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日本车企联合在中国实行价格垄断 一家反水引发调查


来源:经济观察报

沪青平公路989号的奔驰东区总部,有着严格的安保。彼时,国家发改委刚对合生元、美赞臣等六家存在价格纵向垄断的乳粉生产企业开出刷新反垄断罚金最高纪录的6.7亿元罚单。

原标题:被低估的反垄断

经济观察报记者刘晓林 张向东

沪青平公路989号的奔驰东区总部,有着严格的安保。但8月4日,这里的工作人员仍然度过了称得上惊心动魄的一天。

9名上海市发改委的工作人员没有预约,直扑奔驰上海办公室。

8月6日,经济观察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对奔驰上海办公室的检查是提前布置好的。相关价格反垄断执法人员被要求在8月3日晚间集合部署完毕,8月4日上午9点统一开始突击检查。

当天,在国家发改委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简称“价监局”)的统一协调和部署下,上海市价监和反垄断部门还联合突查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长寿路943-951号的奔驰品牌授权经销商上海利之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部。此外,辽宁的大连中升之星奥迪4S店、西安、湖北等地奔驰、奥迪4S店也都遭到了当地反垄断部门的突袭式查访。

让外界感到意外的是,就在被突查的前一天,奔驰刚宣布为配合反垄断调查,对超过10000个配件的价格平均下调15%,此前一个月,奔驰已经通过推出“保养菜单”的方式进行过一轮降价。此外,同样已经主动宣布降价的奥迪和克莱斯勒也被中国价格反垄断部门进行了突袭式的反垄断现场调查。

8月6日,价监局官员对经济观察报说,“目前,对克莱斯勒和奥迪的调查已经坐实了。处罚是一定的,只是还在走程序。至于罚多少,现在还不能说。但一个原则是,垄断或者串通涨价的组织者,要重罚;一些4S店、经销商等参与者,相对罚的要轻一些。地方价监和反垄断部门都可以根据反垄断法进行处罚。”

至此,国内汽车行业各界人士开始意识到,确实低估了发改委汽车反垄断的决心。在对其暴力执法的质疑声中,成立三年的国家发改委价监局以强势、快速的地方执法方式昭示着,此前以为通过各大豪车企业一纸降价公告就可以规避罚单的想法,显然太过乐观。

主攻价格联盟

沪青平公路989号,在过去一周里,这个地标成为中国汽车业反垄断调查的转折点。8月4日10点左右,上海市发改委反垄断调查部门突击查访奔驰上海办事处,这场颇有点香港廉政公署办事风格的封闭式调查一直持续到晚上。

经济观察报得到的消息是,不仅是上海,大连、西安以及湖北等地的反垄断部门都在当天出动,对当地的奔驰、奥迪等涉嫌价格垄断的汽车品牌4S店进行了突袭式查访。

8月6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通报汽车反垄断进程,称8月4日,上海市发改委、江苏省物价局所属的反垄断局组织力量,对奔驰公司上海办事处进行了调查。

奔驰是不是存在垄断行为,目前正在调查取证。同时,经过上海市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省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两家企业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会受到相应处罚;其次,江苏省物价局反垄断分局已对苏州、无锡等五个城市的奔驰经销商进行了反垄断调查。

与奔驰相比,奥迪的反垄断案子显得清晰多了。因为被抓了“现行”,这家态度最积极的豪车品牌将有可能领取中国汽车业的第一张反垄断罚单。

“在奥迪的案子中不仅存在纵向垄断,还存在横向垄断。”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称,湖北奥迪经销商的罪名是“召集各大4S店,要求统一零配件价格、统一维修保养收费标准等等”,也即达成价格联盟。

“横向垄断比纵向垄断性质更恶劣。”上述官员称。奥迪因此被当地保险公司集体抵制,并举报到当地物价局。湖北省物价局的反垄断分局就此展开地方执法。

在湖北物价局的官网上,清楚记录了今年初由奥迪区域涨价引发的风波。

今年3月,湖北省物价局接到奥迪车主投诉,称今年1月1日起,武汉所有奥迪4S店统一将维修等车辆售后价格抬高两到三倍,而保险公司依旧按照以前的报价单定损,因保险理赔费用不及车辆维修费,导致全市400余辆报修奥迪停在4S店,无法正常维修。

虽然物价局出面平息了此次风波,奥迪也恢复了原有价格体系,但奥迪在湖北的价格联盟内幕也浮出水面。此后的消息称,2013年12月9日,奥迪销售事业部服务运营部华中区域负责人曾向湖北区全体经销商下发一项通知,要求奥迪湖北区所有4S经销商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奥迪维修标准价格体系,通知措辞严厉。

奥迪A8L换一个轮胎在汉口的4S店要7000多元,在综合修理厂不到3000元。”车主投诉称,整车企业利用“汽车三包”、保险理赔等手段把车主“绑”在4S店,车主缺少“自主消费”选择权。

事实上,在配合态度上,奥迪算得上豪车品牌中最积极的。按照两周前的公告,从8月1日起,奥迪国产车型的零整比全面调低,其中奥迪A6L的“零整比”将从411%降至291%。在调整前,奥迪的零整比也是德系三强中最低的。业内人士称,291%明显是冲着国家发改委300%的红线而制定的。

介于反垄断进程敏感时期,奥迪方面近日已进入静默期。经济观察报从国家发改委方面证实,8月7日,湖北奥迪十几家经销已经与奥迪厂家代表一起,被国家发改委约谈。

“对湖北奥迪肯定是要有处罚的,这一点是确定的。按照程序,约谈之后,要对他们下发处罚结果告知单,如果三天之内没收到他们对处罚的异议,下一步就要对他们下发价格处罚通知了。”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称,目前还在走程序,处罚结果最终公布预计还需要十天左右。

同样因为“横向垄断”被证实有价格垄断行为的是12家在华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8月6日李朴民在发布会上透露已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的消息后,业界便展开了各种猜测。

在日本12家汽车零部件厂商这件案子上,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颇有戏剧性。据知情人士称,12家日本企业的具体做法是他们在日本国内串通联合,在中国实行价格垄断。而这个案子的起因是其中一家厂商返水了,这个厂商向发改委举报了他们在日本串通的事实。

“这个案子已经被坐实了,国家发改委将于近日对他们下达价格处罚通知书。”上述知情人士称。

对于这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的名单,虽然李朴民在现场没有回答日本记者的要求进行公开,但随后新华社在援引国外汽车零部件反垄断案例时,罗列了12家涉案日本企业,其中包括:东海理化、普利司通、松下、奥托立夫、天合德国控股、日本精机、G.S.Electech、古河电气、矢崎集团、电装集团、金刚石电机及藤仓公司;涉及的零部件产品包括加热器控制面板、转向信号灯开关、雨刮器、电锁、仪表盘仪器、安全气囊、方向盘及座椅安全带。业界认为,这很可能也就是一份在中国涉案的垄断企业名单。

由于其利润巨大,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反垄断调查已经在欧美等成熟汽车市场纷纷展开。

据公开报道,今年6月,日本精工因同另外两家日本轴承制造商组建卡特尔联盟,密谋在澳大利亚市场对轴承产品的价格进行操纵,而在澳大利亚被处以300万美元罚款;今年2月,日本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承认操纵汽车零部件销售价格的行为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同意向美国司法部支付4.25亿美元罚款。“发改委此次的反垄断调查,不仅针对整车价格,更针对售后市场零部件供应渠道垄断以及车厂与4S店限价限区域销售,更进一步,是要打破封闭的零配件认证和供应体系。”业内人士沈园称。

而对于这些车企将面临的处罚,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高级合伙人蒋苏华特别强调,一旦发改委处罚下来,两年内的消费者可以进行索赔,这个赔偿可能额度非常大。按照我国《反垄断法》,对涉嫌垄断的企业处罚额度是当年销售额的1%~10%,以目前豪车在华销售额来算,反垄断处罚额度普遍将达几十亿。

豪车反垄断风暴

时间上的冲突更加显示了国家发改委价格反垄断机构的强势。

就在被突击检查前一天,奔驰已经宣布对售后配件价格平均下调15%;同样在发改委宣布克莱斯勒被定性存在垄断前一天,克莱斯勒也宣布了整车降价。就这样,原本积极的企业表态在反垄断执法的迅疾下变成了尴尬。

主动降价为何仍遭到突袭查访?

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解释称,一些豪华车企自觉降价,是一种对反垄断调查工作的积极配合,或者是对其垄断行为的一种整改。对此,我们表示欢迎,但不能就此不对其进行调查,无论罚与不罚、罚轻罚重,都得先弄清楚是不是真的存在垄断,以及什么性质垄断,简言之,降价和罚款都得“师出有名”。

从7月底开始,为了回应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多家车企已做出官方回应。捷豹路虎、一汽-大众奥迪、奔驰先后宣布下调整车和配件体系价格,随后,克莱斯勒(中国)宣布,作为对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和上海市发改委价监局对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的积极回应,对包含大灯、外后视镜、起动机等在内的145种高价值、高保修率零配件价格将下调20% ;同时Jeep切诺基SRT8价格下调6.5万元,大切诺基5.7L旗舰尊悦版价格下调4.5万元人民币。

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称,“我们对一些企业的主动降价行为表示欢迎,也认账。但是如果有的企业死打都不认账、不整改,这样的企业,在调查结束后,处罚肯定只会更加严厉一些,会从重处罚。”

这场在过去一周内雷霆出击的反垄断风暴,实际上已经酝酿3年之久。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说,“自2011年年底到2012年以来,我们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发现,在这个行业一些品牌中,不仅存在纵向垄断,还存在横向垄断。”纵向是指整车销售的上下环节,也即厂家直接下达价格限定的指令;横向是指包括4S店、授权售后服务网点等通过协商联合涨价或限价。

上述官员称,“最典型的就是湖北奥迪的经销商,召集各大4S店,要求统一零配件价格、统一维修保养收费标准等等。”据悉,克莱斯勒的“罪名”与奥迪相似。

8月7日,被抓了“现行”的湖北十几家奥迪经销商集体赴京,与奥迪厂家一起来到发改委。最新消息称,作为“从犯”的经销商可能面临数千万元的罚款。这一计算基础是一家奥迪4S店在中国的年营业额能够达到近10亿元。对于奔驰是不是存在垄断行为,国家发改委方面称目前仍在调查取证中。

奔驰被查并不意外,作为对市场管理和经销商关系处理上最不顺畅的豪车品牌,奔驰在过去四年间一直纠缠于各种垄断行为投诉。其对经销商的限价以及高昂的售后维修保养被认为是造成其在中国销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今年4月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发布的国内常见的18款车型的零整比(即一辆车全部配件的零售价格总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系数报告中,北京奔驰w204高居榜首,零整比高达1273%,也即如果更换这款车的全部配件,所花的费用可以购买12辆整车。这份报告成为奔驰配件价格畸高的直接证据。

8月7日晚,德系豪车三强中最后的堡垒——宝马宣布官方降价,将从8月11日起,进一步下调原厂零部件的批发价格,包括车身、压缩机、发电机、电瓶和刹车盘等在内的2,000余件产品,平均降幅达20%。由于早在6年前已经对配件渠道开放,宝马一度被认为不会受到反垄断调查影响。

价格反垄断新模式

与此前的反垄断不同,此次对汽车反垄断实行从下到上的执行方式,由地方反垄断机构主导调查,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坐镇指挥。

在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看来,经过了三四年的扩建,“地方军”终于开始做出成绩来了。这是中国价格反垄断出现的可喜的变化。

2011年8月初,原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得到中编办的编制批复,升格为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同时,国务院也批准了辽宁、江苏、上海、湖北、陕西等8个省市,对各自的价格反垄断部门进行扩编总计150个,统一归国家发改委价监局指导和协调。

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说,“我们一直想发挥地方军在进行反垄断调查中的力量和作用,针对进口豪华车的调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现在湖北(针对奥迪)、辽宁、上海、陕西(针对奥迪的调查)、江苏等几个扩编的省市都开始行动了。”

事实上,在进行“突袭式”反垄断调查之前,国家发改委给车企预留了足够的时间。

扩编初期的价监局并没有太多人力对中国多个行业的反垄断同时出击。不过针对汽车业,价改局和其他部门的联合调查已经展开,包括要求流通协会配合进行前期的调研工作。

但汽车业显然低估了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决心。

2013年8月,央视以新闻调查的形式曝光进口车路虎“一辆售价189.8万元的进口车,汽车厂商获利47万元”的暴利现状。国家发改委价改局局长许昆林随后表示,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下一个目标会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石油、电信、汽车、银行都在调查视野之内。

彼时,国家发改委刚对合生元、美赞臣等六家存在价格纵向垄断的乳粉生产企业开出刷新反垄断罚金最高纪录的6.7亿元罚单。

警告并没有收到整车企业的积极回应。直至今年4月18款车的零整比系数报告出炉,显示只有三款车型系数在国际通行标准300%以下,奥迪、宝马、奔驰以及丰田本田等全部中枪后,奔驰等豪车开始认真对待发改委的又一轮约谈。

但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国内部分国有大型汽车集团及其下属的合资公司,似乎早就对上个月刮起的反垄断风暴有所警觉。

一位接近上汽集团高层的知情人士日前向经济观察报记者披露,从去年底到今年3、4月份,上汽旗下包括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在内的合资公司,已经邀请当地价格监督和反垄断部门负责人亲自来企业“授课”,以此提醒企业上下的人务必重视此事,并杜绝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涉及垄断的做法。

该知情人士披露,除了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也从去年底开始对下属的合资公司进行反垄断“普法”教育,并就经销商商务政策中某些可能涉及垄断的条款作了相应的修订。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一旦被各地反垄断部门突击检查时,对方找不到经销商垄断经营的“罪证”。

最终,汽车业还是迎来了一轮远超预估的反垄断风暴。

虽然中国价格反垄断部门这场针对豪华车的突袭式调查方式引来争议。但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称,突击检查的做法是进行反垄断调查的需要。

中国是不少外资汽车品牌的高利润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900万辆,连续第四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并创全球单一市场销量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奥迪、宝马、奔驰等豪车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奥迪在2013年,全球共销售157万辆,营收达到499亿欧元,中国市场贡献了近三分之一销量;宝马在华销量达到40万辆,是其全球最大市场;2013年,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在华营业收入达到了107亿欧元。

在汽车业,一个共识是,我国已实施多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简称《品牌办法》)是造成车企滥用定价权的制度温床。该办法第25条规定:“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汽车供应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活动。”这一条款间接强化了厂家在汽车销售、售后维修与配件供应的垄断地位。

“厂家与经销商的不平等已经是一种常态。《品牌办法》允许厂家拥有市场支配地位,但不能滥用”,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沈进军表示。

不过,在国家发改委看来,制度落后并不能成为汽车垄断行为免责的借口。根据2008年颁布的《反垄断法》,作为中国汽车业“公开的秘密”的“厂家定价权”,有触及“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条例的嫌疑。也即汽车制造商利用对整车及零部件货源的控制来操纵市场价格。

前东风日产销售与市场总部副总部长杨嵩在赴日产北美总部任职后,曾举例解释过中美汽车反垄断现状的差异,“比如今天我不明说,我把十个经销商召集在一起,我不吭声,你们十个人商量一下价格怎么样,这在美国都是违法的。一旦被抓住的话,要把我们罚得倾家荡产。”

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官员呼吁说,在《反垄断法》出台之后,《品牌办法》就应该修改了,因为其中有一些规定与《反垄断法》相冲突。

就在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出台新政,宣布自今年10月1日起,将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即同一家4S店可以同时卖不同品牌汽车。这被认为是《品牌》办法放开的信号。

[责任编辑:PN041]

标签:奥迪 反垄断机构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