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揭秘:抗战后谁建议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来源:党史博览

国民党的政治体制也决定了像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这样的重大问题,最终也只能由蒋介石本人作出决定,其他任何人的建议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参考罢了。

吴鼎昌与唐纵之说皆有待证实

当前影响最大的一种观点认为重庆谈判是出自国民党政学系人士吴鼎昌的建议。时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编辑的王抡楦在《重庆谈判期间的〈中央日报〉》一文中援引陶希圣的话指出:“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但王抡楦没有指出具体是何人。而时任《大公报》重庆版负责人的王芸生则指出:“1945年8月13日,日本确定投降,吴鼎昌当时任蒋介石政府的‘文官长’,他向蒋介石献策,电邀毛泽东主席到重庆,商谈‘国家大计’。蒋介石采纳了吴鼎昌的献策,由吴起草了一个寒(14日)电,拍往延安。”

这一观点一经提出就被许多学者所引用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如汪朝光认为“此举究属何人所建议,现并无确切记载。日本决定投降后,国民党高层连续几天开会,讨论有关重要问题,但并未见提及邀请毛赴渝一事”。

接着,汪朝光又对各种有关吴鼎昌的回忆作了分析。“有说法称此事出于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的建议,如陈立夫在其回忆录中说,毛泽东赴渝‘由吴文官长鼎昌为蒋委员长去电邀其来的,此事关系甚大,未付中央常会讨论,遽尔去电,似乎疏忽’。蒋此举未经国民党中央讨论当为事实,是否出于吴鼎昌献言尚需更为可靠的材料证实。”

与吴鼎昌同属政学系、同为蒋之高级幕僚且关系十分密切的熊式辉,在其日记中对此事毫无记载(熊的日记为当年所记而非事后回忆,可信度当更高,何况其日记中对国民党高层机密并无避讳处),如果此事确属吴鼎昌言,按常理吴鼎昌更应该告诉熊式辉。

另据王芸生回忆,吴鼎昌向蒋献言后,为了给他曾任社长的《大公报》一条特大新闻,便于15日将蒋的电稿交《大公报》,准备当天发表在晚报上,但在检查时被扣,经请示侍从室,陈布雷称“绝无此事,是《大公报》造谣”。结果,此电只能在16日由中央社发出通稿。

对此,汪朝光认为,“吴将电稿交给《大公报》,只能说明他事先得到此电稿,并不必然证明此电与他的关系”。总之,“现有关于吴鼎昌与蒋电关系的材料均为他人回忆,然后口口相传,吴本人并未有此说法,已公开的蒋的谈话、日记亦未有任何暗示,故尚待更为可靠的材料予以证实”。

汪朝光在对“吴鼎昌建议说”进行怀疑之后,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唐纵建议说”。汪朝光认为,当时“蒋介石的侍从室六组组长唐纵拟订的《日本投降后我方处置之意见具申》非常值得注意。该份文件拟于日本投降前后,于8月12日交给蒋介石。关于中共问题,此件建议:‘中央表示统一团结战后建设之殷望,并重申召集国民大会实施宪政之诺言,同时表示希望中共领袖来渝共商进行。如毛泽东果来则可使其就范;如其不来,则中央可以昭示宽大于天下,而中共将负破坏统一之责。’蒋介石对这个建议有何反应,唐纵未予记载,但该文件其他各项建议大多实行,而蒋在两天后即电邀毛赴渝,恐不是偶然的。何况该建议对国民党邀请毛泽东赴渝的原因及利害表述得非常清晰,无论其起到作用与否,它所反映的内容应该是当时国民党的真实想法,即以和谈压中共就范”。

此分析具有相当道理,但亦仍待发掘更多的相关背景材料予以证实。

极有可能是蒋介石本人

我们在回顾和分析了现有的四种观点后,仍不能最终确定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建议到底是何人所为。其实,除有人建议外,还有一种我们不能否认和排除的可能性,即重庆谈判的首倡者就是蒋介石本人。

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巧合。据胡乔木回忆,早在蒋介石第一次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三年前的同一天,即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忽然在重庆约见恩来同志,说他将去西安,拟在那里约毛主席一晤,并连说了两次,还要周恩来电告延安。为此,从8月中旬到9月初,毛主席和恩来同志进行了反复磋商”。“毛主席比较倾向于由他亲自出面与蒋会谈”,但“恩来同志对毛主席离开延安与蒋会面的问题十分慎重”,“认为蒋介石仍想打击我党领导人尤其是打击毛泽东同志,毛主席与蒋介石会面的条件还不成熟,安全也没有保证”。“最后,中央采纳了恩来同志的建议,在进一步判明蒋介石的意图之前先派林彪见蒋,然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毛主席是否与蒋会面以及何时会面”。

此后,林彪赴渝谈判达半年之久,蒋介石迟迟未提与毛泽东会谈之事。此次蒋、毛会面虽未实现,但蒋之提议表明他本人早已有与毛泽东直接会面商谈国共问题的想法,并非直到抗战胜利时接受别人建议才有此考虑。

除此之外,另据张治中回忆:“记得是1943年夏季的某一天,蒋约我去说:‘我想请毛泽东到重庆来,我们当面谈一切问题,你看好不好?’我听了这话很兴奋,即答:‘很好!很好!我完全同意。’他当时就亲笔写了一封给毛的信交我。蒋何以忽有此动机,是不是由于1943年5月第三国际宣告解散,曾引起反对派‘招降’共产党的幻想,他也存在此幻想呢?不得而知。这时林彪准备回延安,我在家里为他饯行,就在那天晚上把信交给他。不过,以后并没有听说中共对蒋的邀请有任何的表示,我也没向周恩来查问。但是,这却为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先生由延安来重庆伏下一笔。”

蒋介石的再次邀请虽仍未能得到中共的积极响应,但这也再次表明蒋介石的这一举动并非一时的突发奇想,而是在其头脑中早已成型的一种政治考虑。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