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徐镇绥:中国对非民间援助很受当地青睐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政策,这种做法获得了非洲国家的认可,非洲的百姓对中国感情深,也青睐中国的援助。

原标题:专访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镇绥

中国对非民间援助很受当地青睐

本报记者于盟北京报道

5月6日,正在非洲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一同来到亚的斯亚贝巴阿勒塔医院,看望受益于中国免费白内障手术“光明行”活动的埃塞俄比亚患者。

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简称“基金会”)也曾组织过“光明行”活动。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镇绥5月9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说,2012年基金会在苏丹组织过“光明行”活动。

“对非洲投入占到我们基金会整体对外项目支出的10%以上。”徐镇绥透露,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对非洲投入逾700万元。

基金会成立于2011年,原始出资额为3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民政部网站信息发布内容显示,截至2013年该基金会是我国大陆地区原始出资额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会。 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是一家有独立法人地位和运作章程的民间组织(NGO)。其主要宗旨是支持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公益活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

《21世纪》: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已组织过数次对非活动。除“光明行”外,基金会还有哪些对非援助?

徐镇绥:2012年1月,我们在苏丹首都喀土穆组织过“光明行”活动,来自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队为15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并且向苏丹双尼罗河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捐赠了医疗设备。当时正在苏丹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到现场对患者表示慰问,并参加了捐赠仪式。

后来苏丹发生水灾,基金会又捐赠了物资;另外还向苏丹扶贫项目捐赠了两辆大巴。下一步我们计划在苏丹捐建一所友好中学,造价约50万美元。我们在苏丹的投入已超过600万元。

2013年基金会和赞比亚减贫机构合作,开展了职业培训项目。基金会出资20万美元,由赞比亚减贫机构组织该国各地500多个失业青年参加培训。培训技能包括毛毯制作、土木工程、服装加工等,并且向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这张得到基金会认可的结业证书,帮助学员在当地实现了就业。

另外,我们与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共同举办了中非民间论坛,第三届论坛即将于本月在苏丹举办。

《21世纪》:作为第一个全方位支持民间组织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全国性基金会,基金会在选择项目上有什么样的考虑?怎么和当地政府沟通?

徐镇绥:项目都是根据和非洲国家交往中对方提出来的需求,然后基金会根据自身实力决定的。

非洲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很强烈,当然还有医疗、教育、减灾等等需求。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帮助,使当地百姓受益,因此要保证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如果只是捐款,资金的使用监督难度大,所以我们会尽量自己去组织项目而不是直接捐款。

和我们合作的非洲组织都是有政党、政府背景的。在赞比亚,我们的合作伙伴赞比亚减贫机构是执政党爱国阵线所属的民间组织。在苏丹,我们和喀土穆州政府合作。总的来说,我们尽量选择有官方背景的组织,否则资金安全、项目执行力度会有所影响。

我们也会委托当地中国公司、中国媒体、驻外中华商会等中资机构参与项目的监督和联系。

《21世纪》:在基金会网站上公开了各个中国企业的捐赠。比如,中石油在基金成立时贡献了千万元。中国企业如何参与基金会的活动,与其在当地的业务有什么联系?

徐镇绥:基金会的工作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企业参与形式主要是通过会员理事会了解基金会的工作并参与决策,但日常的具体项目企业并不直接参与。

理事会在年初通过每年的工作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来确定全年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内容。具体项目开展中,首先要填写并提交项目申请报告,由项目评审委员会进行审议,最后项目还需要进行总结、评估,进行资金决算。

每年基金会将制作工作年报,包括各项目基本信息和支出情况,这个报告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还要报民政部进行年检。同时,工作年报也将向捐款企业发布,并按照民政部的要求进行信息公开。

基金会通过开展友好的公益活动,试图改善当地对华民意,增进两国民间的好感。这也是发挥民间外交力量,改善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的一种努力。

《21世纪》:在非洲也有很多欧美、日韩的NGO组织,基金会有没有和这些组织合作?

徐镇绥:目前没有和它们合作过。很多外国NGO项目有着民间的形式,但他们的援助是有条件的,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

中国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政策,从政府到民间的援助都不附加任何条件。这种做法获得了非洲国家的认可,非洲的百姓对中国感情深,也青睐中国的援助。

相关专题:李克强访问非洲  

[责任编辑:PN050]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