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中条山 八百少年兵在鬼子面前跳黄河(图)
2006年12月01日 09:50华商网-华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杨虎城] [西安事变] [抗战]


准备战斗的十七路军

相关文章:

抗战中国空军王牌排第三:王光美之兄王光复

戈叔亚调查报告:抗战时期的中国战略物资出口

抗战时期一支加入中国军队的“法国军团”

抗战中八路军打入山东日军核心的“日本特务”

67年前———1939年6月的一个下午,血染残阳,八百名不足20岁的“陕西冷娃”屹立中条山南绝壁之上,面对日本鬼子的枪炮威逼,他们先跪天,再跪爹娘,立起身来齐吼一声“走”,一头扎下山崖,坠入滚滚黄河……

这些好男儿出自杨虎城的十七路军。这支流芳百世的军队,以地地道道“陕西冷娃”为中坚力量,其最早的雏形是怎样的?在民不聊生,军阀混战的年代,其如何发展壮大?曾在战争史上创造过什么样的传奇?杨虎城被囚禁直至后来被杀害,其最后的归宿又是什么?

800壮士集体投河的这一幕,曾被山里的村民看见了。据说,最后一名跳河的士兵是一位旗手,他的双手紧紧攥着军旗。军旗已经被枪弹撕裂,他仍然双手高擎着。他在跳河前吼了几句秦腔,是《金沙滩》中杨继业的两句:

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

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啊……

11月1日下午,晋南,夕阳夕照中条山。站在山下西姚温村的抗日英雄纪念碑前,坚实古朴的碑身及背后那绵延不绝的重叠山峦将人笼罩进一片庄严肃穆之中。在纪念碑上一一追寻那些战死疆场的英雄名字,远处,中条山南绝壁之下,黄河水声隐隐入耳,一时间,无数壮烈血战场面在脑海浮现。

67年前,在鬼子的枪炮面前,面对鬼子威逼投降的狂吠,出自杨虎城十七路军中的八百“陕西冷娃”壮烈跳河,无一生还,他们的英雄壮举继承了这支军队与生俱来的高贵品格。

当他们的单衣薄体顺绝壁飞坠而下时,时间凝固,空气窒息。那安静的生命降落的图景,在黄河水的呜咽声中,形成一幕撞击灵魂的震撼场面,震慑着追逼上山的2000余名日本鬼子,鬼子们曾因“大东亚共荣”无限膨胀起来的内心突陷空虚,他们的灵魂行将崩溃,他们立在山崖上胆战心惊。

从地方民团到西北雄师

记者日前从《陕西党史资料丛书》中查到了一份记录详尽的《十七路军序列沿革》表单,这份表单显示:十七路军是从杨虎城组建的蒲城县东乡民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1914年夏收之际,年仅21岁的杨虎城在蒲城孙镇提枪打死了为害一方的恶霸李桢,自此受到官府通缉,被迫领着一帮“关中刀客”游移渭北平原,专事打富济贫。此后不久,杨虎城力量壮大,受到百姓欢迎,时任孙镇区区长的孙梅臣主动找到杨虎城,希望改编其组织为东乡民团,负责地方治安。杨虎城为求组织迅速发展遂接受孙的好意,双方达成协定:由孙梅臣任东乡民团名义团总,杨虎城任副团总,负实际责任;队伍下辖12个分联,驻扎在东乡一带,由地方供应给养。

东乡民团自此成为正式地方武装力量。在杨虎城率领下,队伍先后参加了代表当时历史进步的“讨袁军”、“护国军”、“靖国军”、“陕北国民军”、“国民军”、“国民革命军”,后在杨虎城离冯附蒋不久,即全线投入到长达两年之久的中原军阀混战。

杨虎城和他的部队在战火中愈战愈勇,迅速发展壮大。长期跟随在杨虎城将军身边的共产党员米暂沉老先生说:“正因为他(杨虎城)在内战中为蒋介石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部队在中原大战中又先后扩编为第七军及第十七路军,杨虎城也先后担任了军长和总指挥。”

1930年10月,杨虎城率十七路军击败潼关一线冯玉祥军,进占西安。自此,这只由“陕西冷娃”为中坚力量的十七路军回驻老家西安,他们保境安民的同时,还积极投身陕西公路、水利等建设事业。记者近日走访了十七路军曾参与建设的西潼铁路、西兰公路,路边一些年迈老人犹记得十七路军修路架桥时与附近农民打成一片的情景。

今年4月出版的《军事历史》月刊中有这样的记述:“杨虎城从1916年参加反帝斗争以来,历经大小征战14年,终于将他的部队发展到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其拥兵6万余众,使他的部队发展到鼎盛状态。此后他依靠十七路军经略西北,俨然一副地方大员之势。”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