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习近平:我很不赞成从课本中去掉古代经典诗词(图)


来源:新华网

新华视点【习近平:古代经典应成为民族文化“基因”】北师大教师参加了全国课标的制作,习近平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说,我很不赞成

核心提示:习近平9日赴北师大看望师生,翻看全国课程教材。他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很悲哀。

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

【习近平考察北京师范大学】习近平总书记9日上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在学校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他在“教师世家”、“特岗计划”、优秀教师代表先进事迹等图片图表前驻足停留,听取介绍,不时插话询问。

【背景: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国家高质量教师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教师教育、教育科学、文理基础学科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习近平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

【习近平:古代经典应成为民族文化“基因”】北师大教师参加了全国课标的制作,习近平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习近平:教师第一位是“传道”】展厅内,摆放着一张北师大早年一位毕业生公共课考试的成绩单,听学校负责人介绍说排在第一的公共课就是“人伦道德”,总书记转过身来,笑着对随行人员说,古人说“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

习近平视察北师大心理学院

【习近平:教育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在北师大心理学院,总书记走进团队行为、学习困难评估、学习能力提升等实验室,仔细观看科学仪器上的数据,详细了解团队领导者神经特征、语言等学习困难诊断方法以及通过脑刺激技术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演示。总书记说,教育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背景:北师大是中国心理学发源地】北师大心理学教学与研究始于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现已成为全国心理学教学和科研重要基地。在探索人脑发育与学习、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后心理重建,航天员选拔、南极科考、公务员选拔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观摩北师大“国培”计划课堂教学

【习近平观摩北师大“国培”计划课堂教学】教九楼一间教室内,来自贵州的50位小学骨干语文教师分成几个小组,正在就西部地区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习近平走进教室,坐到大家中间,认真观看授课教师和学员们的讨论和答疑,同大家亲切交流。

【背景:国培计划】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0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大规模培训教师,4年来共培训教师493万人次。

【贵州教师:“叫您‘习大大’可以吗?】见到总书记,教师们十分激动。来自遵义的刘轶说:“总书记,我叫您‘习大大’可以吗?”“YES。”听到总书记的回答,全场都笑了起来。教师陈燕说:“来到北师大,实现了大学梦、北京梦,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和您合个影。”“这个可以满足。”习近平说。

习近平看望北京师范大学师生

【习近平:中西部强则中国强】习近平说,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在老少边穷岛地区,你们坚守岗位,我向你们表示敬意。国家发展,一定是共同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孩子落伍掉队。你们要始终把握这个宗旨,安心教师岗位,把孩子们培养出来。少年强则国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

习近平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

【习近平论“好老师”】习近平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

延伸阅读:

今年8月,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除了全部古诗。记者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独家解读:

刘雪松:习近平“很不赞成”中透露的信息

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师大时,对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被从课本中去掉现象,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他在明确表示“很不赞成”的态度之后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习近平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说的这番话,具体到了课本的内容设置,其细致程度出乎社会的意料,但确实切中了当下人们关心的话题。不久前,一些地方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因为删除了全部古诗,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与争议。因此,习近平这番接地气的话,应该不只是兴致所至的即席发挥。

有的网友将习近平这番话视作“禁删令”,猜想着教育部门会不会一夜之间把删掉的课本补回去,揣摩着明年的高考铁定的重点应该是古诗词与散文,甚至似乎看到了未来几年的考试大纲中满满当当的“曲项向天歌”,这些推测,或许有着习惯性的“拨乱反正”思维,很容易放大了习近平讲话的必须性,有着过度解读的嫌疑。

习近平用“很不赞成”来表达自己对于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的态度,既有着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的热爱情结,又有着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焦虑与期待。这一点,既可从习近平青年时代与作家贾大山的情谊中看出他对文学以及文学创作者的尊重,也可从他引用古诗词的驾轻就熟中感悟出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满招损,谦受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些出自古代文献的词句名言,习近平信手拈来,讲话中屡见不鲜。

因此,“很不赞成”,既是习近平的个人感受,也是习近平对教育界提出的期待与要求;既是业务的,也是政治的。

从个性化、个人感受的层面去领会,不是教育专家的习近平,这番讲话,其实展示了领导人敢于表态的鲜明个性。“很不赞成”,不是坚决反对,也不是绝不允许,直爽中有谦逊,谦逊中有担当。既没掩饰个人的好恶,又没将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当成“句句是真理”。这种即兴随和感、宽厚入世感,可以在习近平回答刘轶询问“我叫你习大大可以吗”时的这个“YES”中体会,也可以从教师陈燕希望与他合个影时所说的“这个可以满足”中品味。

但是,习近平的个人坦率,是与自己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忧患与焦虑紧密相联的。在他眼里,“‘去中国化’是悲哀的”,因此,“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一个对于民族文化心怀尊重的领导人,对于人们在教科书的修改中所期待的敬重与慎重。

从政治的角度去解读,习近平这番话不只是入世的,更是面向中国未来的。习近平希望自己所认同、所敬重的民族文化,包括负载在古代经典诗词与散文中的文学、艺术、道德、精神,等等,能够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嵌在脑子里”的基因。习近平听北师大负责人介绍说排在第一的公共课就是“人伦道德”,感慨地引用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表示,“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

习近平这里所说的“道”,便是民族文化中应该“嵌在脑子里”的基因。它区别于“去中国化”现象中的、似乎看来属于纯粹的“业”,被习近平摆在教书育人的“第一位”职责,正是因为在他的眼里,这个“道”,同样是一代代中国人实现中国梦所应该放在“业”、“惑”之首的品质与素质。

在习近平的“很不赞成”中,我们不仅应该仅仅读懂教科书的比重,更应读懂中国的现状与未来。

[责任编辑:PN029]

习近平赴北师大考察 学生:习大大我们爱你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9/09/2383696f-d5b0-401e-a566-0417d347e2cc.jpg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