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龙应台《野火集》刮来一场“龙卷风“
2009年09月02日 11:19深圳商报 1985年龙应台在时报副刊上的专栏“野火集” 】 【打印共有评论0

二十年后的车厢为什么还是乱七八糟的

如今已在香港生活两年的龙应台,戏称自己准备在香港住满七年,而目前关于其行止介绍据说是这样的,“任教于香港大学及新竹清华大学,定居台北或香港两地”。

《野火集》是华人世界的读者认识龙应台的开始,“我在1987年的时候就知道北京也有我这本书的盗版,不过书名改成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包括今年的《野火集》20年纪念活动,她透露,“上海也会出一个20年纪念版。”同样的,对龙应台来说,《野火集》也是“自己以后去关心、认识华人区不同城市的一个起点、一颗种子。”

写作时的巨大压力和危险,龙应台只用三言两语带过。“那时父亲经常会打电话给我,检查我在不在家,因为听说很多不听话的人晚上就那么被套上麻袋扔到河里去了。我出门旅行两三天,他就会紧张得不行……”,20年过去了,《野火集》仍然受关注,被喝彩,龙应台怎么看?“我觉得不是这个作者有什么了不起。就像有一列火车在铁轨上往前走,不同的华人社会是火车上的不同车厢,我所做的,就是告诉你这一节车厢里发生了什么。我不能容忍一个不文明的社会,问题是当强权政府被拉了下来以后,为什么车厢里还是乱七八糟的?这时你就会发现,‘拳头’打出去之后,又会弹回来。‘拳头’其实是打到了个人身上,是对个人的要求;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在每个人自己的身上。”

新的“野火”从哪里开始

龙应台曾经说过,写《野火集》时是非常天真的,如果没有那个天真,知道有多少人做过徒劳的努力或者现状中有多少不可抵御的黑暗,你根本就不会写了。之所以会去继续写作,是因为你还认为文字可以产生什么影响,还认为这个世界可以因你而改变。“虽说这本书是天真的正义感的产物,但一个社会若无这种天真的正义感,就难以进步。”

对于《野火集》娓娓道来、充满感性色彩的写作风格,龙应台说,它之所以不是简单的一腔热血,而是一种策略性写作,是因为那是1984年的台湾,“表面上的文化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真正挖掘下去,背面都是政治问题。但政治氛围又不允许一个作者碰,那你怎么办?你只好从表面的经济问题、环保问题、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着手”,“台湾发展到现在当然完全不一样,需要我们沉静下来,非常深地去挖它背后的问题。社会更需要知识分子担当的,是沉稳平和的声音,而不是当年那种亢奋的、激昂的、革命式的声音。”

历史有他自己的脚步和轨迹,仅仅20年,两岸局势,与当初《野火集》成书的时代在背景上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龙应台说,重要的是培养出更有知识、更理性、更有批判精神的公民。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金敏华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