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李经纬
2008年10月18日 16:08南方网 】 【打印

南方网2003年6月8日讯 10月的天气阴晴难定,人们很难揣测珠江医院那间病房里那位63岁老人的心情变化。

对珠江医院的许多病友来说,此人没啥稀奇,不过是那个半年来,时常在楼道里、屋顶小花园中,一跛一跛地学习走路的老者。

这位形容憔悴的老者便是著名饮料品牌健力宝的创始人,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叱咤风云18年的企业家李经纬。

数日之前,63岁的李经纬在病房中接获通知,因涉嫌贪污犯罪,被罢免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从孤儿到“牛气”的老板

记者在三水采访时,当地一位官员说:“他充其量是个科技干部,未免太牛气了罢。”他所谓“牛气”,就是李经纬常常不把当地政府放在眼里,而政府往往又无可奈何。

健力宝是个国有企业,它的“老板”是三水市政府,也就是说,真正的控制权应该在政府手里,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真实的控制权在李经纬手里。

李经纬是三水市白坭镇人,苦孩子出身,遗腹子,父亲死于战乱,母亲无力抚养,在广州东山区孤儿院长到少年。擦过皮鞋,做过印刷工人,在戏院给有钱人扇过扇子,没进过一天学堂。上个世纪70年代中时来运转,担任三水酒厂厂长,一生事业奠基于此。

1984年,李经纬看中了一种运动饮料配方,他感到机会来了,健力宝由此诞生。健力宝真正名声大噪是同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当时它是中国运动员指定饮料从而让其建立了全球性的知名度。

健力宝是如何从政府控制一步步落为企业家控制的呢?我们得到的答案:一是政策背景,在上世纪80年代放权让利是国企改革的策略之一,健力宝由此获得了财务上的操作空间;答案二:植根于市场竞争压力。政府对市场信息的判断远远不及企业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后者操作成本更低;答案三:李经纬的企业家能力。这一点早有公论。在过去的18年里,健力宝为三水市政府贡献利税高达28亿元,在鼎盛时期,占当地财政收入的45%。

市场成功的同时,李经纬相应地获得了政治成功,成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九届人大代表。

改制之难

据健力宝内部一位工作十几年的中层干部回忆,最近10年间,“股份制改造”几乎是健力宝的一个主题词,非但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健力宝的改制,就是李经纬本人“对改制也是很有决心的”。

谁有资格卖掉健力宝呢?那就是李经纬的“老板”——三水市政府,但决定权却似乎在李经纬那里。

1993年,健力宝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上市名单,但是到了最后,健力宝拒绝了。

李经纬当时之所以对上市不感兴趣,有人猜测是因为他没有财务压力,不指望在股市上圈钱。

事后李经纬极为懊悔,1998年,他决定冲刺上市。

结果是,H股上市需要的全部资料都已经备齐,甚至路演的时间也已经确定下来,佛山、广东也批了,证监会也只提出补充筹集资金用途这一项说明,但事情准备了8个月最后不了了之。

一位当事人说:“到最近才知道,当时这个计划是遭到了几位副手的激烈反对,他们没有香港居民身份,没法在港买到股票。”

机会再次与健力宝失之交臂。问题在于,何以副手们的激烈反对——纯粹出于私人考虑——就能断然否定整个企业的战略决策呢?

答案只有一个:健力宝的控制权已经完全落在了内部人——主要是李经纬为代表的职业经理层——手里,他们以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企业利益最大化作为思考问题的基点。

而一个企业一旦沦落到如此地步,那么它的衰落就可以预期了。

从1997年开始,健力宝的销量开始以每年七八万吨的速度持续下降。到2000年,改制问题再度提出。

深圳的一家咨询公司提出了两套方案,一是管理层持股,一是全员持股。前一个方案中,李经纬与高管持股75%,其中三水政府再给李5%的股权奖励,经营层自筹资金来买股份。后一个方案,给管理层60%的股份,剩余的给中层干部和普通员工。

但是这两个方案最终也流产了。前者遭到市政府的反对,后者“几个头儿不同意”。改制再度搁浅。

股权转让风波

健力宝最初的股权架构是这样的:广东健力宝饮料厂占健力宝集团60%的股权,广信企业发展公司占15%,澳门南粤集团有限公司占10%,香港顺明企业有限公司占15%,也就是说,三水政府持股75%。

李对此显然深感不满,在一次与部下的工作餐上,李突然脱口而出一句粗话:“他妈的,市里要卖股,我一点都不知道,就只通知我一起吃个饭。”正是在这次饭局上,李经纬第一次与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总裁魏成辉晤面,后者正是三水市政府最初挑中的买家。

2001年11月间,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与三水市政府草签了协议,双方议定,三水市政府出售健力宝45%股权,作价3.8亿人民币,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并支付了60万美元的定金。

这桩板上钉钉的交易最后横生变数,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宣布放弃收购,因为健力宝净负债高达16亿人民币,一举吓退了新加坡买家。

李经纬对此的抵制态度众所周知,他出的明牌是“保护民族品牌”。

在成功击退了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之后,李经纬想自己“举旗”,遭到三水市政府断然拒绝。政府方面认为,健力宝改制的关键问题不仅是资金问题,管理机制、人才体系早已遇到了瓶颈,已经到了非换血不可的地步。另外,李经纬提出4.5亿元的3年分期付款的方案,风险很大,有用健力宝资金来买健力宝之嫌。

这个时候,张海出现了。今年1月15日,三水市政府与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签订协议,把此前拥有的75%股权悉数转让,并把从澳门、香港两家公司回购的5%股权也一并转让。转让人价格远低于此前与新加坡方面的交易价格,80%的股权售价仅有3.8亿。张海作为“浙国投”副董事长出场。

张海说,他与三水市政府在一个月内晤面3次,就确定下这个交易。而这一点曾经饱受媒体质疑,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张海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搞定,关键原因是获得了李经纬的大力支持。

这种判断的依据是,张海允诺给李经纬10%的认股权,同时李经纬和他的管理团队将分别获得三水政府5%的股权安排——在自己收购不成的情况下,这对李来说不失为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持股计划。

但李经纬当时坚决予以否认。

资产之谜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没能回答,所谓李经纬转移资产,是发生在股权变革之前还是之后?

如果发生在变革之前,那么狙击外资进入就会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李经纬不单想继续保持控制权,不单想获得股权安排,他还希望自己的污点能够永远不被察觉。外资不进则罢,一旦进入,必然东窗事发。

如果发生在变革之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继续转移资产呢?市场观察人士认为,迎接张海入主,不单因为张海作出了股权上的让渡,还因为同为中国人,他有可能默许上述规则。换句话说,有可能李经纬转移资产于前,张海入主于后。

一位人士曾参与健力宝的重组过程。他的判断如下:从健力宝的财务数据上分析,此前的4.5亿的净资产评估值可能相当不准确,因为如果健力宝18年来上交三水市政府的28个亿利税为真,那么理论上说,至少健力宝应该有40个亿的净资产。

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资产的约1/3会被用来打点各种关系,另1/3会由于管理不善跑冒滴漏,最终至少还有1/3存在,那么这个净资产大概也有10个亿左右。

健力宝的一个原高级管理人员直言不讳地说:“净资产不止3.8个亿,我看也不止4.5个亿,至少会有8到9个亿。”

那么,剩下的资产跑到哪里去了?

这位人士分析说,单是在内地,健力宝就有北京、镇江、西安、昆明、漳州等多个饮料分厂,有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有五星级的健力宝山庄,有38层高的健力宝大厦,还有为数不少的仓库。此外还有健力宝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健力宝美国公司、健力宝新西兰公司、健力宝澳门公司,这些公司的资产如何?是否都已经清算在内?1994年健力宝在美国纽约斥资550万美元购买的一层帝国大厦物业是否计算在内?在三水本地一眼可见的观龙楼、世界之星夜总会等物业,是否计算在内?

另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员说:“我在健力宝十几年时间,但是对海外业务的发展情况几乎一无所知,不单是我一个,许多管理人员也对海外业务的情况一无所知,李老板曾经说过这些是机密,那么谁又有权利知道海外公司的情况,又为什么需要严守秘密?”

悲剧的教训

对整个社会来说,真正的问题不是李经纬如何贪污以及贪污多少,而是如何设计更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保护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1994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三水健力宝星”,这是全球第一颗以企业名称命名的星星。而在李经纬这颗企业家之星陨落之际,它的闪烁透露出的是冷峻的光芒,而不是理性的智慧。(编辑 玉米)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