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今日台湾如何看待七七事变


来源:凤凰周刊

马英九于2011年10月25日,即台湾光复六十六周年之际,为在中山堂前所竖立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补上了碑文。

图:2014年6月7日,马英九前往“国立”中正文化中心出席“庆祝黄埔建军90周年暨纪念对日抗战77周年活动”。

原标题:今日台湾如何看待七七事变

导读:经历了李登辉与陈水扁近二十年“去中国化”的教育后,台湾当前的青年学子,对于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多漠不关心。

2014年6月7日,台湾“中央军事院校”校友总会与“国防部”在台北市中正纪念堂联合举办了“黄埔建军九十年暨纪念对日抗战七七周年”活动。它标榜同时纪念黄埔建军九十周年与七七事变七十七周年,也是今年台湾方面纪念抗日战争起始之日的第一场活动。

台湾军方为配合此一活动,出动了包括爱国者二型飞弹、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CM32“云豹”式装甲车、无人侦察机等各种先进武器。参与活动的嘉宾主要是生长于大陆的抗战老兵,或者与大陆故土仍保持渊源的外省第二代。参加活动的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以具备强烈“中国意识”的人士居多。

大陆、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侨,普遍将7月7日视为抗日战争这一民族“圣战”的起始日。这场始于华北的武装冲突,导致中日两大国在不宣而战中走向全面战争。然而在台湾,这个日子始终无法真正打入本土社会。值七七抗战七十七周年,存在着国家认同与省籍归属问题的台湾民众,怎么看待这不同寻常的一天?

没有七七就没台湾光复

实际上,相比规模上仍属于地方性冲突的七七事变而言,中日两国分别投入70万与30万大军的淞沪会战,才是对日全面抗战的真正开端。然而在两岸的国族教育或者爱国主义宣传中,卢沟桥事变由于发生的时间较淞沪会战早一个月,因而更被视为中国走向全面抗战的起点。

无论是对于主张“不统,不独,不武”政策,以维护“中华民国”体制为主的中国国民党,还是怀抱强烈中华家国主义的新党、中国统一联盟、夏潮联谊会与中华统一促进党等统派政党与团体而言,7月7日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对于像马英九或者“前行政院长”郝柏村等体制内的国民党人而言,七七抗战是中华民国对日本侵略者的抗战,是一场在蒋中正委员长领导之下,由国民革命军众将士用鲜血所打出来的一场“民族圣战”。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夜战,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进攻宛平城。我守军团长吉星文所部官兵奋起抵抗,八年对日抗战自此开始。史称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传统上,台湾的教科书这般描述七七事变。

台湾教科书还描述了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的政治局势:事变发生后,蒋委员长令华北驻军就地抵抗,并调大军北上增援。十七日,在江西庐山发表严正声明;中国希求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主权与领土的完整,不容侵害;华北行政组织,不容非法改变;中央所派官员,不容撤换;驻军地区,不受约束。?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之一,是中国政府依据《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宣言》光复了遭受日本殖民统治50年的台湾。国民政府得以派遣陆军第70军与第62军,分别登陆于基隆和左营,执行台湾与澎湖两座岛屿的接收工作。

“没有七七就没有抗战胜利,也就没有台湾光复”。马英九在2011年7月7日在台湾“国防大学”举办的“抗日战史学术研讨会”中,确立七七事变与台湾的历史联系。对于中国国民党而言,抗日战争所象征的不只是“中华民国”收复台湾的起点,同时也是其统治台湾一切正当性的来源之一。本土意识强烈的独派选民不接受该观点,在他们心目中,这毫无疑问是国民党领导下的外来政权统治台湾的开始。

“中央”政府外,同样由国民党领导的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几乎每年7月7日都会在中山堂,这个岛内唯一见证抗战胜利的历史建筑中,举办抗日战争的史料文物特展。这类型的活动规模不大,却是从马英九开始,延续到今日郝龙斌市长的传统。

其他统派政党也有相应纪念活动。新党前往台北市中山堂前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以向先烈们致敬;或者举办各类型座谈会,强调台湾这块土地的“中国连结”。新党希望藉由推动台湾年轻一代更加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来提升整体社会对两岸统一理念的认同。而统派旗帜最鲜明的中国统一联盟,也会举办座谈会,邀请台湾岛内大专院校的学者讨论抗日战争与台湾历史发展的渊源。

回忆起过去国民党时代纪念七七事变的盛况,台湾学者武之璋先生指出:“遥想台湾两蒋时代,每年七七,中枢一定有纪念活动,政府发表谈话,谴责日本人的罪行,学术界也有很多抗日史学术研讨会,甚至广邀抗日老兵参加座谈。”

台湾纪念七七事变的高潮,发生在1972年9月份日本宣布与台湾政府断交之后。在1974年上映,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拍摄之电影《英烈千秋》中,西北军第29军官兵手持大刀与日本侵略者在芦沟桥上战斗的画面,广泛提升了当年台湾民众的精神与士气。所以,张自忠领导下的西北军官兵,尤其是所谓“大刀队”的形象,远比中央军嫡系部队更受台湾人民欢迎。今年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演出,为纪念黄埔建军九十周年的音乐剧中,代表抗日军人的也是着灰色军装手持大刀的西北军官兵,而不是头戴德式钢盔,身穿草绿色制服的中央军精锐部队。

绿营抗战史观迫使统派左右翼联合

在经历了李登辉与陈水扁近20年“去中国化”的教育后,强调“本土化”的年轻一代不再将七七事变视为“本国”的历史。台湾当前的青年学子,对于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大多漠不关心。这促使台湾文坛大作家司马中原先生,在2011年一场纪念七七事变的座谈会活动中,公然批评今日台湾的年轻人心目中只有女神卡卡(美国歌星),而没有抗日英烈。

许多年轻一代以台湾人在二战时与日本人站在同一阵线,乃至于与日本人一起同甘共苦为荣。坚持“台湾不属于中国”的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建国党等独派色彩强烈的政党支持者们就指出,台湾在1937年7月7日时属于日本帝国的殖民地,台湾岛上的居民在法律上都是日本人。他们因此认为,台湾人没有必要与1945年后来台的外省人同仇敌忾纪念抗战。

绿营的《自由时报》多次语带嘲讽、无限上纲地批判马英九纪念七七抗战的政策是在与大陆方面唱双簧。典型言论如:“马英九又在大谈对日抗战,又在大谈民族大义,延续他向来针对钓鱼岛‘不惜一战’、‘绝不退让’的论调。钓鱼岛的弹丸之岛,马英九都要‘不惜一战’了,为什么他宣称‘中华民国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大陆’,却从来没有表示过要‘不惜一战’、‘反攻大陆’?说穿了,这就是隐藏在马英九内心深处的中国民族主义在作祟,正因如此,他可以把‘抗日’议题当做联合中国、欺骗人民的幌子,而完全没有考虑台湾的战略安全。”

甚至有不少绿营学者出书赞扬当年日军出兵中国的目的,不只从苏联共产主义与白人帝国主义手中拯救无辜的中国人民,同时还将七七事变的责任怪罪到了中国一方。旅日作家黄文雄在其著作《中日战争:中国八年抗战掩蔽的真相》中,指出日军对卢沟桥守军发动攻势的原因,本质上是受到了中国民间“排日侮日”运动的影响,因而算是属于一种自卫的正当行为。

否定抗战与美化日本侵略的行为,迫使以国民党为代表的体制内力量与其他统派势力在纪念七七事变的这个议题上,空前团结地走到了一起。

马英九于2011年10月25日,即台湾光复六十六周年之际,为在中山堂前所竖立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补上了碑文。对七七事变的描述如下: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我方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领导下发表宣言:“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此一宣言确定了对日抗战之立场,并凝聚全民共识。

包括李友邦与林正亨在内,许多台湾人在抗战期间前往大陆参战,战后因宣扬共产主义而死于戒严时代。2005年开始,国民党方面对这些台籍抗日志士给予平反,表彰他们在抗战中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不难发现,胸怀强烈“中华家国”思维的台湾统派,如今已经可以做到不分左翼与右翼,以同样的民族情绪去看重与评价七七抗战的历史。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

特约撰稿员/许剑虹

[责任编辑:PN043]

标签:七七事变 台湾军方 台湾光复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