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俄乌冲突阴影下的中国出口困局


来源:凤凰周刊

导读:为支持中国企业对乌克兰这类高风险地区的出口,商务部近日发文,要求出口信保公司放松信保额度,国家财政部也下拨财政专项资金,允许出口信保公司以亏损方式支持企业出口。持续动荡的乌克兰局势,不仅冲击俄、乌两国经济,还给面临内需不振、竞争力下降的中国制造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风险。

原标题:俄乌冲突阴影下的中国出口困局

导读:为支持中国企业对乌克兰这类高风险地区的出口,商务部近日发文,要求出口信保公司放松信保额度,国家财政部也下拨财政专项资金,允许出口信保公司以亏损方式支持企业出口。

持续动荡的乌克兰局势,不仅冲击俄、乌两国经济,还给面临内需不振、竞争力下降的中国制造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风险。

众多中小型出口企业首当其冲。记者采访中发现,面对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企业避险情绪日趋明显,不少出口企业暂停对乌克兰发货,而已经发货的企业则面临结算困难、货款受损的巨大风险。

对乌出口暂停发货

“乌克兰那边现在到底水有多深,谁也说不清楚,咱也不敢实地去考察。万一货到不了港口,或者钱收不回来,岂不钱货两空?”5月15日下午,付英杰踌躇再三,还是选择了“暂不发货”。

付是广东省中山市的雅乐思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近来一直关注乌克兰局势。雅乐思有一笔来自乌克兰的电饭煲订单,价值48.3万美元,是去年广州秋交会接下的,而且定金也已收到,按计划今年春节过后就要发货。没想到乌克兰政治形势突变,让他左右为难。

“这8000多台电饭煲从春节至今,一直压在仓库里。”付迟迟不敢发货,一是担心货物的运输安全,二是对能否拿到全额货款心存疑虑。此前,他曾让海外市场部经理联系乌克兰买家,协商暂缓发货。如果买家最终放弃订单,雅乐思将损失不小。

付英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这批电饭煲的出口成本价为80元人民币/台,乌克兰采购商出价100元人民币/台。他已经收了20%货款作为定金,相当于每台电饭煲收回20元成本,如果对方放弃订单,意味着他要承担每台60元的亏损。

乌克兰采购商三天两头来电来函催发货,付英杰既不敢与对方翻脸,也不敢直言自己的顾虑,每次找各种理由来搪塞,让他感觉“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在珠三角这个制造业基地,对乌出口左右为难的不只是雅乐思一家。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外贸部负责人吴斌告诉记者,他们今年1—4月发出15个批次的电饭煲到乌克兰,货物全部安全到达,但采购商延期付款,涉及金额133.1864万美元。

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的单类产品数据显示,伊莱特去年同期电饭煲对乌出口184.49万美元,今年大幅下挫近三成,原因就是当地政局动荡,导致市场需求下降。

家电巨头广东格兰仕集团也受到影响。外贸部负责人常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受俄乌局势影响,当地许多老客户订单量锐减,使格兰仕单品对乌出口额同比下降。以电饭煲为例,2013年1—4月出口260706美元,今年1—4月为234205.92美元,同比下降10.1%。

格兰仕对乌克兰贸易已经超过10年,对乌出口在格兰仕全年总出口中占比不超过1%。乌克兰局势动荡以来,格兰仕在当地的产品销售受到影响,但其与东欧地区大型国际化家电采购商的合作渠道,仍保持正常运行。

目前,格兰仕对乌克兰市场采取全额预收款措施,如果对方不能全款预付,就拒不发货。因此,已经发货的产品基本未遇到延期结算货款问题,但有几笔以信用证结算的货款,因为乌克兰政府收紧外汇管制而暂时无法结算。

不过,当地绝大部分中小出口企业很难获得全额预付款的特殊待遇。位于中山小榄镇的广勤贸易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何柳珍表示,他们代理的中小企业出口业务中,有不少出口乌克兰、俄罗斯市场的家电、汽配、五金产品,由于俄乌冲突局势紧张,暂停对该地区发货。

新订单几乎为零

广东省中山市外经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山市对乌克兰开展出口业务的企业共175家,出口额达0.94亿美元,排名前五的分别是TCL公司、丝绸公司、土产公司、东菱威力公司和长虹电子公司;今年1-3月对乌出口企业共87家,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格兰仕、TCL公司、长虹电子公司、丝绸公司、土产公司,出口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16.2%、-47.5%、-30.7%、-12.2%、-41.3%。除格兰仕因扩大外贸品种而对乌出口总额逆势增长,其他企业均大幅下降。

除广东外,出口大省浙江的数据也不容乐观。来自杭州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浙江对乌克兰进出口2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1%;其中出口24.6亿元,同比下降28.5%。主要原因是,浙江对乌克兰出口的2944家企业中,有1525家企业为规避风险而暂停出口乌克兰。

记者采访多家对乌出口企业,迄今尚未发生货物在运输中途丢失的问题,俄乌冲突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仍未发货的产品给企业库存造成严重积压,影响到正常生产;二是后续出口恶化,从今年春交会来看,多家受访企业来自乌克兰的新订单几乎为零。

比如,浙江企业出口乌克兰的主要市场是基辅、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俄乌冲突激化以来,来自基辅市场的订单基本全停,其他两个城市订单数量也大幅减少。

据企业人士分析,资本外逃、货币贬值,是迫使乌克兰采购商减少进货量甚至取消订单的主要原因。乌克兰本币每8格里夫纳原来可以兑换1美元,现在需要12格里夫纳才能兑换1美元,采购商如维持原来的采购价格不动,必须上调销售价格,而当地日趋低迷的消费市场显然难以承受这种调价。

由于乌克兰货币贬值导致买家延期付款、甚至恶意赖账现状日益严重,对已经接到当地订单而还没有发货的企业来说,是否还要继续执行订单,成为一个颇伤脑筋的问题。而办理出口信保业务,则是他们目前唯一可行的避险措施。以前述伊莱特公司为例,因为办理了这一业务,“企业暂时不用担心货款拖欠问题”。

不过,记者从中国出口信保公司中山办事处获悉,因乌克兰政治恶化导致的货款拖欠案件,已经出现剧增态势。今年以来,广州、佛山、中山等地均出现对乌出口企业的报损案件,涉及LED灯饰、家电、电子秤等产品,仅中山办事处就收到了5宗,每宗金额都达几十万美元。

“这还仅是办理了出口信保业务的企业。”该办事处副处长宁自强对记者说,那些未办理出口信保的企业,有多少货款拖欠,根本没法统计。

货款结算风险剧增

俄乌冲突阴影下,中国企业出口风险剧增,以至于连出口信用证都无法兑付。出口信用证是由对方银行付款结算,这是外贸结算最安全的方式,但目前发生的多宗报损案例,都涉及到信用证问题,主要是乌克兰政府收紧外汇政策,即使采购商有卢布付给当地银行,银行也没有美元付给中国出口企业。

据中国出口信保公司赴海外查询发现,涉及到信用证问题的乌克兰银行都是当地排名前三的国有大银行,同样也没有美元支付给中国出口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信保公司只能先行对中国出口企业赔付;至于当地银行何时支付货款,由中国出口信保公司继续追讨。

今年4月广州春交会期间,宁自强遇到一位拖欠中山某出口企业货款的乌克兰采购商。对方告诉他,目前乌政府对外汇管制非常严,乌克兰企业即使有钱,也根本没办法兑换到大额度美元,所以也就没办法给中国企业结算货款。后经双方协商,达成了分期付款计划——乌方每次汇款5万美元,在一年内结完这笔几十万美元的货款。

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采购商浑水摸鱼,借政局动荡之机故意赖账。中企对乌出口,按以往外贸结算,都是交货之后90天结清货款,而乌克兰有些采购商只是中间商,经济实力很差,自身并没有资产偿还货款,要靠下游零售商出货以后才有钱支付货款。

不仅乌克兰存在这种风险,俄罗斯市场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今年以来中山已经发生的6起出口俄罗斯的企业报损案例,涉及金额比乌克兰大很多,每笔都超过百万美元。原因是受西方制裁影响,“热钱”加速流出俄罗斯,俄罗斯联邦统计局5月15日公布数据显示,该国投资大规模萎缩,卢布兑美元汇率今年以来下跌超过5%。

卢布贬值或者外汇管制必然加大中国对俄出口的收汇风险。业内预测,制裁升级很有可能触发俄罗斯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并向实体企业传递,大量企业因融资困难而破产倒闭,将给上游的供应商造成巨大损失。

对于出现风险问题较多的海外市场,出口信保机构都会对企业发出风险提示,并且对风险市场的出口信保赔付额度进行限制,以此提示企业考虑出口风险。宁自强坦言,对乌克兰、俄罗斯市场的出口信保赔付比例,如果企业是首次出口,一般都要下调到70%左右,而对一般海外市场的赔付比例,则达到90%以上。

乌克兰市场不轻言放弃

中国现为乌克兰第二大贸易伙伴。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双边贸易额111.2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中国对乌克兰出口78.5亿美元,同比增长7.1%;从乌克兰进口32.7亿美元,同比增长7.9%。

从双边贸易统计来看,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主要为军工产品、矿产品以及动植物油脂,而对乌克兰出口的主要为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研究部主任崔洪建认为,乌克兰局势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进口方面,特别是军工业。他认为,虽然未来中乌经贸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乌克兰与欧盟的关系影响,但无论乌克兰的政权如何变动,都不会轻易放弃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当前局势下,中国外贸企业是否要放弃乌克兰市场?商务部研究院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张莉认为,目前乌克兰局势动荡,不确定因素过多,中国企业既不能轻易丢失乌克兰市场,也要防范被卷入巨大风险的漩涡中。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教授则认为,出口企业没必要因噎废食,关键是要加强自身风险管理意识,注意防范买家风险,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

赵忠秀提醒出口企业在接订单前做好买家的资信风险评估工作。今年以来,海外买家的整体付款情况均不理想,虽然美国、欧洲市场都有经济复苏迹象,但东南亚、非洲、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都出现货币贬值问题,导致中国出口企业频频遇到买家故意逃账、恶意赖账问题。

“在市场不景气时,海外采购商随时都可能耍赖。特别是当双方交易额很大的时候,对方会以种种理由要求赊销,然后突然玩失踪。中国出口企业如果放松警惕,就很可能遭受重创。”宁自强建议目前局势下,中国出口企业对乌出口必须对产品的外包装进行加固,收到100%预付款之后才能发货。

据宁自强透露,国家商务部近日发文,要求出口信保公司对出口企业加大支持力度。他说,今后出口信保公司将放松信保额度,因为“国家财政部已经下拨专项资金,允许出口信保公司以亏损方式支持企业出口”。

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简称稳外贸“新国十六条”),从优化外贸结构、改善外贸环境、强化政策保障、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加强组织领导五个方面支持外贸,稳定增长。

对众多中小出口企业来说,这也算是一个重大利好政策,有助于他们摆脱俄乌冲突阴影下的出口困境。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

特约撰稿员/ 黄海潮

[责任编辑:PN043]

标签:俄乌 出口企业 乌克兰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