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者写稿身陷官场斗争 狱中黑社会搭救
2008年11月24日 16:12南方新闻网 】 【打印

更重要的是,转到吉林省看守所没几天,傅桦的眼镜就还给他了,每个人都可以看书。这个四川师范大学88届中文系的毕业生承认,大学期间看过的无数文学书籍,都无法和在这里看的一首诗相比,那是一首吉普伦的诗:

“当人们沉睡在永无可能醒来的梦魇中时,当这种黑暗永无光明的可能的时候,突然,人们纷纷从砸碎镣铐的嘈杂声站起来,微笑着对身边的人说:我的灵魂属于自己!”

“感谢各位领导!”

真正“砸碎镣铐”的嘈杂声,在2007年7月12日到来。那时,傅桦已被羁押了整整28天。

来接他的是报社的党委副书记、副总编和北京分社社长三位领导,以及专程从外地赶来的法律顾问。此前傅桦已经按照办案机关的退赃要求,打电话找朋友借了4万元打到办案机关账户上。款到账的这一天,三位报社领导充当保人,在省看守所为他办理了取保候审手续。但让傅桦和律师不解的是,这笔款最后居然打到了龙嘉机场的账上。

一行人来到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准备打道回京。傅桦再次踏足这个两年前曾来调查和采访的地方,而此番的身份是刚刚获释的犯罪嫌疑人,心里颇不是滋味。他没有想到,一场更尴尬的饭局还在等待着衣衫褴褛的他。

吉林民航机场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军坚持要请报社一行吃饭。傅桦回忆,张军坦承,“请吃这顿饭我就是希望见见你,你要是当时能够见到我,可能情况就不是这个样子。”“说句老实话,本来我也可以追究你的,那些东西对我也造成了伤害,我现在也不追究你了,这个事情过了就过了,你自己好好生活吧。”

按照报社领导的意思,不吭声只低头吃饭的傅桦站起来给对方敬酒,“感谢各位领导”。吃完饭,没有带身份证的傅桦被安排通过机场贵宾通道登机返京,他听到机场分管政法的一位领导说:“你是享受够了这种待遇啊,住的是省看守所,走的是省级领导走的贵宾通道。”

傅桦在看守所写了两封信。一封给2年前同去长春采访的同事姚春,希望向姚春道歉。尽管迄今没有证据表明姚春被劳教和长春之行有直接关系,但傅桦至今觉得此事蹊跷。另一封是给妻子唐瑞,唐是北京一所高校的教师,几次和律师跑到长春营救傅桦未果。

在首都机场看到妻子唐瑞的那一瞬间,傅桦的眼泪差点下来。他强忍平静地走了出来。“我爱人还很有礼节地跟我社长打招呼,还唠唠嗑。”傅桦回忆。回到家时,尚不知情的儿子已经睡了,傅的母亲、一位高校退休教师给他戴上了一块红布,“(她)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觉得她内心承受的那种痛苦比我更甚。”傅桦说。

“第一件事情是赶紧洗个澡,彻底把自己从头到脚洗一遍,然后把一些自己带回来的东西烧掉,希望通过烧可以把那边的记忆完全抹掉。但现在我发现是不可能的,那种记忆永远不可能抹掉,因为它已经长在你的心里了。你可能烧的是种形象,但你的心已经被焚烧了一遍。”

说还是不说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傅桦去医院看伤,X光照片显示,第九根肋骨陈旧性折断。一周后,报社领导约他谈话,问他的想法,他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位领导就把他拉到一边,说你这个情况报社有个除名决定,希望能够理解。你这个案子组织间已经达成协议,谁都别再提了,只要过了一年保释期,就没事了。另一位领导提醒傅桦,“你要做好你爱人的工作,不要再折腾了,不要请律师了。”

这份除名决定,报社只印了两份,傅桦明白一切无可挽回,当即表态,非常感谢报社和领导,服从决定。既然决定已经做出,傅表示不想再多说什么,他只希望静静地养好伤,彻底忘掉这个事情,忘掉这28天经历带来的耻辱和恐惧。但对两年前事关龙嘉机场的两篇稿子,他至今坚持报道本身没有问题,采访扎实,有录音和照片为据。

他不知道,早在他出事1年前的2006年2月,吉林省政府就下发文件,决定表彰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龙嘉机场建设有限公司获集体一等奖,吉林省公安厅等单位获集体三等奖,而包括机场建设指挥长张军在内的127人也分别立功受奖。

他也没想到,就在他出来一个月后,报社专门派人赴吉林长春采写了两篇稿子:一篇是特稿《吉林机场六年大变身:迎接东北振兴的“空中机会”》,另一篇则是对张军的专访《如何为龙嘉机场穿上廉政“防水鞋”》。两篇稿子刊发于2007年8月27日,占据了该报特别报道一个整版。

更艰难的事情还在后面。这年10月,赋闲中的傅桦接到北京朝阳区检察院一位检察官的电话,这才知道他的案子还没结束,吉林方面已经移交到北京的检察机关。

他几次找到检察官,想彻底说清楚他记忆中的那个数字,又担心会招惹来无穷无尽的麻烦。他想起一位办案人员说的:“我不是要你故意说瞎话,但你要考虑清楚,五千和四万有什么大的区别吗?最后都可能是3年以下甚至缓刑。一个省公安厅侦查移交的案子,你又翻供,最后怎么收场?”

“那几天,天天晚上我都在想是说还是不说,这样说还是那样说,天天都在想,每天晚上想。后来我认定了一点,我每天看到我的儿子阳光灿烂地拿回一些好成绩,每天看见我爱人辛辛苦苦地工作,每天看见老人的时候,我心里在想,只要好好活着,就什么都值。那个时候我还正好读到一句话:勇敢的人为了理想而英勇牺牲,成熟的人为了理想屈辱地生存。”

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的春天。北京两家都市报同时刊发了一则关于这个案子的消息,其中称,傅桦因收钱报道虚假新闻而被司法部门控制,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这则以北京朝阳区检察院为唯一消息源的消息进一步点明,傅某收了3万元人民币,之后撰写了两篇关于吉林龙家堡机场建设工程存在问题的负面报道。

傅桦如遭雷击,在他看来,这事实上就是媒体审判。于是,他鼓起勇气辞掉了刚找到的一份媒体工作,聘请了律师,决心将全部真相讲出来。妻子唐瑞鼓励他,要把真话说出来。他的律师周泽也给他鼓劲,说要善于克服恐惧。在周泽看来,如果真是仅仅如他所说的15000元,这只是一个纯粹的职业伦理问题。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