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精华也有糟粕: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估计(图)
2008年11月03日 10:15北京日报 】 【打印

那么,怎样才能使专制主义统治巩固下去呢?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成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始皇帝,出现了“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的局面。专制主要是制民和制土地,特别是制民。商鞅在向秦国献策时说:“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类似的言论在许多圣人那里多有论述。可知,民在专制国家中,始终就是被制的,被束缚的,绝无自由可言。

封建专制主义在中国能够久盛不衰,代代相传,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过一些传统文化的代表者的理论概括和升华,形成一套巩固专制主义的理论和教条。例如对待民,孔子就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把民当成一种工具。那么,君主和民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韩非说:“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用其力。”民为君所用,也为君所主宰。圣人的制礼、配乐,以及制定的一系列等级制度,都是为君权服务的。在传统文化中各派学说,其主张不尽相同,但它们从各个不同角度都论证了君主的至尊,以及王者统治人、桎梏人、束缚人和奴役人的合理性。

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人物,也就是古代的圣人,大多以维护君权为己任。当然,圣和王并不是没有矛盾,利益都一致。一些圣人,如果主张不符合王的思路,王就会给圣坐冷板凳。所以,圣人也好,谋士也好,大多是“以其说取合于时君”的。孔子算是一个大圣人,是学者又是政治家,有一套治国之道,他到处游说,但到处碰壁,得不到支持。诸侯、大夫都不喜欢孔子的治国之道,这就是圣人和君主的矛盾;在战国时期,许多圣人,其学说得不到本国君主的支持,改仕他国,这些同样也体现了圣和王的矛盾。但是,在圣和王的矛盾中,王毕竟是第一位的,圣是第二位的。所以,许多圣人,还有一些谋士,知识分子,都很自觉地为王者的权益服务,为他们制造巩固王权的种种理论,自己只能充当辅臣或谋士。王在圣和谋士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眼中总是十分神圣的,正如《荀子·正论》篇中,把王说成是“居如大神,动如天地”。“以吏为师”的提出,也是权力大于学说的表现。

由上可知,传统文化的内涵本身就有专制主义,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各个学派,几乎没有例外都维护了王权,也维护专制主义。因此从夏、商、周以来,直至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以至秦以后的专制主义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多是自觉地论述君主、皇帝的权威,论述专制的必要性的,他们的思想主张是和现代民主相对立的。

三、“民”没有独立的民主意识

在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被束缚在专制主义下的民众,是不会有独立的民主思想的。在漫长的岁月里,统治阶级有一整套治人的方法,在思想领域里,历代圣人为禁锢人的思想,总结、加工和整理出的一整套严密教条像紧箍咒一样,套在人们的头上,剥夺了人在社会上生存的自由,包括思想的自由和人身的自由。

儒家讲礼,礼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左传》隐公十一年说:“夫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说:“礼,政之舆也。”可知礼是涵括人的一切行动的,君臣关系、君民关系,都有明确约束。所以,《论语·颜渊》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其实就是按各自的社会地位规定了各自的行为。一个礼字,既禁锢了人的思想也禁锢了人的行动。但民的行为只有受礼的规范,并没有以礼规范别人的权利。俗语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是上层社会的特权,庶人没有资格讲礼,却须受礼的制约,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有一个特定的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人身失去自由,思想也失去自由,失去了人的自由和尊严。此外,还有儒家的伦理道德,讲三纲五常,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仅一个三纲,就使几乎所有的人失去了自由。

从思想上搞封建专制主义,光有这种三纲五常也还不够。因为人总是有理想和欲望的,你剥夺了他的思想自由,并不等于他就不会有所追求。所以,儒者还要提出限制人的欲望,他们抨击人的欲望是对伦理道德的破坏,提倡“君子谋道不谋食”,只有放弃“欲望”,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把天理和人欲看成是对立的,把欲看成是万恶之源,明确提出要“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思想后来为宋明理学所发展,进一步对“存天理,灭人欲”进行了发挥,他们说只要有人欲,就会失去做人的条件。

在这种人的思想受压抑受束缚的专制主义下,民众中怎么会出现民主思想?正因为如此,五四运动在民主与科学出台之时,才有必要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陈独秀等人才有必要反对“儒者三纲”,认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都是把人变成“附属品,而无独立人格”。在五四运动之前,民众中有多少人具备民主意识?袁世凯想当大总统,把议员找来,关起门来强迫投票,百姓谁能打出民主的旗号来反对专制?即如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说的,“就是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帝制”。五四期间,所谓国民性的改造,主要是指打破封建枷锁对民众思想的束缚。只有把人的思想上一道道枷锁去掉,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才能为民众所接受,民主与科学也才能够成为民众反对专制主义的武器。由上可知,在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下,民众是不可能产生独立的民主思想的。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苏双碧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