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日本《读卖新闻》检证历史 对二战进行全面反省
2007年08月10日 14:53中新网投票数: 顶一下  【

了解是实现史观和谐的第一步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首席主席、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教授仔细校阅了《检证》中文版,并为中文版撰写了前言。他坦言,作为一名中国学者,他对《检证》中的有些观点并不认同,甚至存有针锋相对的意见。

在为《检证》中文版撰写的前言中,步平指出,《检证》一书侧重于追究个人的战争责任,忽略了日本作为加害国整体的战争责任;在对个人的战争责任进行具体的分析时,基本归纳为政府首脑的“缺乏国际感觉”和“纵容军部独断专行”,军事指导层的“一系列的判断错误”,军队官僚的“鲁莽行事、介入政治、歪曲国策”等等,而普通的日本人则是受这些官僚与军人的愚弄,甚至天皇也是被这些人架空,这样避重就轻的检证,显然无法彻底追究战争责任。

为了不在读者中引起混乱,新华出版社在出版中文版的时候,对原文一些重要史实的叙述,例如卢沟桥事变谁开的第一枪、南京大屠杀中国军民的死伤数字、田中奏折的真伪等,以加“中文编者注”的方式予以说明,提请读者注意鉴别。

步平认为,日本在战败之前并不存在“战争责任”这一概念,当时的战争观认为国家进行战争与取得殖民地是正常的行为。这种模糊的认识又因战后美国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的不彻底而未能得到澄清,这是《检证》追究战争责任细致却不深刻的根源。

“有些问题对我们来说可能很容易理解,甚至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但对在不同历史背景和环境下生活的人来说,感受是不一样的,”步平认为,从渡边的谈话和《检证》一书,可以看到日本人“深刻的内心斗争和矛盾”,看到日本人在战争历史的感情认识中的障碍。

因此,尽管并不认同《检证》的很多内容,步平还是认为中文版的翻译出版很有意义,“无论我们是同意还是反对,首先需要了解对方的见解。没有了解就不会展开讨论,而没有讨论,就没有相互之间的理解,没有相互理解,就没有中日关系的未来。”

“《检证》迈出了读卖新闻追究战争责任的第一步,期待今后能走出第二步、第三步。”步平说。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编辑: 解文娟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