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9年03月11日 16:03 】 【打印

八、改革和开放

(一)深化改革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决策咨询和信息支撑体系,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行政决策透明度,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和质量。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明确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职责权限,推行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行政责任追究机制。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定化,建立健全公务员问责制度和考核、评价、淘汰机制。推进政府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完善电子政务,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规范、便捷的服务。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大分类、分流力度。

2、国有资产管理和企业改革。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风险防范机制。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市政公用事业和其他垄断行业改革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和招投标等形式,吸引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推进垄断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改革,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征地制度和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建立完善的失地失业农民的就业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完善的农民负担监管、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有效降低农业风险。

4、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改进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建立严格有效的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积极争取信贷投资,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全面激活民间资金投资项目建设,支持和鼓励企业进入各类融资市场,扩大融资渠道,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

5、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贸工农一体化、代理制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加强农村市场培育,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大力发展要素市场,积极鼓励和支持房地产、科技、人才、劳动力、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发展,进一步规范土地和资本市场,完善土地出让和产权交易招标拍卖制度和公平定价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充分发挥各类行业自律和中介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网络,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二)扩大开放

1、利用外资。紧紧抓住发达国家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合理有效地吸收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鼓励和支持机械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医药、服装、农产品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企业寻求与国际、国内大企业、大财团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有利于提升黄石产业水平的加工制造业项目。加快商贸、旅游、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等第三产业对外开放步伐,吸引外商投资各类市场建设和物流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加强招商引资网络建设,广泛收集信息,不断充实、更新招商引资项目库和外商资源库。大力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培育和发展招商代理人和中介机构,综合运用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定向招商、会展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方式。合理利用国外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积极运用BOT、TOT、BOO、BTO等国际通行的投融资方式,引导各类资金投向重大项目建设。

2、对外贸易。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扩大对外贸易总量,提高对外贸易质量,着力培育新的对外贸易增长点。到2010年,力争全市形成2家年出口过1亿美元的企业、10家年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

(1)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发展以服装为主的加工贸易出口,延长加工贸易出口产业链,增强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效益。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出口,努力扩大制冷设备、汽车零部件、机床和农用机械等机电产品和生物医药、磁记录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

(2)出口市场多元化。在深度开发、巩固发展日本、东南亚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开拓和扩大欧美、俄罗斯、非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

(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挥黄石技术、设备和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鼓励和支持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建筑等优势行业的重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通过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激活存量资产,带动黄石产品、设备、劳务和原材料出口。鼓励企业开发境外资源,引导企业赴境外设立进出口贸易公司、办事机构。进一步壮大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企业队伍,培育对外劳务合作经营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外派劳务市场,建立和巩固外派劳务基地。积极探索企业产品进入跨国公司和国际连锁企业购销网络的有效途径,适应新贸易环境的要求,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影响较大、效果较好的贸易洽谈会和专业性博览会。

3、区域经济合作。实施“对接两大三角、融入武汉城市圈”战略,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与武汉市的合作范围和规模,使外地特别是沿海地区资金和技术更大规模进入黄石,使产业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互动互补。

(1)扩大区域性经济技术合作。依托黄石的产业基础和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条件,发挥资源、人才和劳动力优势,积极呼应“长三角”经济圈“西扩”战略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承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和资本转移,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沿海地区投资商到黄石投资发展。

(2)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主动把黄石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合作与协作,充分发挥黄石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承担起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义务,舞动鄂东区域经济龙头,促进城市圈交通、产业、市场、科技对接,为湖北在中部率先崛起作出贡献。充分利用武汉的科技、人才优势,争取高校与科研院所在黄石建设研发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转化基地,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托武汉市的产业优势,在纺织服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积极开展与武汉市的合作,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3)加强区域性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抓好出省快速通道建设,构建区域性的快速便捷交通网络和公共信息平台。着力与武汉市及其他城市一道共同培育和建设覆盖鄂东、辐射鄂赣皖的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区域性大市场,探索与九江、安庆等邻近外省城市的合作与协作,共同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

4、开放环境。加大黄石的城市形象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市情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努力提高对外知名度,树立城市开放形象。进一步完善涉外服务体系,规范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外商投诉中心职能,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投诉问责制,规范行政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保障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行收费公示制度。

九、城市建设

(一)城市空间布局

从黄石城区和大冶城区地域空间特点出发,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黄石—大冶一体化发展战略,构筑社会经济、组织结构、空间形态、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一体化的现代化大城市格局。黄石城区与大冶城区对接后,城市人口远景规划到2020年为150万人(其中,黄石城区110万人,大冶城区40万人),成为环境优越、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融合、滨江环山抱湖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城市。全力推进沿江、环磁湖和黄荆山新区开发,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形成合理的城市布局形态。沿江开发,重点加快长江滩岸环境整治、河西工业园和江北工业园建设,配套完善水、电、路、气和排洪、排污、通信管网等基础设施,构筑产业发展平台,逐步完善沿江工业布局。环磁湖开发,重点推进磁湖北岸、南岸休闲观光特色景观和高档节地生态小区建设。黄荆山新区开发,以大韦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重点,着力打造黄石工业新区。老城区建设,坚持“统一规划、联片开发、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原则,大力推进旧城改造,严格控制老城建设规模,调整和优化老城区功能结构。

(二)市政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是:提升和强化现有优势,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强调优化结构和市政设施的配套完善,保持适度超前。要通过政府引导,调动多种投资主体和社会资金参与市政设施建设和经营,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公益性项目建设。

1、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网络,提升道路等级标准,重点实施沿湖路四期、城市快速干道三期、铜花大道、下陆大道改造等主干道建设和黄石大道、颐阳路等城区道路刷黑工程。加强城市停车场以及主要路口和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2、城市管网建设。从城市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在做好城市管网普查的基础上,编制管网建设综合规划,完成老城区供水、排洪、排污、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供电、通信设施地下管网建设。

3、电网建设。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方针,加强电网规划和建设,大幅度提高供电能力。“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向家嘴、花湖等6个新建变电站和四棵等3个变电站改扩建项目。到2010年,黄石电网主变容量由现在的156万千伏安提高到411万千伏安。

4、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加快黄荆山新区开发和河西工业园建设,配套建设道路、供水、供气、供电、排洪、排污和通信管网。

5、市容及环卫设施建设。加大城市绿化力度,以扩绿增量、提质造景为重点,全面实施“滨水绿化”、“景点绿化”、“道路绿化”、“社会绿化”工程,实施大众山风景区建设工程,营造点、线、面相结合、山水相得益彰的园林城市。坚持以清洁城市环境卫生为重点,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和管理,逐步实现城市垃圾收运容器化、密闭化、机械化和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市区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改造和西塞山、下陆、铁山、大冶、阳新等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

(三)城市管理

按照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政府特许经营制度,坚持统一部署、分类指导、规范完善、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开放市政公用事业资本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进一步规范完善市政公用事业的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使市政企业真正成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主体。2008年以前,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运作机制、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促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推行和完善城管综合执法,逐步解决职能交叉、多头多层执法问题,形成“统一领导、条块结合、以区为主、街道为基础”的城管格局。加强城市管理现代化建设,重点抓好城管执法信息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十、环境资源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开源节流并举、兴利除害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全民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由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切实保护好山水资源,展现黄石山青水秀环境美的城市面貌,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一)环境保护和治理??? 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防治新污染产生。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洁净煤技术,扩大天然气利用范围,增加电力消费比重,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综合治理,集中力量治理冶金、建材、电力、化工等重污染行业,对中心城区有污染企业实施关停或异地改造。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治理磁湖、青山湖和大冶湖水污染问题,重点实施环磁湖综合开发规划、青山湖综合治理和磁湖污水处理二期、大冶湖污水处理一期等项目。完成鑫宝铸管、轴承厂异地改造,实施冶钢环境综合治理、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黄荆山及长乐山生态治理等重点项目。重视和加强治理服务业和城市生活污染,重点是餐饮业油烟、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噪声治理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以及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造成的污染,逐步推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相适应,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主要农作物和食品达到国际质量安全标准。

   编辑: 王棣
解析财智栏目由 北京华夏采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承建 栏目热线:010-6399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