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两派:法日派和英美派的较量
2006年10月18日 19:09投票数: 顶一下

两方的阵势(5)

陈源(西滢)(1896—1970):

江苏无锡人,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生。幼年入上海文明小学就读。嗣转入南洋公学附小。1911年毕业,升入中院。1912年春,赴英国学习英文,修毕中学课程后,入爱丁堡大学,继转入伦敦大学,习政治经济学,获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后与王世杰等合创《现代评论》杂志。

刘百昭(1893—?):

字可亭,湖南武冈人,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生。曾留学英国。回国后,于1925年4月任北京政府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1926年1月去职后,任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校长,东北大学文德学院院长等职。

也可以总结一下。

这四个人都是留学英美的。刘百昭就读于何校,获何学位不知,其他三人均就读于名校。章士钊似无学位,其余两人,一个是硕士(杨),一个是博士(陈)。

四个人分属三个省份。也不是在一个学校共事的。

当然,有些情况,也不必回避,比如陈西滢和章士钊在留英期间就相识并有交往。杨荫榆和陈西滢都是江苏无锡人,是同乡。

关于杨荫榆,还应当多说几句。她是风潮攻击的对象,也可说是这次事件的中心人物。她的学历前面说了,太简单。此人是当今文学大家杨绛女士的姑姑。杨绛在《我的三姑母》一文中说了她的人生经历,简述如下:

杨荫榆出身于无锡一名门望族。十六七岁结婚,十八岁时离婚,一九○七年以官费生资格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一九一三年回国,任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一九一四年到北京,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监。一九一八年由教育部资送赴美留学。一九二三年回国,见到他的哥哥即杨绛的父亲,自恨未能读得博士,只得了个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一九二四年,被任命为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这一年她已四十岁了。女师大去职后,回到无锡老家任教。一九三八年初,被日本士兵残酷杀害。自青年时离婚后,再未婚嫁。

以学历、资历、年龄而论,应当说杨荫榆是有当女师大校长的资格的。

法日派与英美派

还要看到,当时北京学界,有法日派与英美派的较量。为什么会是个法日派呢,一则是这些人大都是留日的,其中一部分人后来又留法。还有就是,民国初年李煜瀛、吴稚辉倡导赴法勤工俭学以后,大批青年学生赴法留学,到了一九二○年前后,回国者甚多。这些人,在留学资格上,年龄上,和当年留日的学生都差不多,待到大批留学英美的学生回国,进入社会文化各个领域之后,就显得他们落后了。也就和早年的老留日生,自然地结成同盟,与英美派处于对立的地位。这是就大体而言,并非每个人都做这样的选择,都持这样的立场。

但是,英美派对法日派造成的压力,却是随处可见的。《吴虞日记》中就记载着,胡适那些新进人士对他造成的心理压力。他是一九二一年四十九岁上延聘到北京大学任教授的,到了一九二五年春天便黯然辞别京都,回到四川老家。其时不过五十四岁,断不能以老迈为借辞。只能说他的那一套学问,在北大已吃不开了。其时北大文学院,早已是胡适、陈西滢、徐志摩这些英美留学生的天下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三十年代初。不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是这样。比如在清华,连朱自清这样的名教授,都感觉到了压力。《朱自清日记》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七日就记着这样一句话:“又访似颜,坚约吃饭,情极诚挚。渠告我,今年只任外堂,殆袁敦礼忌能也。今日西洋留学生插足较少者,大约只中文一科,我辈当知努力。”朱先生是个忠厚人,感觉到了压力,便勖勉自己勤奋努力,对于那些不能有此境界的人士来说,就只有奋起抗争一途了。

可以说,英美派逼退法日派,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进步。

女师大风潮,正发生在这个当口。太炎门徒,正是法日派的主力,也是最具斗争精神的一伙人。“会稽乃报仇血耻之乡”,绝不是一句唬人的大话。

这场斗争,不光争在学校的处境,还有个争夺教育领导权的斗争。两个斗争,互为因果。要争在学校的地位,最好是自己这一派的人掌握学校的领导权,那就是当校长。争得了学校的领导权,也就不愁在学校的地位了。张耀杰在《〈两地书〉中的鲁迅与许广平》一文的开头,便指出了这种斗争的严峻性:

女师大学潮之所以愈演愈烈,就是因为以国民党元老、北京大学教授兼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中法大学代理校长李石曾为首的法日派,想让另一位国民党高层人士易培基取代杨荫榆的校长职位。“某籍某系”的马裕藻、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等人,既是国民党的资深党员又是法日派的中坚力量。

不管怎么说,我都认为,杨荫榆开除许广平、刘和珍等六个学生自治会干部,是不妥当的。对学生,即便是激进学生,开除是最易激化矛盾,也是最不负责的一种处置。应当相信,世间还有比开除更好的办法。即便最后是同一结果(离职),也应当用较为平和的手段。

同样,我认为章士钊将鲁迅、许寿裳、齐寿山三人免职,也太刚愎自用了。鲁迅、齐寿山都是老部员,怎可仅凭一己之愤,便免其职务呢?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编辑: 徐会玲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原文TAG:正义,历史教育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