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出洋考察宪政
2010年04月10日 23:51人民网-读书频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从古老的东方之国,来了两支庞大的官方出洋考察队伍。

当时的洋人们一定非常好奇。

一个个身着清朝官服,后脑勺分成三绺编成一根大辫子,拖在背后。

他们头顶官帽,帽顶镂花金座。

一支率领为镇国公载泽,一品官帽顶珠,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两颗。帽后拖一尾双眼花翎,那孔雀尾毛上的环状花纹,蓝莹莹的,闪着诡奇的光泽。

一支率领为湖南巡抚端方,二品官帽顶珠,中饰小红宝石,上衔镂花珊瑚。帽后拖一束孔雀翎,虽无环状花纹,却也光鲜夺目。

他们身着补服,圆领,对襟,平袖,袖与肘齐,衣长至膝下,门襟缀有五颗纽子。前胸和后背的方形补子,不同的纹饰来区别官位高低。

一品文官补服,方形补子,石青的如意云组成背景,上、左、右,分飞三只蝙蝠,下方波涛汹涌。中为一只丹顶鹤,单脚立在礁石上,展开双翅,引颈而上,对着一轮红日。

二品文官补服,方形补子,石青的背景,上为团形的云朵,下为翻涌的水纹,中为一只展翅的锦鸡。

他们项挂朝珠,以琥珀、蜜蜡、象牙、奇楠等料为之,计一百零八颗。旁随小珠三串,两串在左。

当时清贵族官僚,骄横贪暴,十分奢侈。一个红宝石顶值几千两银子,一挂朝珠且有达数千过万两的。我后来在沈从文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看到这样的评述。

我不知道当初这些清朝重臣们,如此繁复冗赘的装扮,在西装革履的洋人面前,会是一种怎样的表情。

这两支庞大的官方出洋考察队伍,出发之前,颇费周折。

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起,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便被无情打破,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种在自大和自卑之间摇摆不定的复杂心态之中。清朝政府对于“西方”或者“洋”背后所隐含的力量也因此而表现出一种矛盾、犹豫的态度,惧怕着,又试探着;观望着,又学习着。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冲突,此起彼伏,使得清朝的统治更是雪上加霜。

在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大概是郑观应。他在一八八四年就上书清朝廷,请开国会。第一个正式要求实行议会制度。他在一八九五年明确提出,开国会,定宪法。

一八九八年一月,康有为写成《上清帝第五书》进呈光绪,说,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之后,康有为在给光绪的《日本变政考》中说,泰西之强,在其政体之善也。其言政权有三:其一立法官,其一行政官,其一司法官。

一九○一年六月七日,梁启超在《清议报》发表文章《立宪法议》,说,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政体。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为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

当时,在日本留学生办的《江苏》、《浙江潮》、《湖北学生界》等杂志,都支持立宪。正是,激进者求革命,温和者主立宪。

一九○三年六月,上海各界人士召开会议。康有为的门徒龙泽厚在会上提议,向清廷请愿立宪。

君主立宪在国内已成主流思潮。民间的潮流渐渐拍击着紫禁城。

在一九○四年的中国东北土地上,日本与沙皇俄国大打出手。小小的岛国日本,竟然将庞然大物般的沙俄帝国打翻在地。

战争刚一结束,当时素有清议之名的《大公报》便立刻发文称:“此战诚为创举,不知日立宪国也,俄专制国也,专制国与立宪国战,立宪国无不胜,专制国无不败。”随之,中国国内报刊的舆论情绪极度高涨,“二十世纪举全地球中,万无可以复容专制政体存在之余地”,立宪自由主义乃大势所趋,所向无敌,如果“顽然不知变计者,唯有归于劣败淘汰之数也。”

长期积压的危亡意识和变革要求,终于在日俄战争后得到了宣泄的机会。当时的《东方杂志》称,人人谈立宪,“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种万民交议的气氛也影响了朝中的大员们。

一九○五年六月四日,袁世凯、张之洞以及两江总督周馥联名上奏,要求立宪。

七月初,慈禧太后在召见大臣时表示,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局后,若果无妨碍,则必决意实行。

七月十六日,光绪皇帝给内阁发了一道圣旨:

方今时局艰难,百端待理。朝廷屡下明诏,力图变法,锐意振兴。数年以来,规模虽具,而实效未彰。总因承办人员,向无讲求,未能洞悉原委。似此因循敷衍,何由起衰弱而救颠危。兹特简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等随带人员,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

《派载泽等分赴东西洋考察政治谕》发布的当天,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和湖南巡抚端方都陆续接到圣旨。七月二十七日,朝廷又补派商部右丞绍英为出使大臣。

这五位大臣的头衔和官职不一,有的是来自清朝宗室,代表了满族皇室的大臣,有的是来自地方改革势力,属于锐意进取的新式官员,有的是来自掌管财政和商业的大臣,也有统筹军事方面的官员。

当时舆论评价几位考察大臣,载泽是“宗室贵胄,留心时事,素号开通”;戴鸿慈“久历部寺,颇讲新政”,“深知立宪可以救国,在京竭力运动”;至于端方,则说他“奋发有为,于内政外交尤有心得”。

考察大臣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从中央各部、全国各地调集随行人马,组建考察团。当时头一件难办的事是出洋经费的筹措。庚子赔款使清廷的财政几近枯竭。另外,清廷并无财政预算一说,有事也是由地方政府筹措。可中国何曾派出过如此庞大的考察团,考察如此多的国家?于是,户部与外务部给南、北洋大臣和湖广总督发去急电求助。各省纷纷响应,直隶、湖北、江苏各认十万两银子的出使经费。就连新疆这样的边远省份也认筹了一万两库银。两个月后,各省共筹集了考察团的预算经费八十余万两银子。

出国考察最初计划兵分两路,由载泽、戴鸿慈和绍英率领一路,考察俄国、美国、意大利、奥地利。徐世昌和端方为一路,考察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徐、端一路则多带懂西文的随员,意在面上的考察;载泽一路则重点考察宪政。

出发之前,慈禧太后还特意召见了端方,让他带上些宫廷御用点心路上充饥。慈禧太后问端方:“如今新政都已经实行了几年,你看还有什么该办,但还没有办的?”端方说:“尚未立宪。”慈禧太后问:“立宪有什么好处?”端方说:“立宪后,皇位置则可以世袭罔替。”端方大概说了半个多小时,慈禧太后听后,似懂非懂。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袁亚平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