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6式武器:中印边境反击战中大显威风
2008年07月25日 09:40文摘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印战争]

西藏边防部队宣读中国政府关于主动停火,主动后撤的声明。从队列前排列的武器可以看出当年我军参战部队的一些装备情况

勇气加技术装备才能形成最强战斗力

武器效能的发挥,靠的是使用者的素质,当时中印军队的最大差距恰恰在于官兵的战斗素质。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中国军队的传统是“有什么枪打什么仗”,能发挥主动性和刨造性,根据实际有效使用武器;印军却是一支有浓重殖民地雇佣传统的军队,战术思想呆板,官兵普遍以应付差事的观念对付战事,使本来就显落后的武器更难以发挥效能。

解放军在中印边界参战的部队大都有光荣的战斗历史.从1956年四川康巴叛乱发生至1961年藏区平叛结束这五年间,又积累了丰富的高寒山区作战经验。部队通过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官兵士气高涨,自觉地决心为保卫祖国奋战。当时干部、多数正副班长和一些老战士普遍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新入伍的年轻义务兵在战前通过几个月训练也能熟练掌握武器。

解放军能在地形复杂的高山峻岭一再迂回成功.印军却只能呆板地守在道路沿线,除了士气和战术水平外,重要原因又在于中方的武器选用注重轻量化,抄用英国正规战法的印军在武器及编制配备上都不适应当地需求。解放军不像印军那样有空投补给,团以下单位却能靠人力骡马携带全部武器弹药,在人称“猴子也通不过”的无道路地段长途穿插。在东段的反击作战中,部队主要的战法是先迂回分割敌军再予追歼。在西段反击中,主要战法是抵近攻击拔点攻坚。参战部队充分发挥了步兵武器和便携支援火器适合近战夜战的特长,经常突然出现在印军面前,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交锋中无论士气还是火力都能压倒敌人。

作为东段印军主力的第4师,原来也是英联邦军队中的王牌。在1942年北非著名的阿拉曼会战中.该师迂回了隆美尔的德意非洲军后路,被英国统帅蒙哥马利称为表现最好的部队,在中印边境反击战期间,印军最精锐的第4师中还有四分之一的老兵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虽熟悉手中武器.却都年过四十,既缺乏冲锋的勇气又体力不支.印军士兵又都系雇佣的职业兵,只求养家糊口而不明作战目的,作战时士气低落。其官兵还普遍没有节约弹药和独立作战的观念,往往发现远处目标就马上射击,打光子弹、炮弹后又依赖呼唤补给..当擅长迂回的中国军队切断其后方补给线时,许多印军马上陷入粮弹均无的状态:当那些“蓄长须,扎银色头巾”的“胡子兵”遇到普遍不到二十岁的中国“娃娃兵”攻击时,除有工事依托者还能作抵抗外,其余都是拔腿即逃,跑不动时便弃械举手就俘.在一个多月作战中,印军被俘便有3900人,中国军队却无一人被俘。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