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解除“戒严”与民进党街头运动的开始[组图]
2008年10月28日 10:45华夏经纬网 】 【打印

6月23日,一辆载有陪同家属的公车,想要开入博爱路警方封锁线内,但遭检方拒绝。

一辆载有谢长廷、洪奇昌、江盖世三人及陪同家属的公车,想要开入博爱路警方封锁线内,但遭检方拒绝。

被控率众包围滋扰案的陈秀贤(左)及黄水(右),1987年7月23日上午被宣判处缓刑,并当庭开释。

当然也应看到,“国安法”与“戒严法”在根本上有一致之处。再者,蒋经国解除“戒严”的主观意图是缓和台湾社会的矛盾,然而在事实上却为党外势力中“台独”分子提供了公然宣称“台独”主张的有利条件。

例如,1987年4月,郑楠榕在一次反对“国安法”的群众演讲会和杂志上公开称:“我主张台湾独立。”6月12日,民进党成员江盖世举着“人民有主张台湾独立的自由”的标语牌在“立法院”门前静坐抗议,反对制定“国安法”。民进党党籍“立法委员”尤清在“立法院”院会上公开呼吁台湾当局以独立身份重新参加世界组织。8月,民进党一些持“台独”观点的成员发起“海内外共同声援台湾人有主张独立的自由”签名运动。同月,台湾政治受难者联谊会在台北宣告成立,并将章程草案中的“台湾之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人民共同决定”修改为“台湾应该独立”,使台湾岛内首次出现了公开打出“主张台湾独立”旗号的第一个政治团体。从此,“台独”活动在台湾岛内日趋猖獗。

蒋经国病逝后,李登辉虽然口口声声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立场,但对“台独”活动实际采取纵容政策,特别是他继任第八任“总统”以来,不但特赦了一批“台独叛乱犯”,而且还邀请海外一批著名的“台独”分子回台参加“国是”会议,让他们登堂入室,宣扬其主张。台湾当局又借口进行“政治民主化”,对“台独”的言行包庇、纵容越来越明显,致使“台独”活动更加猖獗。总之,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既有其积极作用,又有其消极影响。

随着蒋经国宣布解除台岛“戒严”,“党禁”也被解除。各种政治力量及代表人物乘此良机,纷纷登场,使台湾岛迅速出现了一个竞相组党的局面。

与竞相组党局面相呼应的是社会团体到处出现,据台报载,截止到1991年底,登记在册的台湾社会团体就多达137个,而不愿登记自行组织的党派和不具党名的政治团体,则也为数不少。党外势力组党从“非法”到“合法”,可以说是国民党退台近40年来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表现为民进党结束体制外抗争,走上了以“执政”为目标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表现为国民党接纳了众多“合法”对手在“法律”基础上与之进行竞争。

专题推荐:台湾民主之路

第一章:走向民主

第二章:选举之路

第三章:政党轮替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傅文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