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研究 > 正文 |
|
俄语中的“中国”(Kitay)一词实际上是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的谐音,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这一称谓沿用至今。“中国”在俄语中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直译过来叫做“天下”。如果说前一个称呼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中性词,那么俄罗斯人今天在使用“天下”一词称呼中国时,包含着的尊重与称赞之情不言而喻。
中国与俄罗斯联邦互为近邻,交往渊源已久,而且利益攸关。应该说,俄罗斯对中国的影响不可谓不广泛,这一民族的文学、音乐、芭蕾、绘画、电影等等,都曾给中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记。那么,中国在俄罗斯人眼中生着一副怎样的“面孔”?俄罗斯人如何理解过去和现在的中国?
让我们不妨走进俄罗斯学校教材中,看看他们的普及读本怎样向本国青少年灌输关于中国的概念。
俄罗斯学校——俄大学前教育无中、小学之分,只分为10或11个年级——使用的教材并非由国家统一标准,所以版本较多。由阿斯特列里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明史》对中国的介绍比较详细,也最有代表性。这本书是俄联邦教育部推荐教材,供10年级和11年纪学生使用。
《世界文明史》课本中只对几个国家单独开辟章节进行介绍,在俄罗斯以外的国家中,中国所占篇幅最多。
精细的古代中国描述
《世界文明史》第四章名为“古代中国”,共分三节,分别是“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古代中国的精神文化”、“中华文明的成就”。
该章开篇就对中华文明赞誉有加,写道:“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她历经数千年仍然完好地保持了文化传统的延续性,这真是个奇迹。”
对中国文明的介绍始自黄河和长江流域,书中称这两大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始中心”。然后从商代开始对古代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浮光掠影的描述。
对于商代的青铜器等出土文物,文章称其工艺精巧,形神兼备,这些数千年前的物件已经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对待事物的态度:“任何事物的材料、造型与内涵都必须和谐一致。”和谐一致性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文明传统的基础。在中国人看来,生活中的一切看似混乱驳杂的现象,实际上都只是事物多样性的表现,实际上它们都保持着一种内在的平衡与和谐。
书中还引用了俄罗斯著名学者康拉德的一段话:“中国很少发生极端的现象,中国社会在多元对立的历史文化形态中保持着平衡。”教材中写道:“难怪古代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
在“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这一节中,对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沿革进行了概括。对诸如秦朝统一中国、汉朝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模式及其官僚体制特征等内容作了介绍。书中对科举制度着墨颇多,认为这一应试制度是一种以能力为标尺的公平竞争机制,为国家举贤荐能,“穷人们也可以通过努力晋升为官”。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