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出品

“地球·公民·传媒”环保活动在北大举办

2015-06-16 10:27 凤凰原创

2015年6月5日下午,“2015地球·公民·传媒环保日聚焦——垃圾的围城与突围”活动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报告厅拉开帷幕。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倩,独立纪录片导演王久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教授进行了演讲与对话,并与现场近120名观众进行互动。

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学七匹狼文化发展基金共同主办。“地球·公民·传媒”环保日公益活动,从2009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活动每年邀请关注环保的专家学者、记者和行者相聚北大共同探讨“地球·公民·传媒”的话题。公民义务、传媒责任与地球意识(2009)、青年学子在行动(2010)、聚焦核危机(2011)、聚焦水危机(2012)、聚焦媒体(2013)、环保生态影像公开课(2014)……尽管每年的主题各有侧重,但倡导媒体责任,促进全社会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鼓励青年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家园,始终是活动的主旨与使命。

本届论坛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垃圾处理。活动开始,主持人王帆代表北京大学学生做了破题发言,她先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垃圾处理问题,如垃圾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危害,最后去往何处等等,由此引出了主题——“垃圾的围城与突围”。随后,纪录片导演王久良、央视主持人董倩与俞虹教授分别从“行者”、“记者”和“学者”的角度,剖析问题、展开探讨,提出自己对于垃圾处理问题的观察、疑问与思考。

王久良导演致力于环保题材的纪录片创作,今天他带着《垃圾围城》与《塑料王国》两部作品,与大家分享了他所看到的垃圾问题,用触目惊心的画面呈现与回应了关于垃圾去往何处的疑问。《垃圾围城》讲述的是在北京怀柔周边的垃圾厂的故事,而《塑料王国》则指出发达国家塑料垃圾流向中国,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垃圾厂”的尖锐现实。

央视主持人董倩立足于调查记者的视角,向王久良导演提出一系列问题。在对话中,探讨了包括洋垃圾是如何进入中国、为何进入中国、怎样形成产业等问题。同时,董倩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与生活经验,指出垃圾分类的主要问题。

俞虹教授从传媒学者的角度,分析了环保议题中公民视角的重要性,指出传媒人在环保问题上应有的担当和责任,以及环保节目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强调“青年学子在行动”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俞虹教授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垃圾的生产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因此,也应该肩负责任,成为垃圾突围的战斗者。

同时,此次活动还吸引到了众多青年学子和社会各界环保人士的关注。现场观众积极参与讨论,反馈热烈,许多环保NGO的志愿者及垃圾分类的行动者也分享了他们的环保理念与垃圾处理实践,并与嘉宾深入互动。其中,来自环保NGO的熊女士提议大家出门随身携带“五宝”——水杯、环保碗、筷子、环保袋和手绢。

活动的最后,主持人带领六名北京大学学生发出“青年学子在行动”的号召,共同践行“Resist”(抵制)、“Reduce”(减少)、“Reuse”(重复使用)、“Repair”(修复)、“Recycle”(回收)及“Respond”(响应)的“6R”原则,从青年学子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行动捍卫环境,改变未来。

在热烈活跃的气氛当中,历时两个小时的活动圆满落下了帷幕。作为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的品牌活动,“地球·公民·传媒”环保日公益活动以富有责任感的观察与独立的思考,关注着现实的环保问题,对环保意识的培养与环保问题的解决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责编:PN045 PN047

最权威人士眼中的中国时局

进入栏目首页

严肃报道微信号

在这里,没有鸡汤、
段子和未经证实的传言

推荐阅读

  • 时局观
  • 凤凰聚焦
  • 热追踪
  • 暖新闻
  • 第一解读
  • 台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