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主角:地震极重灾区村民自拍纪录片
2009年06月03日 10:27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5周通国不愿经过村里一条小路,那里埋着他的女婿。

地震那天,有消息说女婿被埋在南坝镇一间房子下。当时老周要照顾村民,没有去救。“我对不起自己女婿,起码应该去,起码挖出来。”老周常常想,“如果早点去,他是不是还是活的?”

周通国第4天才去,他说,家里人也没怪他,但越是不怪,他越内疚。当时房子塌了,挖开的时候,人已经死了。不过只是腿断了,其他伤没有。

没人的时候,老周总是反复在心里念叨:“如果去的话,不一定……是不是当时挖开,人就还在?”

在外面,周通国总是一副“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的样子。在他内心里,“这一辈子非常内疚”。他不能哭,也没有时间去安慰女儿。“你再掉一滴眼泪,十个老百姓家就可以掉十滴眼泪。”

“解决心理创伤,不像我们搞农房重建。恢复水利、交通、电力,都很容易。要恢复心灵创伤,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靠我一个人,也不是一年两年。”

老周有时也很无奈:“你可以说,我们灾区人民是坚强的。但是处在这个地方,不坚强也不行。”

在我离开平溪村之前,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这个村下个月就要开始异地重建。凡是受洪灾的村民和山上没水的村民几个月后就可以搬入新居。那是一种富有川北特色风貌的房子,瓦上镶着白边,当地人叫“火连圈”。

临别之际,老周邀我明年再来看看他的村子,他说:“重建之后,未来不是梦。”他还说:“管他妈的,要建得比地震前还好。”

地:重建生活之路

在成都参与影像培训的时候,鄢玉彬与比他岁数大一倍的赵天友住在一个房间。提起老赵的作品,鄢玉彬常开玩笑说,他拍的是“一部反映如何修路的教学片”。

在长达37分钟的纪录片中,基本上都是修路的场景:铲车推开泥沙覆盖的路面,用雷管、火药炸开挡在道中的岩石,村民们再把炸碎的石头一块块搬到路边……

“事实就是这个样子的。”面对《四川日报》记者“有点枯燥”的评价,赵天友很不高兴,“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你们这些记者总是在人家开工、竣工的时候一拥而来,然后一哄而散。那中间的过程呢,有多艰难,多枯燥,你们晓得不?”

倔强的赵天友后来干脆在片头加上字幕:“此片仅献给天池村人民。”

他一连用23个镜头来拍摄山路的11道弯。这些大同小异的场景一个接一个出现,在外人眼里,有点莫名其妙。只有他和老乡们能数出来:陡弯子、垮弯子、水井弯、柏树弯……

11个弯合起来,就是一条修好的路。

对安县高川乡天池村的村民们来说,这条7.2公里长的山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512”大地震后的第5天,天池村村民被要求撤离自己的家园。在板房里,“吃着国家的粮食”,大伙心里都挺难受的。赵天友说:“板房不是我们的家。”

5天后,10多个村民避开了层层哨卡,偷着走小路翻山回到了家。

第一次回到家,人们高兴地大吼:“我们又回来啦!又回来啦!”回家一看,心都酸了。情况比走的时候还糟,连日的大雨把倒塌的房子泡在水里,地上都长出了青苔。

“要回来住,首先要把路修通,没路,就一天没命。”村民们很快达成共识。

6月5日,最先回村的9个人开始修路,村干部李远顺也把自己的铲车开出来。

开始还挺顺利,等挖到“长弯子”,由于地质结构很疏松,只铲了20米的路面出来,山体就滑坡了,上千方山石轰隆一声就下来了。

好在有几个人看安全,看见上面细沙在走,草在动,就马上打招呼“快退快退”。铲车司机退了20多米才躲过了塌方。司机接着又铲,还没铲到一半,一阵烟雾滚滚,又有山石哗啦啦地垮下来。

由于身兼安全员的重任,赵天友并没顾得上拍这些惊险的镜头。

一位指导老师评价说,刚开始看老赵的片子,只看见素材的堆积,没有冲突变化。但静下心来,仔细听那些“机器的轰鸣和敲石头的声音”,你会听出,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在做自己的努力。过程很愉快,没有那些“哼哼唧唧”的东西。

拍纪录片   南坝镇   512   溪村   穿纱   洪水   自拍   地震   重建   村民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蒋昕捷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