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元帝国立国不久遭遇何重大危机 靠群海盗续了一命


来源:光明网

至元十九年,“海盗们”开启了中国海上漕运史前无古人的冒险之旅。

核心提示:至元十九年,“海盗们”开启了中国海上漕运史前无古人的冒险之旅。此后他们又相继摸索出两条新航线,海运效率大增。顺利的话,最快10天就可以由浙江抵达大都。据《大元海运记》《元史·食货志》统计,海运运粮数量呈阶梯式蹿升,最多时一年可达350万石。途中粮食损耗也由最初的25%下降到1%。海上漕运从此成为关乎元大都存亡的经济命脉。

忽必烈 资料图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郭欣,原题:元代海运:北京的生命线

蒙古人忽必烈继位后,于至元九年迁都北京,定名大都。不过他也为自己出了一道极为棘手的难题:初为统辖大江南北的国家首都,人口由十几万暴涨至80万,最迫切也最难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而大元朝廷每年的粮赋收入1211万石,有1000万石来自江南。

如何把巨量的粮赋运到北京?这让忽必烈颇为抓狂。他一方面紧急修建以大都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驿道交通网络;一方面命水利专家郭守敬疏通京杭大运河,并在京城内开凿通惠河,让南来的货物直接运抵皇宫墙外的积水潭。然而如此大动干戈,每年调运进京的粮食也不过二三百万石,难以填饱狮虎之腹。

百般无奈时,有人提议走海运——这是仅剩的一根救命之草。

海盗救了大元帝国一命

中国的南粮北运,历代皇帝都不敢打海运的主意。那片神秘莫测的海域,每个漩涡、每片波浪,都是噬人的陷阱。礁石林立,气候暴戾,加之缺乏足够适航的海船和水手,而更让人们谈虎色变的是海盗猖獗。

忽必烈决定铤而走险,命令罗壁、朱清、张瑄三人不惜一切代价开辟出一条海上航线,后两者恰恰都是江湖上没人敢惹的海盗!以夷制夷,这是忽必烈重构中国秩序的另一个支点。朱清是崇明姚沙(今上海市崇明区)人,原系杨氏家奴,因不堪虐待,杀其主而避迹海上,与张瑄(今上海嘉定区人)结伙贩卖私盐,后来共同沦为海盗。他们称霸海疆,对海上航道烂熟于心。

三人受命后立即在上海制造平底海船60艘,这是针对黄海沿岸沙多滩浅的特点,继而又招募一批漕丁漕夫。

至元十九年,“海盗们”开启了中国海上漕运史前无古人的冒险之旅。如此庞大的船队,要跨越东海、黄海、渤海三大海域,长距离且陌生的海途,即使朱、张二人也感觉是凶多吉少。海运船队驮粮46000多石自平江(今江苏省昆山市)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县浏河)入海,经(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县黄连沙头,抵西海州(今连云港市南海洲镇),历胶州(今山东省胶县),一个多月后到达成山(今山东省荣成市),水程共计13050里。然后,再由成山沿内海西进,最终在海津镇(今天津地区)靠泊,一年后这批粮食才运抵大都。

此后他们又相继摸索出两条新航线,海运效率大增。顺利的话,最快10天就可以由浙江抵达大都。据《大元海运记》《元史·食货志》统计,海运运粮数量呈阶梯式蹿升,最多时一年可达350万石。途中粮食损耗也由最初的25%下降到1%。海上漕运从此成为关乎元大都存亡的经济命脉。

海上漕运

海运不仅盘活了忽必烈执政困局,亦使我国一直沉寂落后的漫长海岸线突然活跃起来。沿海经济蓬勃生长,大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与东南亚、西亚以至北非的海上贸易航线变得枝繁叶茂,建立通航贸易关系的多达120个国家和地区。海上丝绸之路,也因元代海运的勃兴,变得日益清晰和强大……这些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呈现出令人惊喜的蝴蝶效应,也为忽必烈的勃勃野心,添注了无法遏制的膨胀元素。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