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出洋考察宪政
2010年04月10日 23:51人民网-读书频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南方报》称赞,诚古今未有之盛举。

《申报》说各界民众,额手相庆曰:中国立宪矣,立宪矣,转弱为强,萌芽于此。

《时报》刊载了一篇演说词,我中国以四五千年旧船,当此过渡时代,天昏地暗,何幸一道光明从海而生,立宪上谕从天而降,试问凡我同舟,何等庆幸!

预备立宪上谕的颁布,肯定了立宪政体的合法性。于是,全国各种宪政活动公开化了。

立宪派人士纷纷成立各种宪政团体,民族资产阶级和国外留学生表现踊跃。

一九○七年,张謇、郑孝胥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梁启超在日本发起成立政闻社。杨度在东京组织成立宪政讲习会。

地方性立宪团体遥相呼应。上海的宪政研究会。浙江的预备立宪公会。福建的政与会。广东的粤商自治会。湖南的宪政工会。湖北的宪政筹备会。贵州的宪政预备会和自治学社……

一九○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袁世凯上奏要求清朝廷再次派大臣赴德国和日本两国专门考察宪法。

同年九月十日,清朝廷发布上谕,派外务部右侍郎汪大燮为出使英国考察宪政大臣,学部右侍郎达寿为出使日本考察宪政大臣,邮传部右侍郎于式枚为出使德国考察宪政大臣。

按照宪政编查馆开送考察要目,综为六类:第一类宪法史,第二类宪法,第三类立法,第四类行政,第五类司法,第六类财政。

这第二次出洋考察,虽然规模不及第一次,但考察人员精干,考察目标明确,考察时间长,考察内容深入。

国无强弱,无大小,先后一揆,全出宪法一途。

专制之国,任人而任法,其国易危;立宪之国,任法而不任人,故其国易安。

则中国而欲国富兵强,除采用立宪政体之外,盖无他术矣。

远法德国,近采日本,兼取列强。

随着考察大臣们的推动,禁锢而封闭的封建王朝终于裂开一条缝,窥见天外的一线文明之光。

一九○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清朝廷批准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虽然它用宪法的形式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了合法外衣,但毕竟改变了中国传统法典,成为中国宪政起步的历史性标志。

夏新华等著《近代中国宪法与宪政研究》中,对此有精彩的评述。

出洋考察宪政虽然带有极为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但仍不失为中国的改革者们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时,寻求民族生存与发展,对西方政治文明的一次理性的接纳。

出洋考察宪政所提出的宪政优于专制的判断,在中国实施宪政必须预备立宪基础以及处理中西文化关系应秉承“集中外之所长”原则等观点,对于中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出洋考察宪政推动了预备立宪,而预备立宪摧毁了中国几千年来树立起来的君主专制主义的根基,与其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不如说清政府自己推翻了自己。

我这时分明看到,天空的余晖已演化成不可思议的幻象。

明黄色的龙袍嘶啦啦全撕碎,石青色的补服一个个爆裂,扑棱着飞出一大群,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鹇,鹭鸶,鸂鶒,鹌鹑,练鹊,聚合着,盘旋着,又俯冲下来,对着宫殿的重檐,又抓又啄。

那宫殿摇摇晃晃起来。突然,不知何处响起吼叫声,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海马,团团乱转,横冲直撞。猛然间,它们集体受惊,一阵狂奔,撞倒了墙,柱,梁,宫殿轰然倒地,烟尘弥漫……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袁亚平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