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图)
2007年11月22日 09:51《纵横》杂志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1936年,毛泽东和他青年时期的老师徐特立在保安

《政治周报》第2期和第4期,以《革命派党员群起反对北京右派会议》和《反对右派会议者遍于全国》为题,摘要刊载了全国各地和海外声讨西山会议的文电49件。毛泽东用子任的笔名发表了十几篇文章,揭露一切反革命宣传的实质,是“以国民革命指为共产革命,以国民党指为共产党,以国民政府指为共产政府,以国民革命军指为共产军,无非承了帝国主义意旨,制造几个简单名词散布出来,企图打破国民革命中各阶级合作的联合战线”。 “联合战线”,就是后来说的统一战线的意思。那时,许多人担忧,分裂出一个国民党右派,对国民革命是一个很大的不幸。毛泽东在《政治周报》上的许多文章,分析了产生这种现像的历史必然性。他的基本观点是:在革命和反革命两大阵营的决斗中,中间派不是倒向这边,就是倒向那边;划分左派和右派的标准,是看他对待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态度,对待国共合作的态度,对待工农的态度;西山会议派就是资产阶级右翼的代表,事实上做了帝国主义所需要的工具。从国民党自身的历史和结构成分来看,国民党右派分裂出去“是一种必然的现像。我们虽不必以此为喜,却断不是什么不幸的事”,因为它“并不足以阻碍中国的国民革命”。

《政治周报》高举新三民主义大旗,热情宣传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它指出,三大政策是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推进国民革命的动力,也是革命派与反革命派斗争的焦点。《政治周报》大力宣传国共合作后的重大成就,以铁的事实告诉人们贯彻三大政策的正确性与必要性,指出国共合作实现后,“广州市出现了十四年来未有的太平;人民确实得到了集会、结社、言论、罢工自由”,“废除了广州市场的赌博;全省军政统一;财政亦逐渐集中;病民苛税已有一部分革除……”《政治周报》还发表了张秋人的《省港罢工的过去与现状》。刘少奇的《一年来中国职工运动》、李春涛的《东征纪略》等文章,用更具体的事实批判了右派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主义的言行。

《政治周报》办到第4期时,毛泽东因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会后忙于其他工作,有一个多月没有出版,从第5期,由沈雁冰继任主编,后又由张秋人主持。《政治周报》每期发行数达4万份,1926年6月停刊,共出14期。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