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战地记者:我亲历的南京大屠杀(图)
2006年12月14日 09:05新民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大屠杀]


四十年代的谢蔚明

相关文章:

英美记者最早报道南京屠杀 日记者被自己人打死

南京保卫战:两名坦克兵在被毁战车内狙击日寇

南京保卫战战地记者:我亲历的南京大屠杀(图)

保卫南京17将军以身殉城 德械精锐部队全被屠杀

大屠杀幸存者回忆:鬼子当着父亲面强奸母亲

摊开这些无比沉重的史实记载,中国人民始终不会凝固的记忆的鲜血,依旧会顺着书页流淌下来。

从来没有忘记过

2006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京沦陷,继而遭到惨绝人寰大屠杀的第69个纪念日。带着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因她的弃世而分外著名的《南京大屠杀》,我在上海寻访那场屠杀的亲历幸存者。

国定路。谢蔚明。在这个12月,我是第二次到来了。

是有点老式的住宅小区,因为有辆小车进入,一位身着棉袄在缓缓散步的老人,停下步履,那样地静静站立在一旁,表示着一种极其符合规则的“让路”姿态。我下车,向着鬓发雪白的他,恭敬地称呼:谢老师。

他充耳不闻。两眼直视着我,脸部表情明确地反映出,他一时想不起上前敬称他老师的这个人是谁。我疾步向前,来到他跟前:前天约好的,今天下午再来拜访的。老人恍然大悟,回答道:哎呀,你看,是老了,又忘了;好在我不出这个“院子”,人总归是在的。

90岁的谢蔚明,再次将我引进他的住所。客厅墙上,挂着黄永玉的一幅腊梅画作,上题词:夺翠楼窗下有腊梅盛开,适蔚明兄大驾光临,八四之叟远游湘西,不可无画作,此为念。落款:湘西老刁弟黄永玉。对面墙头挂的则是吴小如的亲笔诗作:目炯神腴寿者相,文章朴茂出天然;平生无愧真君子,与子同期百廿年。岁次丙戌蔚明吾兄九秩大庆,小诗奉贺籍申五十年笃谊也。

谢蔚明的书房兼卧室里,堆着“满山遍野”的书。去年,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媒体这样介绍谢蔚明:

谢蔚明,89岁,男,原名谢未泯,安徽桐城人。黄埔军校16期毕业,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曾任战地记者。南京保卫战中,谢蔚明脑子里是“不成功、便成仁,绝不做鬼子的俘虏”的信念。南京沦陷,死里逃生的谢蔚明辗转去了重庆,参加了国民党中央训练团。1940年5月下旬,谢蔚明离开重庆东下宜昌,他经常出行去霍山、六安、庐江、舒城、桐城、太湖、望江、阜阳各敌后区,目睹了日军种种暴行,亲见日寇屠村后,抛尸清江。

40年代,谢蔚明在湖北松滋创办《新湖北日报》鄂中版。“办报时非常艰苦,吃饭就是碎米加干蚕豆。”当1945年8月15日傍晚,在山沟里办报的谢蔚明最早从电台里得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这真是九死一生的八年抗战,我竟然活过来了,那时激动兴奋得不得了。”

谢蔚明为我沏茶。厨房内井然有序,用品洁净,与积满“历史尘埃”的书房,形成强烈对比。90岁的长者,提水点灶,手脚利落。他拿起放在桌上的两页复印件,说道:这是我给你找出来的。复印件上的黑体标题是:我所亲历的南京大屠杀。

也许,对于瞬时站立眼前的到来者,高龄的谢蔚明会一时不辨其谁,然而,对于69年前的那场南京大屠杀,他从来没有忘却过。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