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弘扬抗联精神永不过时


来源:凤凰历史

即将出版的东北抗日联军专题系列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中国东北的辽阔大地之上、白山黑水之间,东北各阶层人民和东北军中爱国的官兵组织起来,组成抗日义勇军,奋起抗击日本侵略

即将出版的东北抗日联军专题系列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中国东北的辽阔大地之上、白山黑水之间,东北各阶层人民和东北军中爱国的官兵组织起来,组成抗日义勇军,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掀起了风起云涌的东北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中国局部抗日战争的先驱。到1933年,自发建立的抗日义勇军各部虽然遭到日本强大武装力量的镇压而陆续失败,但东北人民的抗日烈火并没有熄灭,反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坚持抵抗而继续燃烧,这就是继抗日义勇军之后在东北大地始终坚持抗日武装斗争的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在最多的时候达3万余人,组成11个军,中间经历了无数的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但是相对数十万拥有重兵器的日本关东军仍始终处于劣势。面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侵略者,抗日联军的抵抗是英勇无畏、可歌可泣的,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一大批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及"八女投江"表现的视死如归的精神都广为人知,表现了中国人民誓死保卫祖国领土和国家利益的决心。

许多人都知道《松花江上》那一脍炙人口的歌曲,也知道东北有辽阔、富庶的大地,是盛产大豆、高粱的祖国的粮仓。但是,被日本军队占领后的东北,则完全没有歌词里那样的浪漫。抗日联军用生命保卫东北大地的年月,不仅是以陈旧的武器面对装备精良的侵略者的浴血奋战的岁月,而且还是在严寒的气候和艰苦的自然环境中争取生存的岁月。我曾经在东北的黑龙江省生活、工作过许多年,深知那里冬天的冰天雪地是其他地区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有一年的冬天,我在黑龙江省的尚志县(当时称珠河县)考察当年赵一曼再次被敌人追捕的地方,当时的气温几乎低于零下30度。我们的吉普车行进在公路上,尽管把暖风开到最大,但车窗仍然结了厚厚的白霜,只能从中心部分向外观察。周围的平原完全被大雪覆盖,远处蜿蜒的群山也是白茫茫一片,所以视野极其开阔。陪同的同志告诉我们:当年赵一曼曾藏身在山中的小木屋中,尽管相当隐蔽,但由于极为寒冷,不得不点火取暖。远在数十公里之外的敌人,就是循着山上冒出的烟很快将赵一曼再次捕获的。听了这一介绍,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东北的冬天是那么严峻,栖身在山林里的东北抗日联军战士们在草木凋零、万物肃杀的隆冬,能够周旋于敌人的包围中,争取主动,其环境之艰苦与恶劣,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虽然抗日联军的斗争已经是70年前的历史,但弘扬其精神,继承其意志是永远不过时的。这本书中记录的抗日联军老战士的口述史,在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的同时,更让我们体会今天生活的幸福和理解保卫这一幸福的必要。

(选自《我的抗联岁月--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序,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步平)

 

[责任编辑:马亚旭 PN097]

责任编辑:马亚旭 PN097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