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正文 |
|
相关Tag | [二战] [犹太人] |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上海的城市改造进程迅速,旧城区几乎在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工厂、高楼和连接通衢大道的商场。
但是,有一块城区得以幸免,即提篮桥地区。这里曾被称为“小维也纳”,当上海考虑保护历史遗迹的价值,不使其遭受大型商业开发破坏之际,提篮桥地区的非凡故事或许拯救了自身。
20世纪30年代末,有两万多名逃离纳粹统治的犹太人来到上海。他们为上海的开放政策所吸引,成为较早到这个城市的犹太移民。其后日本占领上海期间,犹太难民被限制居住在提篮桥地区的砖房里,但没有遭到继续的镇压。
如今,随着中国变得日益开放,并对那些屡被遗忘的历史重新萌生兴趣,新一代的犹太人开始把上海当作故乡。一些犹太人想方设法阻止以前的“犹太人聚居区”毁于无情的推土机。外国投资者正计划投入20亿美元资金,打造一个具有“犹太特色”的零售和娱乐区。
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到上海参观犹太人遗址,包括犹太人曾经住过的砖房,那里如今住着数以千计的穷人。这些人大多数是在战后得到这些房子的,当时犹太人离开了中国到以色列或美国。这些离开的犹太人当中就有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迈克尔·布卢门撒尔。
而今,通常是当年那些犹太移民的后代来到上海,追溯他们家族的历史。由于这里保存了原来的街道号码,这一使命变得容易了些。另一些人则出于信仰和犹太人共同的历史,而踏访此地。来自美国巴尔的摩的律师布卢斯·哈里森在参观西班牙、摩洛哥和奥地利等地的犹太人聚居区后,不久前来到了上海。他的祖父曾逃离俄罗斯到美国开始新生活。“这是流离失所的犹太人的一部分,它也是维系那些逝去者的纽带。”他说。
虽然住在提篮桥的犹太难民当初来时身无分文,而之前的犹太移民在上海的经济界上升很快。据说上海的和平饭店1930年开放时是全亚洲最豪华的饭店,它由19世纪到上海的某犹太家族的后代维克多·沙逊建造。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上海成为了亚洲的“华尔街”,其河畔一带甚至比纽约第五大道的建筑还更有价值。
法国导演西尔万·博斯坦说,像和平饭店这样的建筑是上海犹太人最杰出的遗产。相比之下,那些脏乱的砖房只是犹太移民暂时的避居处。博斯坦先生正在拍摄一部有关上海犹太人过去的电影,他认为河畔一带的建筑将会继续存在下去,“它们属于上海,它们不会被毁坏。”(Simon Montlake/文 缪小析/编译)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