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6式武器:中印边境反击战中大显威风
2008年07月25日 09:40文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印战争]

解放军在反击战中特别注重发挥近战夜战的特点,与印军遭遇时即使数量不占优势,也差不多都能用随身携带的轻便武器迅速将其击溃。如32团第2营先头部队在11月20日凌晨与印军第48旅廓尔喀联队第6营在查库遭遇时,马上在夜暗中向印军猛冲。部队冲进村后,先以40毫米火箭筒将7辆满载弹药的印军车辆打燃爆炸,印军2辆美制M3A3坦克企图逃跑,前面一辆马上被两枚火箭弹击中起火,另一辆的乘员丢弃坦克逃人密林。在弹药车爆炸声动地、火光冲天的查库镇上,印军未能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即四散窜逃。

解放军参战部队充分发扬人的勇敢精神和主动性.对武器还有一些刨造性的使用方法。为有效摧毁敌火力点,攻击部队在解放军战史上继一江山岛战斗后又一次使用了火焰喷射器.主攻连队可配属2-6具。当时所用的58式火焰喷射器采用火药燃气喷射,有效射程可达50米。喷火手为有效歼敌,发挥敢于近战的传统,经常抵近敌仅20米处喷射。当时使用40火箭筒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发射时因有后喷火而在复杂地形上使用不便,在难以找好后喷夹角而战况又很紧急的情况下,射手往往宁可烧伤自己腿部也马上向敌人开火。第130师在瓦弄攻坚战时,75毫米无后坐力炮手因灌木太高难以支起炮架.便用背包带把炮身绑在树上发射,连续摧毁敌人四个地堡,成为炮兵战史上罕见的奇观。

一点启示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一场规模、时间都很有限的边界作战,在惩罚性打击的目的达到后.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停火,随即将部队撤回到1959年实际控制线本侧20千米内。长期以来国内许多人对撤军不理解,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战区的地理和后勤供应的难度,确属“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时在战区很难就地补给,靠后方两条长达数千千米的砂土路面的高原公路保障供应,一辆运油车驶到前线往往自己就要消耗近半车油,想保障大军长时间作战是难以想像的。在这一地带作战速打速撤,我国不仅能很好地显示和平诚意,被一些外国舆论称为“潇洒之极”,在军事上也能居于主动而避免陷入被动。

毛泽东曾估计,中印边界上打了一仗,可以争取十年的边境安定。事实证明,战后几十年来,中印边界局势一直是比较稳定的,这便达到了自卫反击作战的主要目的。这次边境反击作战的经验,也对后来我国的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借鉴资料。

(文/徐焰,国防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少将)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