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9年03月11日 16:03 】 【打印

2、电子信息。依托黄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培育和发展三大系列产品:智能卡及卡机具系列产品;纺织印染设备现场总控系统、物流系统信息平台及其它应用软件产品;专用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产品。按照“引进、培植、改造、转化”的发展思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信息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三环集团税控机生产线、冷光源产业化、计算机信息保密卡扩产、MP4电子产品生产线、可刻录光盘生产线、双界面IC卡扩建等主要项目。

3、生物医药。按照“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优势原料药、推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在市场上已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五大主导产品:以泰脂胺胶囊为主体的原料类药;以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C为主的抗肿瘤类药;以皂素、双烯澳氏氧化物为主的激素类药;以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为主的抗生素类药;以精品壮骨膏、下马威狗皮膏、降压一贴灵为主的硬膏类药。“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三九黄石药厂改造、飞云制药扩建、美升药业产业化、朗欧药业基地、卫材药业扩建、抗生素厂新药生产线、芳通药业扩建等主要项目。到2010年,争取医药行业有1—2家企业和1—2个品牌成为国内知名企业和品牌。

(四)整体提升工业竞争力

重点抓好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着力打造成一批名牌产品,全面提升黄石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1、抓好开发区建设。集中力量办好黄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冶灵成工业园区、阳新富池工业园区等四个省级园区,将黄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湖北省重要的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按照农民进城、工厂出市、企业进园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配套、突出特色”,培育和发展一批新的工业园区,争取每个县(市)区都有一个产业集中度较高、特色鲜明的省级工业园区。

2、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围绕优势企业和支柱产业,进一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着力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到2010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在80家以上,过20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左右,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2—3家。以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培植特色产品为主导,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促进中小企业扩能上档。

3、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以培植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家为重点,引导企业大力开展产学研活动,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培育和发展自主创新品牌。到2010年,力争全市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8—10个。

(五)加快建筑业现代化进程

积极调整建筑业结构,引导建筑企业向专业化、机械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加快建筑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强化行业管理,大力推行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严格合同约束和工程质量管理,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机制。积极推广应用建筑设计、施工、装饰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不断提高设计、施工和装饰水平。加强重点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改造,提高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的利用水平。到2010年,全行业竣工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建筑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

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培养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发展现代农业

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1、农业结构调整

(1)种植业。在基本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放手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提高种植业板块化、集约化程度,提高种植业比较效益。到2010年,经济作物总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在63%以上,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林业。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提升林业质量和整体水平。“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10万亩吴茱萸、20万亩干鲜杂果、20万亩香樟、30万亩速生丰产林、60万亩楠竹、10万亩花卉苗木等六大林业基地。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外资造林、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湿地保护等主要项目,实现生态林、经济林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3)畜牧业。重点发展优质三元杂交猪、番鸭和蛋禽养殖,扩大牛、羊、兔等草食动物饲养规模。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小区生产模式,改变人畜、人禽混居,畜禽混养状况。开展动物疫病防治研究,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到2010年,全市牲猪出栏达到120万头,禽类出笼达到1200万只。

(4)水产业。利用良好的水域资源,重点建设30万亩优质中华绒鳌蟹、10万亩名优鱼类精养池、3万亩珍珠养殖、5个渔业苗种繁育基地。大力发展湖区、库区休闲渔业和观赏渔业,实现渔业生产多样化、优质化、品牌化。

2、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性合作组织,培育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切实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依靠工业化带动农民致富,依靠产业化加快农业发展。

(1)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重点扶持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市级龙头企业和2家重点经济合作组织做大做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储运知名企业到黄石落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发展,争取“十一五”期间有1至2家企业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

(2)扩大基地建设。建设蔬菜、畜牧、水产、林业四大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和吴茱萸、油茶、苎麻、黑芝麻、绢丝丽蚌、优质家禽六大特色基地,逐步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布局。

(3)延伸产业链条。农产品加工领域,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粮油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畜禽制品加工、果蔬饮品加工及苎麻、竹木加工。农产品流通服务领域,重点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促进生产与市场的融合,降低龙头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农户抗御风险的能力。

3、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攻克一批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1)创新农技推广机制。继续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项目扶持、技术与利益挂钩等激励措施,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经营第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实施科技项目、创办科技实体。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业新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2)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以“黄石农网”建设为重点,整合农业、气象、水产、水利、林业、畜牧信息资源,建设黄石“数字农业”;搭建信息平台,疏通传输渠道,向农村基层延伸,形成县市有信息台、乡镇有信息站、村组有信息员的信息网络体系,构建起为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种养大户提供资源信息、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的快速通道。

(3)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认真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将农业标准化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范围,健全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产地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结合创建无公害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工作,建设一批市、县(市)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提高农产品品牌质量效应。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增加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支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1、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逐步改善水源污染地区的饮水水质,分步解决农村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户用沼气池和小型沼气工程,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带动农村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改厨,推广“猪—沼—鱼”、“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一批生态家园式文明示范新村。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广播电视和电话村村通范围,在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广播电视、电话基础上,“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自然村“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互联网入村工程,支持有条件的镇村建设电子图书馆。

   编辑: 王棣
解析财智栏目由 北京华夏采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承建 栏目热线:010-6399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