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揭17勇士强渡大渡河真相:哪位开国将军是第18勇士


来源:新华网

孙继先将军作为当年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22军军长,不仅亲自指挥了解放舟山群岛的战斗,而且是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战斗的十八勇士之首。

接着写道:

我和熊尚林同志的九个同志会合了,查查人数,我们十八个人,除了一两个负重伤的,一个也不少。

由这些引文我们可以说:孙继先营长既是强渡勇士之一,又是渡河突击队的组织指挥者。

明明是十八勇士,但为什么“十七勇士说”竟盛行一时呢?真相可让我们知晓孙继先将军的另一面——

名利无所谓

虽然“十七勇士”“十八勇士”各有说辞,但过去是正确的“十八勇士说”占主。上世纪60年代初我读到的一篇语文课文,题目就是《十八勇士》。

后来把这盆水搅浑并从学术上定论为“十七勇士”的,当为1981年第1期《历史研究》。这期杂志上叫作《红军长征几个史实的考证》的文章,言之凿凿地否定了“十八勇士说”,断言“十七勇士说”是正确的。

看到这篇文章,当时还在郑州大学上学的我,立即给《历史研究》写去一篇商榷文章,讲“十七勇士”“十八勇士”的来龙去脉、两种说法差异的关键点及其中机巧。

《历史研究》应是转给了《红军长征几个史实的考证》的作者。因为不久我收到了他寄自四川大学历史系的一封信。信虽客气,但认为我提供的依据“需要查清”,“仅此作为肯定‘十八勇士’的根据又尚嫌不足”。至此,我的观点和论据胎死腹中。

那么何为之“足”?其“十七勇士说”的学术根据又“足”在哪里?

“足”在最早的原始资料——1935年5月红一军团政治部出版的《战士》报,“足”在孙继先营长的上级首长(以下简称首长)的文章《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6日,第184期《战士》报发表通讯《十七个强渡的英雄》。接着的第186期《战士》报刊登红军大渡河总结和强渡大渡河“十七个英雄”名单。

1975年10月17日,解放军报在“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四十周年”大报眉下,通栏发表首长的长篇署名文章《强渡大渡河》。文章就“十七勇士”专列一小标题,活灵活现地讲述十七勇士的组成,有鼻子有眼地描述“熊尚林带领着16个同志跳上了渡船”如何如何。

按照一般考据学,这种以原始资料为据,以权威当事者文章为据的考证,是相当有说服力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原始资料也可能会有蹊跷之处,再权威的当事者也有可能把事情弄混。

“十七勇士说”便是如此。由于我喜欢新闻,上大学时除了一本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外,把郑州大学图书馆所有新闻类图书全部读了个遍,把所有新闻类期刊(往期、当期)全部读了个遍。正是在这些浩瀚的新闻资料中,我偶然发现了“十七勇士”“十八勇士”的纠结点——孙继先算不算勇士之一,知道了为什么《战士》报登载为“十七个英雄”。

那是一本破旧的1961年第12期《新闻业务》,里面补白似地登载一篇文章:《在长征路上出版的报纸》。文章介绍长征路上的《战士》报,讲述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的事迹后写道:“最先冲过去的明明是十八勇士,为什么这张报上是十七勇士呢?原来写这篇通讯报道的人正是十八勇士之一——孙继先营长。因为他谦虚而没有把自己计算在战士之内。”(网上一说是孙继先向战地记者提供强渡英雄名单时没写自己的名字)。

事情的本源清楚了,争论的是非也就清楚了:最先冲过大渡河的确是十八勇士,这一事实传播开去,形成了十八勇士之说;而那一期《战士》却报道的是“十七个英雄”,报纸一经出版发行,消息自然也传播开去,且由于白纸黑字见于报端更能信人,加上有人说孙继先作为指挥员不应算作勇士等各种因素,便形成了十七勇士之说。

孙继先带领17名战士强渡大渡河,却把自己排除在“勇士”之外,写篇报道也只字不提自己。武不惧战死,文不计名利,一代英雄的品格,让我们敬仰不已。

但勇士的不居功和谦虚,就要磨灭一段历史的真实吗?不,多少年了,我心头一直放之不下,总有一种期待——

前辈默不认功后人应有公论

我不肯熄灭较真儿的念头。毕业分配到新华社河南分社工作后,就这一问题继续给其他学术类刊物投稿。可能人家不敢碰《历史研究》,也可能把我的文章转给了《历史研究》——因为《历史研究》1982年第4期有回应,其编者按说因收到读者质疑,特刊登首长来信:《强渡大渡河的红军勇士是多少个?》。此文修改了首长自己1975年10月17日文章《强渡大渡河》中的表述,承认孙继先是其中之一,模棱两可地说:“若把当时的营长孙继先同志算进去,称‘十八勇士’也没有错”(据查后来他还通过两篇回忆录等明确了“十八勇士说”,惜似未引起注意,正史、正规典籍、正规展览和国家媒体正式报道仍为“十七勇士”)。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