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互惠互利变中国求俄 俄对华禁售发动机伎俩不高明


来源:凤凰军事

迎风在望重山外,敢问君心似我心 ——中俄RD-180发动机交易真相渐露凤凰军事特约作者:兵器迷的天空 4月18日,兵器迷发表了《神弓重箭千钧力,利害权谋三国杀》(以下简称&ld

迎风在望重山外,敢问君心似我心

——中俄RD-180发动机交易真相渐露

凤凰军事特约作者:兵器迷的天空

4月18日,兵器迷发表了《神弓重箭千钧力,利害权谋三国杀》(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分析俄罗斯拒售中国RD-180的原因。表明“俄罗斯即便最终能够出售RD-180给中国,除了价格会增加之外,关键技术的封锁、或者提高对华技术交换的条件也很有可能”。今天已经又最新消息,初步在侧面验证了这个结论。 

今日,国内媒体援引俄罗斯《消息报》的报道称:中国愿与俄分享制造具有稳定辐射性的航天电子元器件所需的技术,以换取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技术。

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消息人士说:

—— “俄罗斯是公认的液体发动机制造领域的翘楚,就连美国公司都购买我们的产品”

点评:这一“翘楚”就是RD-180液体-煤油火箭发动机。我的原文发出后,有朋友说中国都是固体火箭,不会需要俄罗斯的液体火箭,爱给不给。这是一个误区,固体火箭发动机虽然有结构简单、储存方便、比冲大等很多优点,但液体发动机的优势也很明显:

1 燃烧调节性:液体导弹发动机有阀门无级调整液体的供应量,因此火箭推力精确可控,具备多次启动多级推力的能力。这比固体发动机药柱,依靠药孔燃烧面积和反向、侧向发动机、矢量喷管的调节技术更加方便容易。

2 燃烧均匀性:液体燃料的燃烧均匀性更好,因此飞控精度更高。而固体药柱一旦压实不匀出现疏松裂缝,就导致不均匀燃烧甚至爆炸。

3环境适应性:固体燃料遇夏季高温,推力会增加,工作时间变短;冬季遇低温推力会降低,工作时间变长。而且冬季药柱容易变脆产生致命的裂隙,因此需要保温。液体燃料没有这个问题。

有网友说液体燃料需要临时加注,对军用导弹而言很不方便,这只是一部分事实。须知,俄罗斯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是全球无两的,俄方早已经研究了长期保存的液体燃料技术,加注后可以保存5-8年随时发射不需要临时加注。俄罗斯战略核潜艇的很多导弹都是液体燃料。所以人家说的“翘楚”是名符其实,可不是白说的。

——“中国伙伴想从我国获得的不仅是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还有它们的生产技术。而作为交换

点评:有网友对原文的评论是,“靠我们自己也一定能发展中国的液体发动机”。这话有志气!不过,中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相对发展较晚,上世纪1990年代,国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重点发展了载人航天,因此有了我们今天的神州和天宫系列。而法国和日本则选择了液体火箭技术,因此有我们看到他们的阿丽亚娜五和H2A/B液体火箭。现在,中国载人航天确实仅次于美俄居于第一集团,但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方面,主要是液氧-煤油,液氧-液氢,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技术上,不但落后于美俄,与法日相比也有差距,这是现实。引进成熟技术弥补短板,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没有矛盾。中国军工几十年来的发展,也印证了自主和引进相结合的成功发展战略。

——“(中国)将提(jiao)供(huan)俄罗斯用于航天器的太空等级的电子元器件。在超高频辐射领域,中国已赶上美国,有的地方甚至超过”

点评:俄罗斯说的是实话。前天4月18日16时30分准确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域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就拥有俄罗斯羡慕的抗辐射电子元器件:龙芯抗辐照芯片。

官方报道:2009年,抗辐射加固龙芯SOC——RH-GS1-SOC问世,在此技术和数年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了龙芯自主研发的微结构GS232(LS232)的龙芯抗辐射芯片1E和1F产品化。其中龙芯1E负责进行常规运算,龙芯1F完成数据采集、开关控制、通讯等处理功能。二者均能有效应对复杂的宇宙环境,对于卫星长寿命、高可靠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国际市场上的类似芯片相比,龙芯1E和龙芯1F的性能要更好,处理能力和可靠性持平。

——“然而,中国暂时还不能复制美国研发的最先进的电子元器件。中国迄今无法生产一些晶体管,尤其是涉及集成电路、模拟数字转换器等装置的晶体管,因此目前,我们没有看到进行相关交换的充分理由。”

点评:正如兵器迷的判断,老毛子根本就不是因为什么“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资格而拒售中国RD-180,而是在抬高价码。中国航天电子器件确实有不如美国的地方,俄罗斯的液体火箭确实也是全球独一份的。但是,目前在制裁环境下,能够为俄罗斯提供航天级抗辐射电子元器件的,也只有中国一家。中俄双方的技术产品交易,对各自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正如俄航天科学院通讯院士安德烈·约宁所说:“我们应与中国交换技术,因为技术关系比经济关系更牢固…仅有商品交换什么也保证不了……与韩国的关系就是如此:他们向我们订购火箭第一级,我们制造了,随后大家各自走开……我们应借助大型项目与中国发展技术关系,这将使双边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因此,所谓没有相关交换的“充分理由”,完全是俄罗斯利益最大化的叫价而已。中俄双方的这种交换,是停留在产品换产品的层面上,还是会上升到(产品+技术)换(产品+技术)的层面上,要看双方的技术研发能力,要看对对方技术的需求迫切程度,也要看国际市场环境和外交处境等综合因素。这是大国的交流,也是大国的较量。俄罗斯能否从数十年来美国遏制的教训中,领悟中俄勠力同心,鼎足美帝的全球布局之至关利害,让我们静待后文。

所有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公开报道和公开出版物,如:

《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

《观察者网》

《兵器知识》等等

本文为凤凰军事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薛满意 PN017]

责任编辑:薛满意 PN017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