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人民英雄纪念碑曾考虑用健在领袖形象 因要摆花圈作罢


来源:北京青年报

在最初设计的画面上,曾出现洪秀全、林则徐等知名人物,甚至还包括一些当时仍然健在的领袖人物,后来考虑到纪念碑建成后要在碑前摆放花圈不太恰当等各种因素,于是将创作原则改成了“表现群体不表现个体”。

原标题:纪念碑:浪花淘尽英雄唯无名者永生

当年林则徐及健在领袖“落榜” 今天烈士纪念日纪念碑又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

北纬39度54分26.37秒,东经116度23分29.22秒,从这个点向四周扩展44公顷土地,铺着特制的浅色花岗岩条石,这里是天安门广场,也被比喻为整个中国的心脏。

60多年来,这个广场不仅记录了若干重大的历史事件,依托它形成了各种永久或临时的建筑,也成为代表这个国家的符号。在国庆来临之时,北京青年报记者再次靠近这些举国熟悉的符号,去发现其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如果不考虑2008年新建的奥运工程,依北京的中轴线由北向南俯视,看到的第一个具有现代美学形式的建筑,恐怕就是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了。

它高耸洁白的形态,大理石的质地,与封建皇权时代形成的砖木结构古典建筑,形成一种风格上的对抗。

纪念碑的出现,让天安门广场的功能在集会、庆典之外,增加了一层悲壮的祭奠含义。

这是一座无名之碑。纪念碑缅怀了19世纪到20世纪的百年间,这片土地上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而献身的志士仁人,

但却在建筑上隐去了洪秀全、林则徐以及更多的革命统帅的身形,形成一种可贵的历史观。

今天,共和国首个烈士纪念日,纪念碑又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流淌在这个中心周围的历史之河,浪花淘尽英雄,无名者终将永生。

65年的两个今天,在纪念碑前相遇

今天是共和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早在一个月前,人民英雄纪念碑通体已经包裹了一层防护绿衣。

为了这次公祭,今年的纪念碑清洗比往年复杂得多。

在高达30多米的防护网里,天安门作业队的十五名清洁工人正在秋日的阳光下忙碌。拥有高空工作证的清洁工们走来走去,清水冲洗再用软毛刷轻刷,最后用麂皮布或棉布擦干。“注意水管水流力度,轻刷轻擦。”队长助理刘宇不停吆喝着,他说今年是继2009年以后最大型的一次清洗,360度无死角,除了例行的清洗台座和浮雕、柱子,最顶端也要清扫,所以搭了脚手架。

如果时光的镜头回溯65个年轮,也是今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将闭幕,大家投票通过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和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碑文。在纪念碑的选址上,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有人主张建在西郊八宝山上,有人提议在中华门位置(现在毛主席纪念堂位置),有人主张在前门楼子上。经过反复斟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纪念碑设立在天安门广场。

当日傍晚,毛泽东亲自招呼大会全体代表,乘车从中南海怀仁堂直赴天安门广场。

下午6时,由毛泽东率领全体委员到达天安门广场纪念碑碑址,周恩来在纪念碑奠基典礼上致词:“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现在,1949年9月30日,我们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外举行这个纪念碑的奠基典礼。”周恩来致词后,全体脱帽默哀。

随后,毛泽东宣读了周恩来书写的著名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此后,他亲手执锹为纪念碑奠基石填土。

林则徐及健在领袖曾被考虑上榜

但最终定位为无名群像

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竣工,1958年5月1日揭幕,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前后历时9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也是中国少有的坐南朝北方向的纪念碑。当时中央及地方共17个单位组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北京市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

当时的设计方案通过竞赛产生,用一年多时间,公开面向全国征集意见。从各地汇聚而来240多套设计方案。1951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奠基地点还陈列出三个模型:一个是缩小为五分之一的大模型,另两个是有坡顶及有群像的小模型,以供人们比较选择,这可能是最早期听证会的雏形。

人民英雄纪念碑坐南朝北的姿态,是和中国建筑传统相违背的。记者查阅史料,在1954年9月之前方案里纪念碑仍然是坐北朝南。为什么会在后来改变方案呢?现在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建造过程中,周恩来考虑到广场扩建以后,会有更多的人群从长安街进人广场,并集中在广场北部,能从北面看到毛泽东主席题字为好。

人民英雄纪念碑大须弥座四周浮雕上共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连环画般概括着中国人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史。十幅浮雕按照历史顺序从碑身东面开始,依次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等。

在最初设计的画面上,曾出现洪秀全、林则徐等知名人物,甚至还包括一些当时仍然健在的领袖人物,后来考虑到纪念碑建成后要在碑前摆放花圈不太恰当等各种因素,于是将创作原则改成了“表现群体不表现个体”。

为了形象逼真,当时每个人物形象都是先做泥塑人体,再穿衣服。当时负责挑模特的王卓予回忆,当时北京有“人市”,相当于现在的劳务市场,在广安门那里,有农村人也有城市的人。他每天挑一两个,后来去解放军那里找战士来做模特,由于要统一脱衣服,有些战士不愿意脱,就穿条短裤。“道具也要用真的,像解放军的服装、枪支。脸部形象也要特意找,要农民就找农民,要解放军就找解放军。”

从少年先锋岗到国家领导人

缅怀追思从未间断

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不寂寞,从未成年的少先队员组成的临时性哨所,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公祭,来自民间和体制内的各种缅怀追思以纪念碑为中心展开。

一个叫做“少年先锋岗”的临时机构,几十年如一日接力守护着纪念碑。这一项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少先队北京市工作委员会三家单位联合创办的象征性哨所,从1986年开始至今,已经吸引近30万小学生的参与。除了2003年非典时期外,从无中断。

考虑到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少年先锋岗只在每年的4月1日到10月31日上午9时到10时是其站岗时间。今年在5月4日到6月1日的近一个月中,先锋岗的站岗时间延长了一个小时,站岗队员数也由原来每班2组6人增至8组24人,原来的一面站岗也调整为四面同时站岗。

在北京大部分青少年的幼小心灵世界中,先锋岗是一个极有政治意义的课外活动。百度贴吧里满载着小学生们在站岗后的各种感想,激动、神圣这样的字眼儿反复出现。作为唯一有限岗位,学生们被选上的概率不高,即便是每年只能轮流一次,很多学生也是引以为荣,经常有学生因为被“替补”而哭鼻子。

相比学生们的微小世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则会引起举国关注。敬献花篮仪式之正式庄严,可从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四周年庆典当日略见一斑。去年的10月1日,北京细雨霏霏,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行来到广场中央,10时整,敬献花篮仪式开始。30名陆海空三军礼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分两列行进到纪念碑前持枪伫立。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首都各界群众,中国少年先锋队分别敬献的9个大型花篮一字排开,摆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花篮的红色缎带上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

军乐队奏响旋律,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现场3000多名各界代表一同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全场肃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默哀。随后,习近平等人依次沿着花岗岩铺就的台阶登上纪念碑基座,在花篮前驻足凝视。

而这样的场景在今年比往常提前一天到来,而且被法律固定下来。就在今天,从国家领导人到各级干部群众,对无名烈士的纪念,将随着空中的电波信号和互联网上的电子比特传向四面八方,汇入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

浪花淘尽英雄,唯无名者永生。伏惟尚飨。

部分资料及图片出自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贾英廷所著《百年天安门》、中央美院副教授殷双喜《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

见习记者王晓芳

相关专题:建国65周年  

[责任编辑:PN032]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