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一句一句唱出“木鱼书”, 乘着晚风,直达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来源:新快报

在近日举行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汇演”中,西秦戏、白字戏、正字戏、采茶戏、花朝戏雷剧、贵儿戏引起观众戏迷的浓厚兴趣。在“广东省珍稀剧种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指出,这些珍稀剧种具有重要的民间文学意义,不可忽视。

原标题:一句一句唱出“木鱼书”, 乘着晚风,直达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日期:[2015-01-16] 版次:[A41] 版名:[新文娱·粤人情歌] 字体:【大中小】

专栏作者·钟哲平 媒体人,《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作者。喜欢看戏,不太懂戏,也不算痴迷。因为钻得不深,所以有疏离感。没有匠气,只有欢喜。如同隔着河流看彼岸的华灯和影影绰绰的风流人物。

■张俭东收藏了二千多册木鱼书,俨然小型图书馆。(钟哲平/摄)

■张俭东收藏了二千多册木鱼书,俨然小型图书馆。(钟哲平/摄)

■清代手抄木鱼书。(钟哲平/摄)

■清代手抄木鱼书。(钟哲平/摄)

■张俭东修补木鱼书的工具。(钟哲平/摄)

■张俭东修补木鱼书的工具。(钟哲平/摄)

■明代木鱼书《花笺记》,木鱼书《花笺记》又被称为“第八才子书”。(钟哲平/摄)

■明代木鱼书《花笺记》,木鱼书《花笺记》又被称为“第八才子书”。(钟哲平/摄)

在近日举行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汇演”中,西秦戏、白字戏、正字戏、采茶戏、花朝戏雷剧、贵儿戏引起观众戏迷的浓厚兴趣。在“广东省珍稀剧种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指出,这些珍稀剧种具有重要的民间文学意义,不可忽视。

民间文学也好,殿堂文学也好,感人皆在“真情”二字。只要情真意切,不管是细腻还是粗犷,不管是雅致还是活泼,都是一台好戏。

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广府说唱文学,就很能体现民间文学的感染力。木鱼书,是始于晚明的“言情小说”,不仅好看,还能一句一句唱出来。歌声乘着晚风,披着月光,直达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一个失忆的婆婆,完整唱出一首《金丝蝴蝶》

东莞民俗文化研究者张俭东先生醉心于木鱼歌收藏和研究,常常到乡镇采风。一天黄昏,他在寮步水乡码头散步,听到远处传来低柔而清晰的歌声,沧桑婉转,情味悠长。张俭东沿着码头边的古栈道循声寻去,走到村中一个祠堂,看见一位老婆婆在唱木鱼歌,吐字清晰,迂回曲折,情真意切。张俭东站着听了很久,不忍打扰。婆婆唱到日薄西山,仍没有离去的意思。

婆婆停下休息时,张俭东上前问道:“婆婆您住哪里,今年高寿?”婆婆不答。张俭东又问:“你很喜欢唱木鱼吗,还会唱什么歌?”还是不答。张俭东又和婆婆说了好几句话,她依然不理不睬,又自顾唱起来。“伤怀又见金丝蝶,雌雄一对匣中藏。你有雌雄来作伴,奴奴命薄无成双。见你愈加生感激,有乜将你衬鬓旁。且把一只交公子,留还一只我香房。他年有福唔分散,依旧凑埋你一双。倘或缘分唔将就,单身一世匣中藏。奴有相逢你有对,奴无相逢你无双……”

旁边有人走过来说:“你不用问了,这位婆婆失忆了。”张俭东大为惊讶,一位失忆的老人,居然把长篇木鱼歌记得如此清楚,唱得如此动人!一个女子要经历几多悲喜,才能参透一个“蝶有雌雄人无双”的故事?一种民间艺术有怎样的感染力,才能令一个已失忆的老人刻骨铭心?

月斜听到歌声滑,木鱼歌令人感泣前襟

木鱼歌是戏曲弹词的一种,形成于晚明。木鱼书就是木鱼歌的歌本。龙舟、南音、粤讴,都是在木鱼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起来的。

明末广东南海诗人邝露有诗:“鲛灯连海市,鳌岳擎天起。熏愁苏合香,洒醉蔷薇水。琵琶弹木鱼,锦瑟传香蚁。”这首诗写于崇祯七年(1634年),被认为是关于广府木鱼歌最早见于文字的记录。

顺治十四年(1657年),朱彝尊在东莞听到缠绵悱恻的木鱼歌,念念不忘,写下多首《东官书所见》。“纤罗轻似葛。遥山横似抹。樽前只见银河阔。何人花底活。云鬟愁亸,玉钗休拔。更纤手、檀槽拨。月斜听到歌声滑。六幺花十八。六幺花十八。”

屈大均《广东新语》也介绍了木鱼歌:“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欢乐。……其歌之长调者,如唐人《连昌宫词》、《琵琶行》等,至数百言、千言,以三弦合之,每空中弦以起止,盖太簇调也,名曰‘摸鱼歌’。或妇女岁时聚会,则使瞽师唱之,如元人弹词,曰某记某记着,皆小说也,其事或有或无,大抵孝义贞烈之事为多,竟日始毕,一记可劝可戒,令人感泣前襟。”

木鱼歌和莲花落、救生船等宗教劝善书一样,成为不少乡村民众识字知礼的重要途径,尤其受到家庭妇女的喜爱。清末东莞诗人邓尔雅有《东莞竹枝词》:“南音体例若弹词,书熟刚同饭熟时。从古稗官能化俗,家家解诵摸鱼儿。”就是描写东莞妇女一边煮饭一边唱木鱼歌的情景。

一本旧书,翻过的不仅是书中的故事

很多木鱼书在“文革”中被销毁,张俭东是在“文革”后偷偷收藏木鱼书的。上世纪70年代,张俭东在东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一位华侨来寻购木鱼书《金山信》,失望而归。此事触动了张俭东重新收集木鱼书的欲望。此时社会风气稍开,木鱼书、龙舟歌已不是禁书,但老百姓依然心有余悸,家中即使有幸存的木鱼书也不敢拿出来卖。

张俭东四处搜寻“封建糟粕”木鱼书的事情,果然给他带来了麻烦,但他坚信,木鱼书始终会重见天日的。他听说道滘有个民间艺人盲炳会唱木鱼歌,就上门用录音机录下盲炳唱的《金山信》。他听说桥头镇有一老婆婆手中有民国手抄本的木鱼书,马上去寻宝。他曾向一位罗婆婆买过一本《过埠消愁歌》。罗婆婆拿出这本书时很犹豫,但看看书中几乎认不清的字迹,就放手了。张俭东细心地修补好,重新复印了一本字迹清晰的书,送给罗婆婆。

张俭东搜集、修补、收藏东莞木鱼书三十多年,如今已整理出二千多册木鱼书,分档存放、研究。他专门存放木鱼书的阁楼,俨然一个小型图书馆。

考据

目前能考证到 最早的木鱼书是《花笺记》

目前能考证到的最早的木鱼书是明代残本《花笺记》,出版时间约为1600年,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花笺记》是一本优秀的长篇叙事韵文,标志着木鱼歌创作走向结构成熟、文学性较强的发展阶段。

《花笺记》原文起首,有一篇《大意 》:“起凭危栏纳晚凉,秋风吹送白莲香。只见一钩新月光如水,人话天孙今夜会牛郎。细想天上佳期还有会,人生何苦挨凄凉,得快乐时须快乐,何妨窃玉共偷香?但能两下全终始,私情密约也何妨。自古有情定遂心头愿,只要坚心宁耐等成双。山水无情能聚会,多情唔信肯相忘;但愿世间情重者,勿要半途而废就抛荒。曾闻一段奇风月,钟情好似海天长。埋没风流谁晓得?故此替他传与后人看。”《花笺记》说的是:苏州才子梁生与佳人杨瑶仙一见钟情,两人在花笺上写下山盟海誓。梁生赴考中了探花,父亲要他迎娶尚书之女刘玉卿。梁生想起不能与瑶仙相守,万念俱灰,请缨沙场。不久梁生战死的噩耗传来,瑶仙和玉卿都悲痛欲绝,拒绝富家子弟的追求,欲投江为梁生守节。几番悲欢离合后,梁生平安回来,与瑶仙、玉卿二美团圆。

《花笺记》情景紧凑,引人入胜。1927年,郑振铎在巴黎国家图书馆看到此书,写了一篇《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藏中国小说与戏曲》,认为《花笺记》“颇脱出一般言情小说的窠臼”。留学德国的陈铨1932年写了一篇《歌德与中国小说》,引用了歌德1827年2月3日的日记:“(二月三日)《花笺记》。晚上自修,续读《花笺记》。”歌德所读的《花笺记》是1824年由英国汉学家唐默翻译成英文的,可见《花笺记》很早就已流传到西方。

木鱼书故事多为儿女情长,人物命运曲折,令人痴迷。比较著名的长篇故事还有《二荷花史》、《金锁鸳鸯珊瑚扇》、《雁翎媒》、《金丝蝴蝶》等。

标签:民俗 文化 龙舟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