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杨朔文革中离奇之死(图)
2009年03月02日 10:12天天新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文革]

但杨朔在“反右”前夕的发言,可能更能代表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当然或许只是紧跟领袖倡导的运动的另一种表达而已。1957年5月18日,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五周年,中国作家协会和人民日报编辑部联合邀请了在京作家刘白羽、杨朔等人举行座谈会。

5月23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杨朔的讲话。大概是受到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阳谋”的影响,杨朔说,“从前认为只有具有无产阶级思想的作品,才能为工农兵,现在感到并不完全是这样,最近《人民日报》有过一篇文章有这样的提法:无产阶级是香花、非无产阶级就是毒草。我看不尽然。有着民主主义思想的好作品,照样能鼓舞和推动人民前进,其实也是香花。”

6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指示》前两天,在中国作协党组召开了旨在解决丁(玲)陈(企霞)问题、加强党内团结的扩大会议上,杨朔发言称:“我对会议仍有信心,党组会有错,但党没有错。前年的会不是批判,是斗争,是肃反斗争的性质,不是过火的问题,程度不同地错搞了好多同志、文艺骨干,应吸取教训。那次会,我是左的,跟着党走,党组根据了错误的材料。刘白羽说会前就提出了丁玲的历史材料,是谁?是什么?我以为康濯起了错误的作用。我今天认为康、丁有宗派情绪。康濯发言,我是警醒的。”

由此可见,1955年批“丁陈反党集团”时,杨朔也跟着批判,但在1957年欲给丁、陈平反时,他做了反省。不过随后展开的“反右运动”再次对丁陈等人进行批判时,秉持“党组会有错,但党没有错”的杨朔又作了何种反应?据《人民日报》报道,杨朔也在会议上发了言,虽未刊登其讲话内容。联系上下文语境,可以推知其主调为批判“丁陈反党集团”。

作为中国作协的领导,杨朔无法置身于政治运动之外。吊诡的是,“文革”期间,杨朔仍然和丁、陈脱离不了关系,杨朔的养女杨渡说,杨朔逝前被造反派定性为“丁陈反党集团的黑干将、落网分子”予以批判。

跌进“文革”漩涡之中

除了中国作协之外,杨朔的另一个重要职务在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他经常去亚非国家参加会议,从事外事活动。他在1961年出版的集子《东风第一枝》收集了他那几年写的一些国际题材的散文。不过,这些散文反倒不如他描述国内问题的《荔枝蜜》《茶花赋》和《雪浪花》等流传更广。

杨朔1950年代曾赴朝,就“抗美援朝”进行文学创作,那些作品更具檄文色彩。华东出版社1951年出版的一本关于朝鲜前线的通讯集,即以杨朔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作书名——《美军是披着人皮的畜生》。

当时中国的舆论,把“美帝”和“苏修”作为头号敌人,而20年前对中国进行过侵略的日本,一度成为中国缓和关系的对象。杨朔在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等机构的身份,决定了他的作品和在公开场合的发言始终与官方的意识形态倾向保持一致。

1966年三四月间,以杨朔为团长的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代表团,在日本进行了月余的采访。在东京都亚非团结委员会3月26日举行的盛大欢迎集会上,杨朔“赞扬了日本人民在反美斗争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重申中国人民始终一贯地支持日本人民的正义斗争的决心。”

虽然谨慎地与官方保持一致,但它带给杨朔的好运在“文革”爆发后还是终止了。1966年6月9日下午,亚非作家常设局会议在北京开幕。据《人民日报》当时的报道,中国代表杨朔在会上做了报告。这是他生前留在《人民日报》上的最后身影。此后,杨朔跌进“文革”漩涡之中。

1975年   文革   杨朔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