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9年03月11日 16:03 】 【打印

3、社会发展目标。以农村为重点的公共服务状况明显改善,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卫生信息网络和卫生监督网络基本建立;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到2010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在85%以上,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至9年以上,职业教育结构合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社会研发(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到2010年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在98%以上。

4、人民生活目标。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和6%以上;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5岁。

5、公共服务目标。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269万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以内;就业比较充分,五年累计增加城镇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社会保险体系更加完善,到2010年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9.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在90%以上。

6、资源与环境建设目标。资源利用率稳步提高,万元GDP综合能耗五年下降20%以上,到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综合排放达标率在90%以上,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005年水平。

“十一五”发展目标主要量化指标均按现有统计口径和2005年统计数据测算,分为约束性和预期性两类。约束性指标有总人口、万元GDP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等,是市政府在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主要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手段,确保目标实现。其它指标均为预期性,主要靠市场主体行为来实现,政府要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适时通过政策调节,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实现预期目标。

三、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把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放在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位置,精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着力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通过5年努力,把新冶钢公司建成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把大冶有色公司建成国内最具成长力的铜加工企业,把华新水泥股份公司建成国内最强的水泥生产企业,把劲牌酒业公司建成国内最大的保健酒生产企业,把美尔雅建成国内最优质的西服出口企业,把东贝建成国内最大的冰箱压缩机生产企业。“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继续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建材、能源等传统产业,形成特钢及延伸加工、铜及延伸加工、水泥及新型建材、铝及延深加工、煤炭及电力等五大产品板块。

1、特钢及延伸加工板块。突出黄石特钢产业优势,加强核心技术研究,应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全面提升竞争能力。重点发展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模具钢以及耐热、耐冷、耐磨等高性能特殊钢产品。“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新冶钢新型特种钢及锻钢、无缝钢管扩产改造和新冶特钢综合改造等主要项目。到2010年,全市形成钢400万吨、材350万吨的生产能力。

2、铜及延伸加工板块。在继续提高铜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强重点矿山建设改造的同时,大力开发国内外铜矿资源市场,建立稳定的矿源供应基地。积极采用世界先进成熟冶炼工艺,改造提升铜冶炼技术水平;高起点发展铜深加工产品,重点开发电解铜箔、优质铜线杆、高精度铜板带等产品,形成铜矿资源开发、冶炼、加工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铜绿山矿采选扩建、有色公司冶炼系统改造,新建高精度铜板带和电解铜箔等主要项目。到2010年,全市形成铜冶炼、电解“双达”40万吨、铜深加工20万吨的生产能力。

3、水泥及新型建材板块。按照“发展大水泥,淘汰小水泥,开发新材料”的发展方向,引导水泥及建材行业向高性能、低能耗、低消耗方向发展,继续扩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规模,开发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绿色建材产品。支持优势水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靠近资源建设熟料生产基地,靠近市场建设粉磨站,靠近大中城市发展商品混凝土和水泥制品。“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华新水泥阳新基地二期、华祥水泥二期、尖峰水泥、松本新型建材、膨润土开采加工等主要项目。到2010年,全市水泥产能力争达到2500万吨,华新集团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000万吨(其中在黄石地区1500万吨左右)。

4、铝及延伸加工板块。支持电解铝企业与下游企业联合重组,鼓励铝电联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重点开发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铝材、铝箔、铝板带等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鸿骏铝业二期、新型铝材生产线等主要项目。到2010年,全市电解铝产能达到20万吨,铝深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

5、煤炭及电力板块。充分利用本地煤炭资源,加快发展电力工业,着力打造“煤—电”产业板块,积极开发利用煤层气,改造提升一批骨干煤矿矿井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西塞山电厂二期、劣质煤电厂、黄石电厂中低压机组改造、工矿集团重点矿井综合改造和煤层气开采利用等主要项目。到2010年,全市发电装机容量力争突破200万千瓦。

(二)培育壮大接续产业

重点发展纺织服装、轻工食品、机械制造、高精度板材、化工等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形成有梯次、有层级、有接替的接续产业集群。

1、纺织服装行业。进一步完善面料——服装产业链,不断扩大服装优势,反向带动棉纺织、麻纺织、毛纺织,增强纺织面料与服装的配套能力。加强纺织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新功能、高性能面料,扩大装饰布、产业用布、绿色环保面料、合纤高仿真化纤面料、高档次轻薄防皱全毛面料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西服、女装、休闲装等三大系列产品生产规模,“十一五”期间,纺织服装行业重点实施黄石一棉高档装饰布、美尔雅化纤面料基地、康达家居生态用布生产线、天华休闲服生产线、美尔雅女装工业园、美岛时装工业园、远东麻纺厂扩建、大岛针织羊毛衫扩建等主要项目。

2、轻工食品行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立足市场需求,促进农产品延伸加工,以加快产品开发、提高产品档次为重点,朝着方便、特色、绿色、营养保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具有黄石特色的保健酒、啤酒、米酒等“三大酒”及精制粮油、方便食品、营养保健食品和各种特色小食品。合理配置和利用造纸资源,加快造纸工业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步伐,做大做强造纸企业。大力发展包装制品、文化用品和卫生用品等纸延伸加工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劲酒二期、青啤黄石公司改造、珍珠果公司二期、大冶雨润肉食加工、鱼制品加工、大宗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工程、帅伦纸业改造等主要项目。

3、机械行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三大产业集群:一是以数控锻压机床、纺织机械、水泥机械为重点的装备制造集群,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扩大输变电设备、环保设备、船用设备和轴承、模具、铸管、电线、电缆等机电基础件产品生产。二是以特种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重点的汽车制造集群,重点开发电动汽车、环保双燃料汽车、环卫压缩车和消防机器人等特种车生产,推动现有改装车企业资产重组,扩大改装车生产规模,带动汽车制造业迈上新的发展台阶;依托现有企业,着力培植一批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和产品品牌,提高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组织程度和集约水平,增强配套能力。三是以东贝集团为依托,以冰箱压缩机为主体,以太阳能热水器和制冰机为两翼,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特种漆包线、精密铸件、金属冲压件等配套零部件及包装制品生产,开发家电终端产品,形成家电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机械行业重点实施锻压数控机床扩建、新型纺织印染设备生产线、东贝冰箱压缩机生产线和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线改造、登峰公司船用设备生产线改造、特种汽车生产线、三环离合器扩建、汽车轮毂扩产、安瑞特种电线、卓创特种漆包线扩建等主要项目。

4、高精度板材行业。按照“壮大规模、优化品质”的发展方向,立足于技术高起点、品质高档次、规模扩大化,着力打造冷轧薄板——涂层薄板产业集群。在发展方向上,瞄准家电、汽车、船舶等制造业用材需要,重点发展镀锌、镀彩等涂镀层薄板、冷轧薄板、精密不锈钢薄板和硅钢片。“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宝钢(黄石)公司、华亿、山力、同大等骨干企业实施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精密不锈钢薄板扩产改造项目。到2010年,全市板材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左右,把黄石建设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高精度板材生产基地。

5、化工行业。积极呼应武汉市建设80万吨乙烯工程,开发一批与大石化工业配套的下游项目,填补黄石石化工业空白。扩大鞋类、轮胎和碳酸锶、硫酸铜、硫酸锰等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开发光电子化工产品、生物化工产品,逐步实现精细化工产品的替代升级。“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无钙焙烧新工艺利用、钙产品扩产、新建碳素、碳酸锶、有机复合肥、PE塑管、聚丙烯等主要项目。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依托黄石邻近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优势,借助科技、人才力量,积极引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到黄石建立转化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按照突出重点领域、强化产业集成和促进重点企业形成规模、重点产品形成名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板块的思路,集中培育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

1、光机电一体化。加强工业自动化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精密成型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和传感技术,重点发展数控板材锻压机床、智能物流设备、自控性制冷设备等产品。

   编辑: 王棣
解析财智栏目由 北京华夏采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承建 栏目热线:010-6399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