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人民论坛:当前官员最怕工作出事 最郁闷收入低


来源:人民论坛

如今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儿”,最郁闷“工资收入较低”,最大的顾虑是“触动利益,易得罪人”。

3

4

资料图

原标题:当前官员怕什么?顾虑什么?郁闷什么?

如今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儿”,最郁闷“工资收入较低”,最大的顾虑是“触动利益,易得罪人”

人民论坛记者走访发现,新一轮从严治吏与强力反腐赢得上下交口称赞,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但隐性福利少了、权力空间小了、监督问责严了,也使相当一部分官员不适应,心态有些不稳定。这种摇摆,按照程度由轻到重,表现为“郁闷”、“顾虑”和“害怕”,从中可大略一窥如今官员的“心情”。

(一)64.4%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儿”;当下官员更加“爱惜羽毛”,但“求稳怕乱”心态或束缚干事手脚。数据显示,除“工作上出事儿”以64.4%的得票率居榜首外,官员最怕的事,依次还包括“被媒体、网络关注”(51.4%) “腐败问题露馅”(42.6%)“被其他官员牵连”(32.2%)和“被钓鱼腐败”(21.2%)。

不论是“工作上出事儿”,还是“被媒体、网络关注”“腐败问题露馅”“被其他官员牵连”和“被钓鱼腐败”都有着众所周知的缘由,是当下官员心态的真实白描。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发现:

1.部分基层官员的“不出事逻辑”有了升级版。在过去,“不出事逻辑”主要形容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的“捂盖子”,如今,这种逻辑开始放大到经济发展等领域。官员对职务相关的经济行为非常注意,这种谨慎无可厚非。然而,一些官员过于惧怕“工作上出事”和“媒体、网络关注”,求稳怕冒,对有利于经济发展但需要创新精神、需要闯劲的事情往往能拖就拖,能不办就不办,主要精力放在了“安全”上。这反而影响了改革与创新的胆略与勇气,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进缓慢了下来,甚至有些领域出现了维持现状的苗头。

2.害怕“腐败问题露馅”竟成部分党政干部的噩梦。本次匿名调查的受访者多数为党政干部和熟悉党政干部人士,“腐败问题露馅”这一答案,在综合数据中有超过40%的得票率,在党政干部问卷数据中也有39.4%的得票率,占比之高令人吃惊。历史遗留“包袱”确实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官员干事的最大顾虑是“触动利益,易得罪人”,反腐浪潮下开启自保模式。本次调查中,“当下官员干事最大的顾虑是什么?”问题下,“触动利益,易得罪人”以78.8%的得票率居首。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层干部告诉人民论坛记者,“如今中央给出的指示、上级交办的任务还是会坚决落实,但反腐敏感环境下,顾虑一定是有的。上面没有明确要求要做的事情,即便对地方发展有利,很多干部也不会再干了,干事就容易得罪人,得罪人现在就是引火烧身。”另一位受访干部则说,“党政干部当然应该有所作为,但是如果因为敢做事而得罪了哪怕是极少数群众引发闹事的话,责任很大,而且对干部根本没有任何保护机制。”

此外,当下官员干事的顾虑还包括“太出风头,易招麻烦”(44.3%)“尝试创新,难得支持”(40.2%)、“方向不定,犹疑踌躇”(28.5%)、“本领不足,患得患失”(26.8%)、“中央精神,领会不准”(13.8%)。

这与上述的“不出事逻辑”升级有所呼应。一则反腐形势使得官员更加害怕因得罪人而被举报报复;二则反腐与改革带来一系列调整,“干多错多”悖论又有复活之势,很多干部因此患得患失;三则触动利益着实难于触及灵魂,需要更坚定的决心和信心,而这,正是当下官员所缺乏的。

(三)官员郁闷吐槽多种多样,“公务员工资收入较低”、“形式考核疲于应付力不殆”、“制度缺乏弹性晋升难”分别以66.8%、53.3%、47.3%列前三。接下来按得票排序依次是“官场文化不知深浅掣肘多”“面对复杂情况工作压力大”“反腐禁令层层加码心难安”和“干部常被污名化”。

受访者评出的这8件“官员最郁闷的事”并不新鲜,更多是从严治吏下,当灰色的好处被令行禁止,旧的“槽点”重新浮上水面。

官员郁闷吐槽反映出的诉求,主要集中于工资收入、事业平台、职业声望、晋升通道、制度环境和考核监督,这些均属于人力资源激励的核心要素。反腐治吏和官员激励并非非此即彼、你伸我缩的“矛盾体”。“从严”是一种督促和矫正,只是在此过程中,老问题们又浮出了水面。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对官员正当渠道的激励或许存在缺位、“过软”和不够系统的问题,亟待破解、调整与跟上。

一些官员心态改变;73.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官员干事动力不足”;干事动力不足在基层干部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以上,结合人民论坛从严治吏十大困惑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当下,一些官员心态变了。不淡定了:担心出错,担心得罪人,担心问题被清算;不稳定了:抱怨“干得多好处少”,忧心“高风险用权”;不笃定了:觉得没奔头,对未来前景缺乏信心。

心态改变的确开始带来一些慢作为、不作为的情况。有受访干部私下告诉人民论坛记者,“现在一些岗位上的官员动力和底气是不足了。过去,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而今,不仅要抓耗子,还要以正确的方式抓耗子。可是,以前不正确的方式变成了可能爆炸的雷,制度建设过程中正确的方式还不明确,看着方方面面的监督目光,顿时踌躇了。提拔也不是最重要的了,低调自保才是王道,可以说,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

此次调查的问卷数据也反映出这一问题。73.1%受访者认同“当前官员干事动力不足”,其中42.9%的受访者“非常认同”。不仅如此,数据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干事动力不足,在基层干部(包括“乡镇普通干部”“乡镇领导干部”和“县级普通干部”“县级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但与此同时,在“强力反腐、从严治吏是否会影响干事动力?”问题下,39.9%的受访者认为,队伍的净化有利于增强干事动力。38.1%的受访者认为,监督过硬、激励过软,有可能打击干事动力。19.2%的受访者认为,不会有太大影响。梳理这一情况,我们发现:

(一)39.9%、38.1%、19.2%的得票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映射出问题本身的两面性。一方面,官员期待良好的政治生态;另一方面,面对监督的“高压线”和“紧箍咒”,又觉得底气不足。这种纠结,也是干部群体心态不稳的一种体现。

(二)38.1%的受访者选择“监督过硬、激励过软,有可能打击干事动力”,占比近四成,心态不稳导致动力不足现象在一些官员身上客观存在。

(三)官场是一个资源分布并不均衡的场域,不同行政区划、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官员,面对情形也有所差异。比如有受访者提供了较好的示例:实权部门的清廉干部-积极;实权部门的普通干部-不显著;实权部门的腐败官员-消极;普通部门的清廉官员-影响不大;普通部门的腐败官员-消极,等等。

中国是一种政治锦标赛体制。上级官员主要依据各项指标来考核和提拔下级官员,因此下级官员有着很强烈的动力来干事以求能够获得政治上的升迁。

当前阶段,三个问题令人忧心:1.如今“老虎”和“苍蝇”频繁落马,官员的“担心、忧心、没有信心”说到底是一种彷徨和观望心态——“说不准何时轮到我”,“职务安全”超过“晋升”成为最大的影响因子,左右了官员的判断和行为取向。2.指标是风向标,旧的指标调整,新的指标正在建构之中,旧的规则被打破,新的规则还不明确,使体制下的官员有些失去方向。3.干事的表面化越发严重,形式主义大行其道。为了应付种种考查和不出事,忙于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严重时甚至掺水造假。即便所谓工作繁重和动力十足,也难免变成严重内耗和虚假繁荣。

让官员想干事、能干事,“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使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反腐制度化,扭转官风”呼声最高

怕,则畏手畏脚;顾虑,则决策缓慢;郁闷,则不够积极。官员是国家的管理者,改革的推动者,发展的守望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认清并克服因心态不稳而导致的“官不稳”和“官不为”。

基于当下官员心态,如何构建更好的制度环境,形成更好的工作机制,激发其奋发有为的活力?数据显示:

76.2%的受访者认为,激发干部干事动力,最关键的是“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使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接下来依次是:“反腐制度化,扭转官风”(61.1%)“合理设计工资福利”(57.2%)“构建考核制度,科学评价官员绩效”( 52.1%)“破除不良官文化”(47.3%)“加强人民监督,媒体监督”(39.3%)“重塑理想信念”(28.5%)。

激发干部动力的关键是什么?首先是良好的竞争机制和用人环境。其次,“反腐制度化,扭转官风” “破除不良官文化”也以61.1%和47.3%的高票入选。反腐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如今可给腐败一个更清晰界定,将反腐制度化、常规化,打消因不确定引起的顾虑。第三,“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驱散不良风气的雾霾,才能够让官员健康呼吸,奋发有为。回归科层制的透明与理性,形成清廉淳朴的官场风气,是动力提升需“立”的第一个方面。

古人说,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官,自古就是一种价值。“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官员的担心、忧心和没有信心,折射出价值迷茫。是故习总说,领导干部不可以“精神缺钙”,强调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官员的价值观塑造,是我们需要“立”的第二个方面。

此外,当前一些误区亟需澄清。强力反腐、从严治吏,本是对干部队伍的一次净化和整顿。“风清气正好扬帆”,最终是对士气的提振和鞭策。干部的“心态”干扰了干事动力,更多是因为在强力反腐、从严治吏过程中,历史包袱、工资福利、晋升机制、制度环境包括官场文化等老问题浮出水面,其中有着各自所对应的更深层次原因。固然新“不出事逻辑”值得警惕,关键还是对症下药、解决这些老问题。当然,也必须承认,历史包袱导致强力反腐下的官员行为有其特殊性。

[责任编辑:PN043]

标签:顾虑 群体心态 心态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