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与昆仑关:均为痛打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
2007年09月26日 08:25东北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抗战] [平型关]

2007年9月22日,平型关大捷70周年纪念活动暨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在山西省灵丘县举行。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及景区位于灵丘县白崖台乡,2005年被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基础设施第一批投资计划,总投资规模为2000万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其中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扩建1400平方米,重新布展2000平方米,新建将帅广场约5000平方米。

平型关大捷——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八路军配合友军侧击进攻平型关

位于内外长城之间的晋北地区,曾经是赵武灵王“辟地千里”、汉武帝刘彻北击匈奴、三国曹操驻兵屯田、北宋杨家将抗辽守边之所。在灵丘县西门外偶然看到的一座赵武灵王盘马弯弓雕像,方知正是因为赵武灵王陵墓在这里,在西汉初公元前99年置灵丘县至今,平型关就位于灵丘西40公里的平型岭隘口。平型关古称瓶形寨,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据说因关岭城墙形状如瓶而得名。原来的平型关关口早已为洪水和人为所毁,当记者乘车兼步行,经过半个小时从山下抵达新修的平型关关门时,仍可见明代城墙的残垣在海拔1800米的山脊上蜿蜒,坯墙外侧沿线散落着早已风化的明代墙砖,似乎在担任了数百年的防御堡垒后,已经为和平的生活所彻底遗忘抛弃。从灵丘到繁峙的公路从平型关门边穿过,土路虽然仍是浮土满天,但早已取代了关门前被荒草埋没的山道。站在关门上,平型岭东侧的大同地界如同俯视深谷,而关口以西的忻州地界却几乎与关岭平齐,放眼过去便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滹沱河谷。平型关的险峻和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在1937年9月19日中秋节当天,最早在平型关抗击日军的晋绥军独立第8旅已经到达了平型关,并在第二天占领了平型关阵地。据该旅第623团第1营营长刘光耀回忆,日军先头部队在9月21日午夜已经到达平型关下,开始向晋绥军发动第一次进攻。进攻的日军是第5军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率领的第42联队第2大队、第11联队第1大队、第21联队第3大队,附一个野炮大队,共约4个大队的兵力。同时日军第21联队队长粟饭原秀大佐率两个步兵大队附炮兵两个中队,从浑源出发南下向平型关侧后大营绕袭,企图断晋绥军平型关后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山西境内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即太原会战的第一个战役平型关战役,由此在内长城平型关地区正式展开。

在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军进攻平型关之前,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已经向周恩来和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提出调集重兵,计划在平型关、沙河、繁峙一线与日军作战。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提出了配合晋绥军主力作战的方案:以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八路军115师隐蔽集结于敌前进道路的侧面,从敌侧后夹击进攻平型关之敌,对此阎锡山表示同意。9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召开会议,彭德怀在会上说明了配合友军侧击进攻平型关之敌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9月23日,朱德、彭德怀向115师下达了“115师应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的命令。

不过1937年9月20日,吸引林彪的却并不是平型关口,而是在关口以东5公里白崖台下的乔沟。当年从河北涞源到山西太原的公路正是从乔沟沟底经过,是日军前往太原的必经之地。今天站在乔沟沟底,仍不难理解林彪当年为什么一眼就看中这里,作为他出师第一仗的设伏阵地。记者徒手艰难地下到沟底,踏上的是仅能勉强容一辆汽车通过的土路,两边则是高达20米左右的陡崖,沟内没有任何可以躲藏之处。尤其是沟北面,几乎不可能攀越

“今天所有平型关大捷的作战示意图上,都在乔沟北面标识了包围的红色箭头,但事实上,一贯擅长八面埋伏的林彪在平型关战斗中,并没有在乔沟北面埋下伏兵。”同行的李华说,“这个问题直到今天都没有任何当事人作出过解释。有一种说法是,部队埋伏的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数千人的部队过沟可能会留下许多脚印。另一个解释就是,沟的北面非常陡峭,日军不可能爬上去,所以用不着埋伏。”当我们一直从小寨村附近走出乔沟时,李华说,“今天看来,第二种解释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乔沟附近的几个当地老人告诉记者,当年沟底是平整的土路,十几年前还曾经重修过一次。但由于多次暴雨,沟底的路已经被坍塌的泥土掩埋了。今天一条新修的柏油马路在乔沟的北沿经过,几个当地东之河镇的治安员说,这条马路是2002年新修的,从蔡家峪直通白崖台山腰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长达5公里的乔沟此后就变成了人迹罕至的一条荒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