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成县鱼窍峡:青山绿水间的书法博物馆


来源:兰州晨报

《西狭颂》是摩崖刻石,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为东汉仇靖所书。《西狭颂》碑刻字体清晰,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是书法艺术的瑰宝。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在国内及日本等国曾掀起《西狭颂》研究热。它在中国金石学、文化史、书法史和交通史研究方面均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享誉海内外,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标题:成县鱼窍峡:青山绿水间的书法博物馆

黄龙潭上的《西狭颂》碑亭

《西狭颂》刻石拓片的全貌与局部

走在栈道上的行人

山崖上清晰可见的栈孔

危岩上的山水宛若珠帘

《西狭颂》刻石早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耿亭中也有汉代的摩崖石刻《耿勋表》

拜谒《西。颂》需要攥铁索攀援而过

《西狭颂》是摩崖刻石,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为东汉仇靖所书。《西狭颂》碑刻字体清晰,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是书法艺术的瑰宝。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在国内及日本等国曾掀起《西狭颂》研究热。它在中国金石学、文化史、书法史和交通史研究方面均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享誉海内外,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小雷

新修的仿古栈道再现了“傍凿山岩,施梁为阁”的风貌

8月中旬的一天,记者赶赴陇南采访。从兰州出发的早晨,下着一场绵绵细雨,到了成县,却是一轮炎日避无所避。当天的最高温度34℃,湿度100%,我们领略了南方才有的那种“桑拿天”。

说到要去成县和西和交界的海韭山探访喀斯特地貌,当地同行陈东平建议,前几天成县下了好几场雨,山路泥泞难行,加上这一两天高温高湿度的天气,对我们的体力是一个严重考验,最要紧的需要有地理方面的专家同行,才能向读者揭示岩溶地形的奥秘,可否放在天高气爽的10月份,由专家带队再去考察?

我欣然同意。他说这次我们可去天井山下的鱼窍峡,离县城不到12公里,那里有著名的《西狭颂》的摩崖石刻。峡谷里,有风有水有清凉,近距离地拜谒欣赏书法绝品的遒劲与沧桑,岂不更好?

其实以前从成县去往康县的一路,说不清楚有多少次路过天井山,只是当时不知道山名。只记得盘山公路像是曼妙的青纱随意舞了舞,只是多看了几眼绿树,多听了几声鸟鸣,便已在群山之上了,行不多久,便看到公路边的空地上立着一座巍峨高大的牌楼,从牌楼之上镌刻的字迹可以知道在山下的峡谷里,《西狭颂》的摩崖刻石就在那里矗立了1800多年。

陈东平说,西峡颂风景区有两个入口,从县城驱车西行二十分钟至东入口,或者乘车绕道约四十分钟至小川镇西入口,自东向西或自西向东步行约三小时都可穿越鱼窍峡,它是古代社会武都郡(成县)通往北方重镇天水的交通要道之一,是西秦岭蜀道的重要路段。

我们选择的是东入口。

一进鱼窍峡,便感觉山崖边从上往下挤压下来,没完没了,日光或明或暗,让蓊郁的植被的绿色或浓或淡,生出美丽的变化。转过一个山弯,峡谷石壁直落谷底,石壁上一缕飞瀑飞流而下。垂下的珠帘无声地滋润着苍翠的岩壁。

在道路的险绝之处,今人新修的仿古栈道再现了“傍凿山岩,施梁为阁”的风貌。

陈东平说,他看过一篇《成县古道的钩沉》的文章,说是成县位于华夏腹地中心,又处于甘、陕、川毗连地带,自古以来就是陇蜀咽喉,甘陕通道。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的著名古道,沿着走向可分为东西两条,东道捷近,其始于县城东南飞龙峡口会长丰河段,清人叫做飞龙峡栈道,现在还能看到些许遗迹。西道回远,开始于古下辨治城到今天的小川镇段,东汉就叫做西狭栈道。

西狭颂景区的绝美,不仅有险奇,而且伟岸之中秀色可餐。正值初秋,正是草木丰茂的时候,不论抬眼远眺山崖,还是俯身注目谷底,都会看到绿草青青树木葱茏,眼睛里就会盛满醉人的绿意。山崖上,古木参天,老藤绕树,绿树层叠,苍松翠柏,娇翠欲滴,更有红豆杉、水杉等名贵树种散布其间;深谷里,湖水边,绿杨青柳间,山鸟啁啾声此起彼伏悠扬婉转,和潺潺流水之声齐奏和鸣,让人更觉峡谷空旷寥远。

道路如此艰险,如何承载生民“跨空移时、运往行来”的使命呢

到了东汉灵帝建宁三年(170年),向以博爱为先、德义为本的李翕自渑池迁武都郡太守,当时的武都郡治正是在如今的成县境内。

莅任后的李太守或许某日诗兴大发,来此探幽索隐,但他在惊叹鱼窍峡风景殊胜时,却皱起了眉头,这西狭的道路如此艰险,崎岖难行,如何能承载治下生民“跨空移时、运往行来”的使命呢?

李翕,字伯都,出身于官宦家庭,东汉汉阳郡阿阳(今甘肃静宁)人。

少年时在皇宫中值宿警卫,20岁时执掌“典城”,他“天资明敏,敦诗悦礼”。后来,他到渑池担任县令,就主持修建了当时有名的险路崤山之道,为渑池通往关中打通了道路。

这一次他又想到了修路。

李翕率领吏民在西狭山崖之上凿眼打桩,上覆木板,建成栈道,终于修成了“可以夜涉”的天井阁道”。

宋代散文家曾巩曾这样描述当时修路的情景:“缘壁立之山,临不测之溪,危难阻峻,数有颠覆陨坠之害。”其修道和刻凿之艰辛可见。

记者曾在宕昌花石峡,邓邓桥附近看到过阴平古道的栈孔,在西和的拄腰崖峡南壁上,现存桩眼10余孔,长约百米,并存有宋、明两代摩崖两处,石碑1方。同样的栈孔也出现在徽县的嘉陵江峡谷中一些江段上。目睹悬崖绝壁间残存的排排石孔、道道栈痕,遥想先辈们石破天惊的智慧和勇气,心潮为之起伏。那么在西狭,我们会发现它的踪迹吗?

沿着鱼窍峡里的溪涧溯流而上,我惊讶地发现在峡谷南侧峭壁上有着大量残存的栈孔。

陈东平提供了一组数字,鱼窍峡残存的的栈孔中方孔(含梯形)二十四个,圆孔(含椭圆形)52个,箕孔4个。显然以圆孔为主,当与易凿易塞架圆木为梁可省工省料有关。栈孔最大孔径为35厘米,最小为12厘米,一般以15到20厘米居多。栈孔深度最深为25厘米,最浅为8厘米,一般在15到20厘米之间,孔形有正方、圆形、椭圆形、箕形、梯形等,但仍以方形和圆形为主。孔距最长约3.8米,最短仅半米多。栈孔距现今河床最高者约10米,最低者仅0.3米。

凭栏怀想,当时由李翕牵头、组织并实施的这样一项浩大的“惠民工程”在竣工之日,该是何等欢悦的场景。这场景也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一个人——仇靖。他本是李翕属下的一个微末小吏,但他的品行却不显局促,反而心思沉稳、冷峻智慧,他觉得应该把这件盛事用笔记录下来。

于是他写了一篇《西狭颂》,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因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也被称为《惠安西表》。

仇靖写的文字真的是谀颂之言吗?他的身上真会长着一副媚骨吗?

清朝文人周寿昌《思益堂日札》提到东汉李翕的《西狭颂》刻石嗤之以鼻,他认为仇靖的记述与历史记载“不相合也”,结论为“一时谀颂之言,断不如史之纪实”。并且,他还发现:“观碑阴列名尽其属吏,无一士民。”李翕在范哗《后汉书·皇甫规传》中曾有提到,说有“贪贿”和“杀降羌”等不体面的作为,这和《西狭颂》里仇靖所描绘的简直判若两人。

新编大型历史陇剧《西狭长歌》便是以成县著名的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为创作背景,编者对于李翕身上的“贪贿”之名这样大胆推想:东汉末年,武都郡太守李翕为使险隘变通道,便利民众,促进商旅,一上任便主持修治西狭中道。在道路竣工之际,李翕却因有人举报他贪污代役之钱而遭革职,押解京城。李翕的下属仇靖为弄清事实真相,摒弃个人恩怨,不顾权力施压,撰文并书写《惠安西表》歌颂太守李翕的德政。

仇靖写的文字真的是谀颂之言吗?他身上真会长着一副媚骨吗?来听听专家的评价:仇靖的颂文文笔优美,其雄强之汉隶,朴浑高古,行气整肃,结体方正,笔法多篆,为成熟隶书之杰作。

我更愿意相信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有人说:“人们从很远的距离之外,从静卧在峡谷中衰朽脱漏、浸透着积水的古栈道遗迹寻找而来,心里怀有的是对文化的谒拜。” 我深以为然。

鱼窍峡里,我们沿着人字瀑,过德惠桥、躬身岩、怀耿亭,再登依涯栈道,经甘堂湖、水磨房、折扇岩便抵达了《西狭颂》所在的黄龙潭。一路之上,或大或小的山崖黝黑的水痕像是墨迹,有的又像一方巨大的绢帛从天上徐徐展开,有的则索性像一把折扇打开等人挥毫,都在提示《西狭颂》的书法艺术应该是鱼窍峡的灵魂所系。

《西狭颂》就镌刻在鱼阴面的悬崖上上,下有深不可测的水潭,险峻异常,难以企及,需要攥着一条铁索攀援而过。为了保护它,当地文管部门依崖修建了一座飞檐凌空、古朴挺拔的碑亭。透过覆盖在石刻的玻璃橱窗,我们仔细欣赏着它的本来面目。

《西狭颂》镌立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六月,为摩崖刻石,由五瑞图、正文、题名三部分组成。五瑞图居右上方,正文居中,题名居左。总高212厘米,总宽298厘米,正文隶书,20行,385字。字形方整,每字约一寸二三分见方。后有小字题名12行,142字。据县志载:“昔传有龙自潭底飞出。汉武都名太守李翕尝篆五瑞图于壁,其一曰黄龙,故名黄龙潭。”所以当地人也把 《西狭颂》称为《黄龙碑》。正文右侧的崖石上刻有腾空飞旋的黄龙、幽鸣空谷的白鹿、滋润万物的甘露、蓬勃葳蕤的木连理,生机盎然的嘉禾。紧贴甘露的左旁,有纯朴憨厚的承露人栩栩如生的情态,俗名“五瑞图”。款为:“君昔在黾池,修崤嵚之道,德治精通,致黄龙、白鹿之瑞,故图画其像。”五瑞图象征着太守李翕在主政其间一派风调雨顺、万物欣荣的景象。

汉“三颂”,仇靖一人就占了两颂,这是何等的荣耀?

由于《西狭颂》的选石选址甚佳,距今1800多年,保存如此完整者实不多见。摩崖在鱼窍峡阴面悬崖上,上有拱起石岩遮护,下有深不可测的黄龙潭,险峻异常,难以企及。民国《甘肃新通志稿》载:“按此碑在汉碑中剥蚀最少,以临江摩崖,毡捶不易,故较他碑独获保全,宜海内视为珍秘也。”加上太阳直射不到,雨水淋浸不着,岩石质地坚韧,这些就是《西狭颂》得以保存最完好的原因,到如今再覆以玻璃橱窗,就更加周全了。

《西狭颂》所在的鱼窍峡地处僻远,在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将近千年的时间都未能为人们所重视,一直到北宋末年,这方刻石才引起书家重视。北宋文学家曾巩《南丰集》中的《元丰题跋》,是迄今为止所见对于此碑最早的文字评述。此碑在北宋末年为人们重新发现以后,随着拓本的流传,名声日隆,至清朝末年对其著录者有四十余家。

之前在怀耿亭还有一块摩崖石刻《耿勋表》,和《西狭颂》相比,书法极为相似,却饱受厄运:一是它全然裸露于石崖上,日晒雨淋,风蚀水剥,宋时已漫漶难辨,今更不易卒识;二是重凿破坏且无前拓之本传世,好不悲哉。从《西狭颂》、《耿勋表》的内容看,都说明一个有趣的现象:武都郡太守出了许多为民感念的好官,李翕如是,耿勋亦如是,比李翕更早的虞诩也是。东汉元初二年(115年),有将帅之略的虞诩任武都郡太守。他莅任后,关心民疾,亲临其险,按行川谷,在沮县至下辨之间开创了水陆交通,使沮县、下辨一带的百姓深受其利。对这一功在千秋的壮举,大名鼎鼎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虞诩为郡漕毂布在沮,从沮县到下辨,山路险绝,水中多石,舟车不通,驴马负运,僦五致一,虞乃于沮受僦直约自致之。郡将吏民,按行皆烧石剪木,开漕船道,水运通利,岁省万计。以其僦粟,与吏士年有四十余万也。”

李翕率吏民修成了西狭栈道后,他又重修了如今在略阳境内的郙阁栈道,仇靖不惜溢美之词,再次写了一篇《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加以颂扬。

幸运的是他的书法都被时人刻石,流传后世。

对于《郙阁颂》,人们的评价也很高:它为标准的汉隶八分 ——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沉郁,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中,确为我国的书法艺术精品。汉《石门颂》、西狭颂》、《郙阁颂》并称我国的“汉三颂”,真实地纪录了西秦岭蜀道的发展历史,是千里蜀道上三颗璀璨的明珠,记载了地方交通史上如烟飘逝的辉煌往事,使千年之后的来者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热血英雄的气概,重温那些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而三颂中,陇人仇靖一人就占了两颂,这是何等的荣耀?

作为书佐文吏的仇靖虽不像蔡邕、邯郸淳那样声名显赫,但他却默默地向千年以后的人们叙述着对书法的感受,是那么真切。他的书法显示出方整博大的气象,也在疏放跌宕中呈现出超迈高华的意趣,应视为汉代隶书碑刻中重要的书写人物。

汉“三颂”中的《石门颂》已从崖壁上凿出移至汉中博物馆,《郙阁颂》也因修路而凿迁至略阳灵岩寺,只有《西狭颂》还在原处,年复一年,叙说着历史的沧桑,原汁原味的汉代风仪。

《西狭颂》正文

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君,讳翕,字伯都。天姿明敏,敦诗说礼;膺禄美厚,继世郎吏。幼而宿卫, 弱冠典城,有阿郑之化。是以三剖守符,致黄龙、嘉禾、木莲、甘露之瑞。动顺古今,先之以博爱,陈之以德意,示之以好恶。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朝中惟静,威仪抑抑。督邮部职,不出府门。政约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诈愚。属县趋教,无对会之事。儌外来庭,面缚二十余人。年谷数登,仓库惟亿。百姓有畜,粟米五钱。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做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不测之溪,隘窄促迫,财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能驻。数有颠覆陨坠之虞,过者创楚,惴惴其栗。君践其险,若涉渊冰。叹曰:“诗所谓‘如集于木、如临于谷’,斯其殆哉!困其事,则早为设备,今不图之,为患无已!”勅衡官有秩李瑾、椽仇审,因常繇道徒,馔烧破析,刻臼确嵬,减高就埤、平夷正曲、奠安土石,坚固广大,可以夜涉,四方行人欢跃,民歌德惠,穆如清风。乃刊斯石曰:“赫赫明后,柔嘉惟则,克长克君,牧守三国,三国清平,咏歌懿德。瑞降丰稔;民以货植,威恩并隆,远人宝服,馔山浚渎;路亦安直。继禹之迹,亦世赖福。”

标签:书家 书法史 刻石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