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料:欧洲穆斯林现状与“反穆斯林”浪潮


来源:凤凰资讯

欧洲穆斯林的由来与分布 欧洲穆斯林群体的形成,是历史与现实共同构建的结果。早在欧洲中世纪,欧洲一些地区就已有穆斯林的存在。二战结束以后,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与腾飞,大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移民到西欧,

欧洲穆斯林的由来与分布

欧洲穆斯林群体的形成,是历史与现实共同构建的结果。早在欧洲中世纪,欧洲一些地区就已有穆斯林的存在。二战结束以后,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与腾飞,大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移民到西欧,成为西欧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其中穆斯林人口的比重最为可观。以英国为例,1951年英国只有21000名穆斯林,而二十年后这一数据就飙升至369000。而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仅1962年就有10万左右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穆斯林移居法国。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大量涌入,目前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有穆斯林的存在,其中尤以法国、德国、英国、荷兰为多。

特别突出的是被称为“伊斯兰化程度最高”的法国。由于法国奉行严格的政教分离的世俗主义立国原则,不调查宗教信仰,穆斯林人数不详。但最保守的估计为350万,最高估计为600万,即占人口总数的1/10。伊斯兰教成为仅次于天主教的第二大宗教。他们多来自法国前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一半人取得法国国籍,是移民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

穆斯林在欧洲各国的分布,有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居住相对集中于某几个地区或城市,与主流社会相对隔绝。

9·11事件前后的欧洲穆斯林问题

欧洲的穆斯林问题由来已久。以2001年9·11事件为界,可将其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9·11 事件前,欧洲的穆斯林问题主要集中在欧洲各国内部穆斯林的教育、就业、犯罪等方面。欧洲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关注程度甚为有限。但在9·11 事件和3·11马德里爆炸案发生后,穆斯林问题在欧盟内部的关注程度开始直线升温。

欧洲穆斯林的经济政治状况

从教育上讲,因为家庭和社会的原因,穆斯林移民的子女受教育程度相比其它族群要低。就就业而言,由于教育程度的相对低下以及社会种族歧视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导致穆斯林的失业率很高。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做支撑,欧洲穆斯林的居住条件一般都比较糟糕,相当拥挤。

经济地位决定政治地位。尽管穆斯林在欧洲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人口数量较多的族群,但他们的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都还相当有限。如在英国下院659名代表中只有2名穆斯林移民代表,上院也仅有4名穆斯林血统的代表,英国180万穆斯林只有1名欧洲议会代表。为了在国内、欧盟和国际上更好地体现和维护穆斯林的权益,欧洲穆斯林在充分发挥清真寺作用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许多国内和国际间组织,比如伊斯兰欧洲理事会(ICE-Islamic council ofEurope)。

穆斯林与欧洲主流社会间的关系

9·11事件前,穆斯林与欧洲主流社会之间已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隔阂,但隔阂尚不足以引发彼此之间的冲突,双边关系总体上是平稳的。西欧的左翼政党甚至对伊斯兰教在欧洲的存在与传播持宽容乃至欢迎态度。他们认为,外来文化丰富了欧洲传统的基督教文化,不仅不应限制,反而应该采取措施促进其发展,实现在欧洲建立多元文化社会的理想。

9·11事件后,由于媒体对穆斯林与恐怖主义关系的一些歪曲报道,加深了欧洲主流社会对穆斯林群体的猜疑,原有的隔阂开始生温,加之国际范围内一些恐怖主义组织的煽风点火,欧洲穆斯林与主流社会间的不信任感增强,双方关系趋于恶化。一是有的宗教场所开始成为极端组织宣传“圣战”、招募恐怖分子、为恐怖活动担任后勤联络工作的基地。一些伊玛目宣传“不要与异教徒来往交友”、“不要西方化”等等。

严格地说,欧洲穆斯林的极端化只是产生了一大批没有国家和社区根基的“无根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移民、尤其是第二代或是第三代既疏离了故土,又无法融入眼前生活的社会,缺少对于乡土、族群和国家的归属感,因此很容易将伊斯兰教当作获得身份认同的唯一形式。这种认同的唯一性和极端重要性使得西方穆斯林更容易投身于血腥的内战或是恐怖主义行动之中。

而对于占主体的欧洲白人群体来说,穆斯林的极端化威胁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而已。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国际范围内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欧洲穆斯林产生一定的冲击。此时,西欧经济普遍进入滞胀期,排外主义开始抬头,针对外来移民的暴力活动时有发生。长期遭受歧视、做二等公民,也使欧洲穆斯林不满情绪潜滋暗长,一些人开始走上激进道路。

欧洲人突然发现,平时温顺耐劳的穆斯林一夜之间态度强硬起来,而且在教育、就业等方面欧洲人也面临着来自穆斯林方面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欧洲人开始担心了。9·11事件更是让一些欧洲人患上了“伊斯兰恐慌症”,其中许多人甚至在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之间划上等号,这种情绪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欧洲政治的右转倾向。2009年,瑞士推动“反穆斯林公投”更是引起世界哗然。

欧洲各国政府的对策

9·11事件前,欧洲各国政府对穆斯林群体的了解仅限于他们的宗教、文化、民族的特征上,一般都把他们当外来民或难民看待。对穆斯林群体或组织的权利要求一般都不予承认,只承认穆斯林个体应有的权利。在具体对待穆斯林的问题上,欧洲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略:法国采取吸收的办法,力求将他们转变为法国人。英国不谋求把他们转变成英国人,而是让他们接受英国的制度和学习英语。而欧洲其它一些国家(如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则把他们当成一种暂时现象,认为他们迟早都会离开。正像德国柏林马歇尔基金办公室一位官员所说一样,“无论他们工作多久,他们仍然只是来打工的客人,‘客人’本身即意味着是暂时的。”

9·11 事件后,面对日趋复杂化的穆斯林问题,欧盟各国普遍采取了加速同化的政策。在丹麦,2004年颁布法令禁止包办婚姻(而这在穆斯林社区里是非常普遍的)。在英国,公民课和忠诚宣誓被列为公民的基本要求,西班牙、英国、意大利采取设立基金会的办法以谋求将穆斯林融入主流社会之中,法国准备投入100多亿美元以解决穆斯林社区存在的诸多问题。 2004年2月初,法国国民议会更是通过被称为“头巾法”的法案,禁止在学校佩带任何明显宗教标志,包括伊斯兰头巾、大十字架和犹太人的小帽等,目的是为了维护法国的世俗政体,防止教育场所受到宗教干扰。

事例:《查理周刊》漫画风波

2012年9月19日,法国左翼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刊登了系列漫画,主角正是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放在封面的漫画叫《不可触碰2》,穿着黑色长袍的犹太人乐颠颠地推着轮椅一路小跑,上面坐着穿白袍的穆斯林。推轮椅的和坐轮椅的同时说“不许笑话我们!”法国电影《不可触碰》讲的是贫穷的黑人照顾瘫痪的白人贵族,最终两个不同阶级背景的人成为朋友的故事。这幅漫画“改编”了电影的海报。

这期杂志是这本漫画周刊1992年复刊以来卖得最快的。7.5万份杂志在一个上午就销售一空。当天巴黎的马路上四处可见撕得粉碎的《查理周刊》。20日,数百名阿富汗抗议者走上街头,发泄他们对美国和法国的不满。同一天,伊朗首都100多名学生在法国使馆前抗议,高喊“法国人去死”。

 

从欧洲来看,涉嫌冒犯穆斯林的漫画风波也早有先例。2005年,丹麦报纸刊登了12幅以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为主角的系列漫画。随后,挪威、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近10个国家的大报转登了这些漫画,从而引发了全世界穆斯林的抗议浪潮,丹麦驻外使馆遇袭,使馆人员被杀害,并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重大的政治事件。

综合《中国穆斯林》、新闻周刊、青年参考等报道

[责任编辑:PN044]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