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胡适晚年为何把鲁迅引为同道 称鲁为“我们的人”


来源:人民网

晚年的胡适把鲁迅引为同道,一次在美国,他对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说:“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核心提示:晚年的胡适把鲁迅引为同道,一次在美国,他对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说:“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胡适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刘少勤,原题:胡适晚年为何把鲁迅称为“我们的人”?

在学界和坊间,一些人士爱在鲁迅与胡适之间制造对立,或扬鲁抑胡,或扬胡抑鲁,好像要看到他们捉对儿厮杀,心里才乐。鲁迅与胡适之间是有过分歧,有过不快,但并没有引发尖锐的冲突。查阅两个人的文稿,胡适谈到鲁迅,基本是褒扬,偶有不满,也只是旁敲侧击。鲁迅说到胡适,虽有讥讽之语,但相关文字不多,点到为止,极有分寸,远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充满火药味。两个人有相知相重的一面,也有相背相离的一面。

曾经携手

鲁迅与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抨击传统文化,呼喊思想革命;改造古汉语,建设白话文;疏离贵族文学,倡导平民文学等等。在这些方面,他们完全一致。

他们同属《新青年》阵营,两个人都希望刊物的风格偏重学术、思想和文艺。当陈独秀不断加重《新青年》的政治色彩,把刊物推向“赤裸的宣传”时,胡适很担忧,致信鲁迅,邀鲁迅一块劝阻陈独秀,并提出要在杂志上登“不谈政治”的宣言。鲁迅在回信中说:

……至于发表新宣言说明不谈政治,我却以为不必,这固然小半在“不愿示人以弱”,其实则凡《新青年》同人所作的作品,无论如何宣言,官场总是头痛,不会优容的。此后只要学术思想艺文的气息浓厚起来——我所知道的几个读者,极希望《新青年》如此——就好了。

很明显,鲁迅的看法与胡适基本一致,只不过在这个问题上鲁迅比较豁达、大度,没有胡适那么谨小慎微。

对胡适的才干,鲁迅一向不掩饰自己的钦佩。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他佩服陈、胡(陈独秀、胡适),却亲近半农(刘半农)。

在学术研究中,鲁迅与胡适相知相重的一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的学术代表作,凝聚了鲁迅很多心血。这部书上卷一出版,鲁迅就给胡适寄了一册。胡适读完,写信给鲁迅,肯定了论著的功绩,也毫不客气地指出其不足是“论断太少”。鲁迅虚心接受了胡适的意见。在回信中,鲁迅说:“适之先生,今日到大学去,收到手教。《小说史略》(颇有误字,拟于下卷时再订正)竟承通读一遍,惭愧之至。论断太少,诚如所言;玄同说亦如此。我自省太易流于感情之论,所以力避此事,其实正是一个缺点;但于明清小说,则论断似乎较上卷稍多,此稿已成,极想于阳历二月印成。”

鲁迅并不像某些文士所说那样,心眼小,容不得批评。对于诚恳的意见,他不但不介怀,还很感激,从书信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得到。彼此都坦坦荡荡,没有那么多的鸡肠鼠肚。

鲁迅一向很看重胡适的学术研究。胡适写完论文《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寄给鲁迅一份,征求意见。鲁迅回信,推崇备至:“大稿已经读讫,精辟之至,大快人心!我很希望早日印成,因为这种历史的提示,胜于许多空理论。”

鲁迅治学严谨,求实求真,一丝不苟,有清儒所擅长的那一套考据功夫,不轻易相信同时代其他学人的观点。但对胡适,他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信任。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引证胡适的观点,不仅次数多,而且每次引证,对胡适的观点照单全收,没有半点怀疑。举例来说,论著第十五篇谈到《水浒传》一百一十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的同异,以及金圣叹为何把《水浒传》拦腰截断,只留了七十回,鲁迅完全采信胡适的观点。在论著后面的篇章中,论及《西游记》作者的性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镜花缘》的主题思想等问题,他都引了胡适相关的见解,作为立论的依据。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