样的服装是个大问题,他依据中服和西服式样进行了改革。最初的式样有背缝,在后背中腰处有腰带,前门襟有9颗扣子,上下口袋袋褶外露。孙中山先生带头穿这种服装,人们为纪念他就称这款服装为「中山装」。
成都皇城坝人头攒动,热火朝天,喊声震地。这个皇城坝,便是现在绿草如茵、鲜花绚丽的天府广场。当时却是小贩商贾云集、卖艺打拳聚众的扯谎坝,有如北平的天桥市场和清末民初的天安门广场。
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朱椿的王宫。朱椿是朱元璋的爱子,三岁便被封为蜀王,在他还没有来成都以前,便由太监在这里动土,仿照皇宫的样子修了他的宫殿。四周有高大的青砖城墙和护城河,正门朝南,上面是城楼,下面有三道拱型的大门,大门两边是两个一人多高的石狮子。大门以外是宽敞的广场,这个广场被成都市民称为皇城坝。民国以来,这里为争夺地盘打过几仗,炮弹落地开花,煞是吓人。后来政治中心转移,这里逐渐凋零,广场沦为下作的场所,但一些重大的民众集会和政治活动,如辛亥革命杀四川总督赵尔丰的集会也在这里举行。
有人说历史是一本无人能解读通透的天书。先人们彼时的心境,后人哪会读懂?大凡所谓的历史学家,无非是借助于前辈留下的那几抹资料,揣摸揣摸,最后揣出个囫囵吞枣的四不像。
但笔者认为说这句话的人恰恰缺乏一点“灵性”。
一
1928年初秋,民国十七年,四川成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同学中不光是男孩,还有女子;读书不像在私塾,一坐一天背书、写字,而是一天上几节课,下了课,学生自由自在玩玩;课本不再是难懂的古文,多是白话文;课程设置有历史如顾颉刚的《本国史》和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国文、英文、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矿物、公民、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劳作等。但各校之间教材不统一,有商务印书馆版本、中华书局版本、北新书局版本等,由各校教师选取,呈教育科核定。
1922年,民国十一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新学制系统”规定,中学教育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2段,称“三三制”。
“洋学”和私塾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蔡长元开心极了。
但是,有些教材让他觉得很不舒服也不痛快,誉如上面的历史教材说历史的时候,上面说世界上最强大的是欧罗巴族,其次是蒙古人种,也就是我们黄种人,最落后是黑人。
不都一样是人吗?难不成欧罗巴族是因为比我们黄种人有钱才叫世界上最强大的是吗?照这么说欧罗巴族个个都是地主老财了?难道他们没有长工农民了?没有长工农民的话又从哪来这么多地主老财?这根本说不通嘛!
作者:
蔡小心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