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解除“戒严”与民进党街头运动的开始[组图]
2008年10月28日 10:45华夏经纬网 】 【打印

台北“地检处”传讯“六一二”案被告时,两名男子在司法新厦前殴打搜证人员及新闻记者,被以现行犯逮捕收押

台北市警察局迅雷第七中队长张再铭,6月12日下午在“立法院”门口被民进党示威民众用旗杆打伤右眼下方脸颊及喉部,送往西园医院急救,他的太太在旁照顾。

台湾当局大肆宣传“解严”是台湾“民主宪政”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也是执政党过去数十年来不断努力奋斗的希望达成的目标”。蒋经国本人也宣称:“‘解严’将使台湾迈向一个更民主、更自由、更进步的时代。”

美国对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令”表示欢迎。国务院发言人称台湾解除“戒严令”后,台湾人民的政治生活会有非常重大的改变”。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则认为台湾当局“扩大公民自由的幅度太小,而且太慢”。日本舆论界称“‘解严’是迈向民主化的历史性的步骤”,它将影响亚洲的政治局势,其中包括台湾和大陆的未来关系。

“解严令”实施当日,台湾《民众日报》刊载海内外学者谈“解严”与“国安法”。美国一大学教授称此举有换汤不换药之感。谢善元先生认为用“国安法”代替“戒严令”,是多此一举。台大政治系主任蔡政文则认为“国安法”是大杂烩,其作用类似古时的尚方宝剑,以吓阻“解严”后混乱的局面。

民进党对国民党当局以“国安法”取代“戒严令”始终持坚决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国安法”是“恶法”,与“戒严令”相较,是换汤不换药。民进党负责人康宁祥对记者称:“我们小心地观望着‘政府’的下一步,在很大程度上目前政治环境仍不明朗。”

如果将“国安法”与“戒严法”及有关“法令”作一认真比较的话,即可发现台湾由军事“戒严”体制向“法制”方向转化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例如:台澎地区的安全管理权,由过去军事机关改为行政警察机关负责;海防管制线范围大大缩小,由原海岸管制线1411公里缩短为541公里;人民也得到了比过去更多的自由与权利。再如:军事法庭权限缩小,“司法”权限扩大;对“违法”者量刑较轻。

专题推荐:台湾民主之路

第一章:走向民主

第二章:选举之路

第三章:政党轮替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傅文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