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俄联盟火炮打70公里?射程追赶西方不惜牺牲精度


来源:凤凰军事

能打70公里?聊聊“联盟”火炮的射程 王立鹏 5月16日俄罗斯举办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俄罗斯新一代“联盟”自行火炮与T14主战坦克一道

 

2S35自行火炮(资料图)

能打70公里?聊聊“联盟”火炮的射程

王立鹏

5月16日俄罗斯举办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俄罗斯新一代“联盟”自行火炮与T14主战坦克一道,成为阅兵式上的焦点。关于此炮,网上传闻最多的就是他的射程,根据俄罗斯之声2013年的报道,联盟火炮将首次采用电热炮,既保障射速,也提高射程,预计射程将达到50公里,采用增程弹时,射程将达到70公里。同时提高自动化水平,可能采取2—3人车组,炮塔内部采用自动装填,完全无人化,且通过隔舱化设计与炮手分开。此外还将采用新的阿尔玛塔底盘,提高车辆机动性和通用性。

从目前的图片分析看,关于底盘部分有问题,新的底盘明显是脱胎于T90系列,与此次亮相的阿尔玛塔有较大区别,可以看出成员舱位置明显靠前,似乎有隔舱化的可能,至于炮塔是否是无人炮塔,目前无法得出结论。同样关于射程也无法得出相应的结论。但所谓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俄罗斯在联盟自行火炮设计中对射程肯定有一个较高的要求,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从俄罗斯上一代自行火炮2S19谈起。

根据现有的资料,2S19设计始于1980年,在苏联设计T80坦克后,基于T80底盘设计的新一代自行榴弹炮,主炮采用152毫米59倍口径(关于倍径也有47倍之说,但通行材料一般是59倍且从图片分析也应该不低于52倍)。同时采用炮弹全自动装填,药筒半自动装填,射速爆发射速可以达到8发/每分钟,能实现4发同时弹着。单就以上的数据分析,2S19算是性能不错的一款自行火炮,尤其是射速丝毫不落后与当今自行火炮。

唯一的小问题就是射程问题,2S19高爆弹射程只有24.7公里,使用底排弹时也只有28.9公里,使用火箭增程弹时可以提高到36公里。相比于苏军上一代2S3自行火炮18公里——24公里的射程已经有较大提高。应该说基本满足苏军火力需要了。至于为什么152毫米59倍的高长径比,射程却没有达到西方的标准,这就要从俄罗斯冶金技术,和易制造的装备思想方面找原因了。

2S19可谓生不逢时。首先是作为苏军师级火力支柱的2S7“牡丹花”从1990年开始逐步退役。从苏军的火力范围看50公里以上主要依靠战术导弹和远程火箭实现,50公里以下则以2S7自行火炮37——47公里的射程为核心,包括自行榴弹炮,自行迫击炮等多种火力构成急速打击的火力群,覆盖各类战场目标。当2S7退役后,实际上从50公里以下出现火力空挡,虽然“龙卷风”火箭炮很快服役,但高昂的造价和低战术灵活性是“龙卷风”不能完全替代2S7退役后造成的空缺。

另一个原因就是西方火炮射程急速提高,火炮倍径从39倍、47倍提高到52倍径,美军同时期实验的“十字军战士”火炮系统已经到了56倍径。火炮身管提高带来的自然是射程的快速增加,以美军火炮为例早期的M109射程只有23公里,到了39倍径的M109A5/A6射程增加到了30公里,已经和2S19射程一致。德国的PZH2000射程更达到56公里,“十字军战士”射程也达到50公里。即使瑞典、南非等国装备的自行火炮射程都已超过2S19,于是2S19一诞生就成为鸡肋。

俄军火炮设计中,射程一直是让位与射速的,比较俄军和西方同时期火炮射速,这一点非常明显。但2S19与其他国家自行火炮射程相比相差如此之大,也确实动摇俄罗斯的信心。但苦于没有经济基础,而且研制出来不装备更是浪费,于是俄军一方面试图增加2S19的射程,其中2006年的2S19M1-155采用西方标准的155毫米52倍径火炮,射程达到40公里。2013年2S19M2则重点提高火控性能。但都是在原基础上小修小补。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分析,俄罗斯在2006年公布开始研制2S35“联盟”自行火炮系统,最初的方案包括双152毫米火炮方案,随后因为复杂性和成本等原因,俄罗斯在2010年停止了该方案。今天看到的方案应该也在同时研制,并最终走上阅兵的舞台。

关于此次2S35“联盟”自行火炮,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火炮射程。通过冶金技术提升、增加膛压等手段诚然可以提升火炮射程,但不太可能将不采用底排弹或火箭助推弹的普通榴弹射程提高到50公里,50公里射程所需要克服的首先是动能,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大约是2200M/S,当然极限可以达到6000M/S,但效费比最高的区间还是2200M/S。电热化学能效费比最高在3000M/S,当然可以极大地提升射程。从俄罗斯专家语言中透露出的信息可能俄罗斯已经采用电热炮。

当然火炮射程提高的意义有多大呢,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当今世界各国自行火炮最大射程基本在50——60公里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如何发现目标,如何定位都是问题,远程火炮的概念由来已久,无论是一战期间的巴黎大炮,德军K5(E)型280mm“利奥波德”列车炮都是射程超过140公里以上的火炮,但压制效果很不理想,就是这个原因。目前世界各国火炮雷达探测距离基本在50公里左右,火炮射程当然可以增加,但增加后带来的精度下降,甚至探测难度加大等问题无法避免。及时考虑增加作战手段,对于陆军而言廉价,易维护的装备远胜于性能突出,价格高昂的装备。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美军在海上已经使用AGS火炮,但陆军却一辆M109从A1改到A7。

另一方面空军和远程火箭对远程火炮也产生了替代作用,对于100公里以上的目标到底是用火炮多炮压制呢,还是干脆用远程火箭,战术导弹,或者空对地导弹进行重点目标进行重点压制划算呢。

火炮射程和射速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是一对矛盾,射程长,射速必然受影响,射速快,射程必然有问题,两个都高,不是精度保障不了,就是需要类似舰炮那样需要精密的火控和冷却系统。从长远来看,除非电炮能取得较大突破,尤其是转化动能能达到4000M/S的电磁炮的应用,也许上述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责任编辑:薛满意]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