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解读的地震
它从汶川县开始,然后地震并不是在一个点上,而是向东北方向破裂,传播了将近200公里
★ 本刊记者/方玄昌 蔡如鹏 ☆ 王婧
5月13日上午,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对这次地震进行了会商,主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汶川地震后还会不会有破坏性的地震,这是讨论的重点;二是地震后,全国的地震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说实话,这两个问题都很难回答。以往,我们每个星期会商一次,现在需要天天会商,及时做出判断。”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如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针对人们现在关心的更多问题,《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和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倪四道教授——后者曾经在2004年印尼大地震之后于《自然》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提出地震之后25分钟内发布海啸预警的一套方法。
由现象往回推,得不出必然联系
中国新闻周刊:从已经报道出来的信息看,那么多所谓的地震预兆是真正的预兆,还是其他的一些情况?
倪四道:动物的一些征兆和地震之间,科学界不认为有必然的联系。出现动物表现异常(诸如老鼠、蟾蜍等动物大量出动)这样的情况,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洪水、气温变化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地震之前,地壳在运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使地下变得更热,导致冬天蛇出洞;但地震不是导致冬天蛇出洞的唯一原因,并不能仅仅通过冬天蛇出洞就能预测地震。
洞庭湖鼠灾发生时,成千百万、上亿只老鼠到处乱窜,这在普通百姓看来也是一种异常景象,但现在大家也都知道它不是地震的前兆。
搞地震预测不如给抗震投入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专业层面的预测大地震主要是依据前期的哪些信息?预测一个大的地震现在来看还是非常困难的,是吗?
倪四道:现在还有其他一些研究来预测(而不是预报)地震。我们根据卫星观测,运用GPS定位技术等手段对地表进行一些测量,就可以观察到哪些地方地壳发生了变形,进而判断其应力比较大,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对整个地区,整个中国,整个世界,什么地方地震发生可能性大是可以判断的,但对于具体哪一天,或者哪个月发生,预测就比较困难,只知道在几十年之内必然会发生地震。比如说东京在未来几十年会发生大的地震,这就是对地壳运动情况进行观察导致的结果。
孙士:世界上从事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国家并不多,只有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少数几个国家。各国在理论方面,都差不多,没有太大的突破。在地震预测实践方面,中国是处于领先的,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别的国家比不了。
美国是不主张搞地震预报研究的。美国著名的智库公司——兰德公司曾有份报告认为,把大量的经费投入到地震预报上是划不来的,因为难度太大,还不如在抗震方面多投入一些资金,比如把房子建造得更结实一些,一样能起到减灾的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台风、海啸和地震都有一定的预测。这三者哪一种预测的成功率是最高的?
倪四道:台风是比较准确的,因为可以卫星观测,科学家可以看到台风的孕育和迁移的过程。对于海啸,一般地震来了,我们很快分析出数据,海啸就比较好预测了。地震是最难预测的一个研究对象。
破坏范围超过唐山大地震
中国新闻周刊:有报道说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是29公里,这属于深源还是浅源?地震的深度和对地面的破坏程度是什么样的关系?
倪四道:29公里可能不是一个很正确的说法。我们计算认为是在20公里以内,大概是10公里到20公里之间。这是我们根据经验,和我们得到的数据判断出来的,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一般来说,大陆内部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而海洋下发生的多是深源地震。根据我们的研究,世界上最深的地震发生在库页岛东边,西北太平洋区域,其他国家测出大概有680多公里深,后来我们研究大概是660公里深。而最浅的地震可以破裂到地表,深度为零。
震级同样的情况下,浅震造成的危害比较大,但是破坏多集中在震中;深震造成的范围大,但是破坏力相对较小。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地震在四川发生,但是在东南沿海,在北京都有震感。这个范围是不是已经非常广泛了?
孙士:波及面这么大,主要是由于震级大。1920年宁夏海原曾发生了8.5级大地震,那次波及范围比这次更大。所以说,这次汶川地震主要是震级很高。
这次地震为什么这么大?原因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大陆地区都处于一个平静期,应该说,积累的能量已经很大了。此前,1月9日在西藏改则县发生了6.9级地震,3月21日在新疆于田发生了7.2级地震。这都与此前长时间的应力积累有关系。
倪四道:其实只是有地震感受的范围比较广,而没有在北京和沿海地区造成破坏,更没有引发地震。人们感受到的地震波主要是地震的面波,这种波周期比较长,可以传到北京或者沿海。
面波是相对于体波而言的,它只沿着地球表面走,就像在地表爬。体波往地球深部走,速度很快。而面波跑得比较慢,但是强度大,是造成地震灾害的罪魁祸首。
地震发生的时候,在地面基本上感受不到,而在高层建筑上却会很明显感觉到。这并不奇怪。高层建筑会把面波逐渐放大。比如你站在一个很高的高楼楼顶,感受就会比站在一块石头上更强烈。
北京说有3.9级地震的误报,可能是地震仪自动报道的结果——地震波触发了仪器。现在的仪器很发达,可以自动监测地震。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出现伤亡的范围好像比唐山大地震还要大一些。
倪四道:唐山地震的资料比较少。当时,好像到天津、北京(唐山到北京直线距离仅100多公里),影响都不是太大。而这次,离震中很远的西安,以及甘肃一些地区,都发生了伤亡。
这个地震发生有一个长带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地震有什么特点?
倪四道:根据我们目前的研究,这个地震有个明显的特点,它从汶川县开始,然后地震并不是在一个点上,而是向东北方向破裂,传播了将近200公里。随后,朝着东北方向的人感受到地震波的强度更大,而西南方向要弱一点。
打个比方,假设西北方向一个城市和汶川的距离是1000公里,而东北方向另一个城市也是1000公里,那么东北方向这个城市市民的感受就肯定要比西北方向的城市市民强。这是因为地震波有方向性,我们叫做破裂方向。破裂方向上,地震波有加强。
破裂方向是相当重要的。破裂方向上的破坏性大一些,背离破裂方向的破坏性就小一些。救援人员肯定要把救灾资源放在灾情最重的地方。
破裂长度是多少,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汶川县是震中,受到的破坏很强烈,但是不止这一个地方。这个地震发生有一个长带。
汶川是地震长带开始的部分,你要知道它结束在哪个地方。我们现在发现地震结束于汶川县东北200公里。那么在这个长带的200公里长、几十公里宽的位置内,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比如北川县,破坏就很严重——现在就有报道说很严重。所以只要知道了这个地震长带有多长多宽,救援的人员就不会光往震中的地方跑。我们主要做地震的破裂长度有多少,然后这个地震的能量分布是否均匀。
获取这些信息,我们基本上依据的就是地震波。依靠世界上众多国家的仪器,直接把数据拿过来就可以,经过分析,就可以得到地震的强度、破裂长度,以及破裂方向。
近期不太可能再有大地震
中国新闻周刊:近期这一地区还会发生大地震吗?
孙士:1976年连续发生了几次大地震,河北唐山、四川松潘和云南龙陵都发生了两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今年1月、3月和5月,中国连续发生了3次大地震,分别是6.9级、7.2级和7.8级。现在看,这一组地震活动也很强。但这次的活动规律性与1976年的很不一样。有专家说,一次地震一个样,每个地震表现出来的异常是有差异的。
这次地震属于逆冲型,不像走滑型地震能量释放那么彻底。它的衰竭时间比较长,可持续一两个月。所以,我们现在判断汶川地震能量的释放,可能还要持续一个过程。
但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来说,不会再有那么大的地震发生。我们现在正在密切跟踪这个过程,已经派监测人员去现场跟踪地震活动的情况。这是很有效的。因为,离震中越近,越容易发现它活动的规律。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地震的预警机制是怎么样的?
倪四道:美、日、西欧的一些国家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地震发生几十秒钟之内,就知道地震发生在哪里、有多大,但是也是在发生之后。
看上去,这已经发生之后才发出的预警似乎不起眼,但是放到中国来,却可以解决大问题。面波一分钟的时间大概只能跑200公里,大概10分钟后到北京,也就是说,地震刚刚开始,全中国都知道这个地方发生地震了,当地震波抵达北京时,这里的人们已经预先知道了,可以提前跑出危险建筑物,心里上更是有了准备。
目前的预警还是对离震中比较远的地方才有效。我们国家做得太晚了一点,至少这次我认为做得不太够。
水库与地震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地震与三峡水库有关吗?
孙士:我们对水库与地震的关系做过很多研究,特别是对水库蓄水诱发的地震做过统计。世界上水库诱发的地震达到6级的也就三四次,高于5级的只有7次,比较著名的有印度柯依纳水库地震(6.7级)和中国新丰江水库地震(1964年,6.4级)。其他的都是一些三四级的小地震。
水库的库容、蓄水量与所引发地震的震级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不成正比。三峡水库蓄水后,的确曾测到过一些小的地震,不过都只有一二级。
像这样大的地震,绝对不可能是三峡水库引起的,因为水库对地下加载的力是非常小的,而且这次的震中与三峡有好几百公里远。 ★
作者:
陈晓舒 肖青 李安江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